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音乐舞蹈 > 正文

地方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7 10:56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 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地方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一)音乐院校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
  
  近年来,由于音乐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给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带来不小的挑战。音乐舞蹈专业作为一个涵盖面广的专业,教师的授课范围也会随之增加,有的小舞蹈群没有针对性的教师授课,其舞蹈的授课效果不理想;其次人数的增加,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跟不上,每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都顾及得上,由此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导致用人单位对高师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增加了音乐及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音乐舞蹈专业类的教师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跟其他的学科相较而言,音乐舞蹈专业类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的取值范围最多需要一至两名音乐教师,而且很多较发达的城市在对音乐教师的筛选上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专业素养,还要涵盖多个领域,不仅只是舞蹈、还要会多种乐器的操作,有的学校更是要求获得过国家级大赛大奖的人,这样势必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三)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相对狭窄现今,舞蹈专业领域互相交融,对音乐舞蹈专业的
  
  毕生来讲,虽有很强的选择性,但它更多的是面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其他领域虽有需求,但也很少。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原有的大而全、多而散的国有专业文艺团体正逐步转制为由国家扶植,民营参与,主体要经过市场运作的新型文艺团体。并且多数艺术团体采取了用工合同制,因此大大减少了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四)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带来的强大冲击
  
  自2004年开始,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从指令性计划分配转向指导性计划就业,教师上岗要择优聘任竞争录用。而非师范类毕业生则可以在通过考查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到教育领域工作。由于他们的进人,“挤占”了本属于师范生的工作岗位,这样给地方髙师毕业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二、地方师范院校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而言,效益就是生命,他们不需要满腹经纶却无所施展的“文人”,要的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即插即用”型“能人”,更不愿花经费和精力去培训动手能力差的毕业生。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投人的时间、精力少,有的只是在最后一学期才安排一段时间实习,且还是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不少学生甚至还不知怎样备课,就盲目地到聘用单位试讲,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职业技能匮乏,综合素质低
  
  地方师范院校的服务对象是基础教育,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过硬的“三笔一话”基本职业技能,而今的师范类毕业生会写毛笔字的简直是凤毛麟角,钢笔字和粉笔字水平也与中、小学生差不多,普通话合格率大多在60%-70%,这个比例也是有水分的,特别是理科类毕业生更是低得可怜。
  
  (三)自我定位模糊,目标方向不明确
  
  当今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气质,不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或是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四)就业指导相对薄弱,就业渠道萎缩
  
  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安排在
  
  学生毕业前的阶段,指导对象仅仅指向毕业生,且也只限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没能达到帮助毕业生提高求职技能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目的。同时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纷纷减员增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压缩编制,各地中小学教师饱和,一些单位用人标准提髙等,使得一直作为接收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萎缩,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层次降低,就业范围缩小。
  
  三、解决地方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建立与就业市场相适应的配套课程
  
  首先应让高师音乐舞蹈专业拥有一个与其联系紧密的多重文化氛围。其次,加强理论课程比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构建艺术实践体系带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 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通过创建艺术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演出等,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距离,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知识和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素质,为学生日后成功就业做好精神、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同时,给予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所涉及的诸多环节以严格的教育和训练,缩短他们到工作岗位后的“过渡期”。
  
  2. 反馈艺术实践效果,改革教学策略。在开展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能及时避免师生在专业课程里闭门造车、脱离实践的教学现象,为高师音乐舞蹈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我们必须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不断修正课程设置,更新教育观念,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三)拓宽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
  
  1. 完善就业信息体系。相关部门应该搭建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延伸到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校、各企事业单位,使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
  
  2. 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人才。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参加高考的时候都必须有自己的“主项”,或是声乐、或是器乐、或是舞蹈、或是音乐理论等等。进人大学以后又受到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的影响,由此导致学生们的“主项”意识特别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的主项课程上,而不重视其他课程。这就出现了只会唱歌、只会弹琴或只会跳舞的单一发展、知识面过窄的毕业生。
  
  作者简介:谢征(1962一),男,江西上犹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学、民族音乐学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