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心理学 > 正文

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7 11:07

摘要:

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质量较差,文化素养较低,行 为养成较差,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佳,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 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 理念

  一、积极心理学与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首席教授、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赛里格曼于1998年首先提出,并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关注和参与,逐渐发展成一场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要求人类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主张认识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的彼岸。
  
  以积极心理学为内核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教育强调纠错,重在修补,而积极教育强调发现,重在培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倡导积极的人性关怀和博爱精神,把发现和培育大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促使教育本来价值的回归。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积极取向,拓展了教育方法策略的积极价值,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向。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大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既有青年的共性特征,又有着个性化的心理差异。一方面,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得一技之长、寻求顺利就业是高职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终极目标,高职大学生从人学起就要直面择业、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高职教育采用“2+1”学制,前两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第三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模式,决定了高职大学生在校时间短,他们比普通高校大学生更早地被推向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往往体现得更加直接和明显。另外,很多高职大学生原本就是高考的失败者’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自卑、悲观、消极、自我否定等负性情绪体验。而经济的普遍不景气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给高职大学生脆弱的心灵蒙上阴影,很多高职大学生是在茫茫然中被动的走向一个茫茫然的未来。
  
  有调查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三多”(即独生子女多、家庭困难学生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多)和“三大”(即学生学习压力大、生活经济压力大、毕业就业压力大)现象逐年增多,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职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因时因地制宜,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走出了个性化道路,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去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
  
  1.教育目标的偏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问题”作为教育的核心,主要针对大学生的消极品质和负能量’忽视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发现与培养,把教育的主要对象局限在有心理障碍的少数问题学生,而偏离了面向全体大学生预防和解决问题,不断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形成的本来目标。
  
  2.教育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学工处、团委、辅导员等个别部门和个别人的工作,很多高职院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门部门’但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较少,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半路出家或者临时客串,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素质,离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段距离。
  
  3.教育内容狭窄。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标准、常JSL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防治、自我认识、挫折和压力的应对.人际交往、生命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整体上偏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问题的防治,对积极心理学提倡的主要内容涉及不多”。而心理咨询的开展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根本满足不了广大高职大学生正常的情商素质提升与心理发展的需要。
  
  4.教育效果的弱化。高职大学生普遍自身人文素养水平较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兴趣,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而去学习;面对心理咨询老师较为陈旧、落后的心理咨询方法、手段,大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问题也不愿意前去咨询解决,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针对普通整体和特殊个体的心理问题,大力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改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成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三、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强化积极情绪体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和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作为首要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强调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以公益活动、拓展训练、社团活动等为载体,让大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并在体验中主动探究自我内心世界,从而推动积极情绪体验向积极人格品质的转化。
  
  (二)丰富积极教育内容
  
  髙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健康、和谐、幸福为价值核心,关注和培育高职大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人教育实践,科学设计积极心理教育模块,通过诸如“成功者的心理品质”“积极心态训练”“职业情商与心理素质”“积极心态与求职技巧”等模块的学习与训练,优化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唤醒积极认知,激发积极动机’弓I导他们充分认识和开发自身心理潜能。同时,还要注重分层分类、分阶段安排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搞好衔接配合,有侧重的、有针对性的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大一的职业探索期、大二的职业定向与准备期、大三的职业适应与安置期全过程。
  
  (三)强化积极心理干预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所有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帮助“正常人”过上更丰富更幸福的生活,还要帮助存在心理障碍或问题的学生提升幸福感,过上快乐生活。应建立常态化、生活化的心理关怀机制,重诊治更重预防,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和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监测、评估和预警,通过心理疏导、调适与平衡,帮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消除不平衡感,畅通大学生情绪交流渠道,避免不良心态的不断累积,引导大学生心态朝良性方向发展变化,从而达到内心世界的自我调适与和i皆。
  
  (三)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探索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发展性心理咨询辅导的地位,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和化解;发挥好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托’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放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上,同时尝试在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遵循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互动,搞好衔接协调配合’努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三位一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的建设,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加专业培训和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广泛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专职队伍的专业性和兼职队伍的适应性。同时,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弓丨导教师全面认识自我,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提升教师自身的积极能力和积极品质,打造阳光形象,呈现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传递正能量。
  
  (五)切实搞好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
  
  ‘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奖助学金为主要方式,以生源地助学贷‘款为重要渠道,以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伙食补助为辅助渠道,以校内桨学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医保为重要保障”的高职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多措并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关心、帮助贫困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实现就业,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有用之才。
  
  (六)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隐形课堂。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院报等多种媒体平台’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定期举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将有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无声的积极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凝练具有积极特性的校风、校训、学风、班风、考风,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价值观;营造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积极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刘峨’ 郭海峰’ 张园园 (1.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淮北市西园中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