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通史 > 正文

在高校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的几个问题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7 11:45

摘要:

学习中国通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学习中共党 史、有助于学习中国哲学、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可以

  1.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历史学似乎是远离现实生活的。其实,这种认识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倘若跳出这种认识的界限,站得高一些再来进行考察,便会看到,历史学是于世有补、于实有用的科学,小到个人的修身敬业,大到国家的治乱兴衰,都受益于它。何以如此?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因为历史学能给人智慧和知识,使人遇事能参照前人的成败得失,深谋远虑,明辨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从而或法或戒,决定行止。所以,历代不同阶级的有识之士,都呼吁社会特别是执政者“尊史”。
  
  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的哲理,说明历史知识在人生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深刻地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这反映了史学对于国民和国家的极其重要性。晚清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在150多年前就提倡国人“当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增强民族的忧患意识,并精辟地论述过历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两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史”与“道”、“为史”与“知道”的辩证关系。意思是说,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探索社会发展的途径;要真正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就必须先去研究蕴含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在人类社会诸多的“道”中,最“大”者莫过于治国安邦了。在龚自珍看来,历史学是同国家的生死存亡紧紧连在一起的。为此,他又通过“灭国”与“去史”的关系,反证历史学的重要性。他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发现唯物史观并使人类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都高瞻远喔,都更重视历史学。他们在毕生为人类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生涯中身体力行,在致力理论建树的同时,潜心钻研历史。他们的许多理论著作,就是历史研究的结晶和升华。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中,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也都非常重视历史学。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就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33页)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又针对党内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的状况,要求全党“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应聚集人材,分工合作地去做”,“应先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部门的分析的研究,然后才有可能作综合的研究。”(《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8,802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毛泽东仍一如既往,一方面带头学习历史,另一方面不断号召全党“学点历史”。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也语重心长地教诲全党“要懂得些中国历史”,并把它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同时又要求全党“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987年5月12日,他在会见一位外国友人时,曾专门讲了一段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历史,然后总结说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8,206’234〜235页)可见邓小平和毛泽东一样,都是强调要重点借鉴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也一再号召全党,要深人生动地开展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以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强调“全党要重视和加强学习”,并指出学习问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要求“全党全民族都必须有这个共识”。为此,他又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其中包括“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现代史”。
  
  2.当前历史教育面临的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在教育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实用主义以及历史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当前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以下问题应当引起特别的关注:
  
  第一、高校历史教育举步维艰。高校历史系是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主力军,而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陷入了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中。相当数量的高校历史专业所招收的新生基本上是从其他专业调节而来的,学生们往往不安心专业学习。在各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许多的历史系却缩小招生规模,还有不少大学将历史系改成旅游文化管理学系或开设旅游文化管理学专业,以图生存。
  
  第二、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缺陷。中学教育是国民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公民接受历史教育、了解祖国的历史主要在中学阶段,其人格的塑造也主要在这个阶段。正因为如此,当今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历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对历史课定位不准确;没有将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人格培养联系起来;中学历史教材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陈旧、单调。历史教师自身水平亟待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学难以衔接等等。
  
  第三、文艺作品“戏说’’历史成风。优秀的电影、小说如《鸦片战争》、《林则徐》、《李自成》等曾在传播历史知识、培养爱国情感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现在,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众多历史影视剧、小说中展现的是被美化的封建皇帝,在嘻笑怒骂中一味歌颂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在“戏说”和编造中散布被歪曲的“历史真相”。它们向观众、读者传播的是帝王将相创造历史这种消极落后的历史观和封建落后的文化,危害极大。
  
  第四、公众历史知识贫乏,历史意识淡漠。据一份关于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抽样调査显示,受测试的1065名参加者,平均得分为27.69分,及格率为15%,而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平均得分也只有33.46分,仅比一般人高出5.77分。某体育明星不知道卢沟桥为何物。有人身着日军军服招摇过市,其历史意识竟淡漠到了这种地步!至于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肆意破坏文物古迹、斥巨资修造假古迹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调査表明,甚至是在与历史专业相近的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也不能令人满意。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实际上,政治与历史的关系同样密不可分。昨天的政治是今天的历史,明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政治。因此,高校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中国通史,其道理是不言而喻的。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高校政教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国通史的意义
  
  3.1学习中国通史有助于学习中共党史
  
  党史课程是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要学好党史课程,则必须学习中国通史课。反之,若对中国通史的基本内容不甚了了,则必妨碍对党史的理解与把握。毕竟,党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党史中许多重要问题都要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才能得以正确的领会。
  
  例如,有一句论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要理解、阐释这句话,必须要懂一点历史,要知道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党诞生之后,又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学习历史,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抗争的历史,是血泪史、屈辱史,也是抗争史、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都曾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然而,历史表明,结果全以失败告终。只有以科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真正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可见,不了解中国历史,也就谈不上能够学好党史。
  
  3.2学习中国通史有助于学习中国哲学
  
  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之一,历史教育能帮助青少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间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唯物史砚。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哲学问题的学习,中国通史同样有帮助。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哲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以近代为例,中国近代哲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有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与政治思想相揉合、新旧相杂及中外混元、具有以进化论为主线的唯物主义倾向等,要对这些特点进行理解和说明,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上述问题的理解,首先要考虑到,中国进入近代以后,摆在哲学家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爱国救亡、革新图强,所以哲学思想一般与政洽思想密切相关。以爱国为灵魂,民权、平等为核心的近代政治思想,是近代知识分子进行哲学论证的主题。其次,要考虑到中国的本土哲学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西学东渐后,必然出现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的碰撞、吸收和融合,因而呈现出花样繁多、色彩不一的多元性的特点。于是,在中国近代哲学舞台上,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佛教哲学、道家思想,和外来的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马赫主义、进化自然观、经验论、唯理论、实证论、二元论、唯意志论等等,几乎应有尽有,新旧相杂、中外混元。最后还要考虑到,达尔文进化论的传入,使当时社会的哲学思想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加之,中国富有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进化论迅速成为近代知识分子变革现实的思想武器。同时,受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生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形态。
  
  3.3学习中国通史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
  
  史学的教育功能是强大的,学习中国通史对于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能够接受思想教育;同时,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教育者,也可以用通史中的内容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观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历史教育实质上就是人生教育,对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会如何做人的教育。这首先是因为历史是时空的载体,承载着已逝社会的知识,历史教育正是为了认识、承袭和揭示这“人类知识之记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历史的文明进程,利用历史知识为现实社会服务。任何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建立在对己有的历史遗存的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一个对历史无知的人,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定是漫无日的、随波逐流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习惯等的形成特点决定着历史教育在人生观教育方而的作用。价值观念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亦即一定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因此,价值观念形成于历史的影响,价值观念的更新,也需要从历史到现实的追寻中进行取舍。社会规范要求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秩序,它的确立受到人的行为模式与接受心理的影响。人的行为模式与接受心理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社会规范从形式到内容,从制定到实施无不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体现历史的功能。习惯是人们过去熟悉的生活方式与行之有效的处事方式被承袭卜来,并且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成为现实生活中可以仿效的行为准则。习惯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与习惯作为人的行为准则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因此,历史传统的教育就成为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需要。
  
  (2) 政治素质教育。著名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曾指出:历史教育是政治智慧教育。这主要因为讲历史必然要讲历代的治乱兴衰问题,作为当代人是怎么看的?作为今人的人,应该怎样结合对现实的分析与判断?如何去进行分析?这样做,为的是观察国家的命运,从过去的历史体验中培养我们观察政治与社会的能力。历史教育的政治素质教育功能,与形势政策课的政治教育功能的归结点是一致的,其作用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因为形势政策课是直接地告诉学生当今的世界形势是怎样、未来会怎样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是什么。而历史教育中的政治素质教育功能却取材更为广泛、内涵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复杂多样,更加需要学习者们勤思善思巧思。知史方能察今,历史教育与现实政治教育的结合将能极大地提髙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素质。这一点对于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似乎更加具有意义。
  
  (3) 民族精神教育。历史教育的最直接的最显著的功能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提倡民族精神,首先要讲历史,要讲爱国主义。过去有识之士将历史视为国家命根和国家文明的象征,毁掉历史就等于毁掉自己的文明。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知道世界的历史,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与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有直接的联系。
  
  (4)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讲,历史教育可以使人理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历史教育也是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经验的抽象,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与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历史具有很强的文化继承性和民族特性,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乃至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从事变革社会的活动。因此,加强历史教育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借鉴正反两方而的历史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强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竞争的勇气与能力。
  
  另外,史学的知识性、借鉴性、教育性等特点,对于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在其知识结构的完善、唯物史观的形成、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以及提高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进行历史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上升为理论,站在一定思想高度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入研究,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强国之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认识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对于理解历史、认识现实、把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教育还可以提高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觉悟,对于培养他们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4.在政治教育专业讲授中国通史课程的一些体会
  
  从中国通史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政治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要开得有成效、受欢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4.1细节性
  
  细节描述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途径。对于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国通史不是专业课,用生动的细节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我在讲授甲午战争时补充了一个细节:邓世昌在战舰被击沉后,跳海殉国,但是他的爱犬却叼住了他的辫子,想把他救上来。邓世昌按住了爱犬的头,一起为国献身。学生们听后,觉得既长了知识,又接受了教育,学习兴趣也增加了。
  
  4.2直观性
  
  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学的直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针对政治教育专业的中国通史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比如图示、直观教具、实物模型、音频视频设备等等,往往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在讲授三国时期三顾茅庐的内容时,针对教学目的,给学生放映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大受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
  
  4.3现实性
  
  讲历史、学历史都是为现实服务,给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讲历史,当然要具备现实性,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历史课中的相当多的内容都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讲清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不论从方法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如,今年是郑和船队下西洋600周年,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应适合联系现实详细讲解。
  
  4.4相关性
  
  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选取与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材料讲授,更具针对性和实际意义。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哲学问题、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党的历史等等。
  
  总之,在政治教育专业开设中国通史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中共党史、学习中国哲学、接受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笔者个人的体会,在讲授中可艺把握住讲授内容的细节性、直观性、现实性和相关性,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体现习通史的价值。
 
   作者简介:曹金发(1971—),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通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