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核心期刊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 正文

浅谈邓小平的民族经济理论思想

来源:UC论文网2016-05-15 15:13

摘要:

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民族经济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只有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来,实 现共同繁荣和富裕,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二是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总人口为1.5亿人,总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4%,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和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和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是关系到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以及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而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民族经济理论的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对待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战略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民族经济思想的阐述与分析,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今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指导。
  
  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经济理论思想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只有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来,实现共同繁荣和富裕,才能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谈及民族政策及西藏问题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民族歧视,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这些朴实而又充满哲理的语言,构成了邓小平同志关_民族经济理论的核心与基石,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判断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但自治权的行使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作为保障,如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来作为自治权行使的保障,那么,所谓的民族自治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邓小平把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将其上升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高度上来,他明确指出政治要以经济为基础,基础不巩固还行吗?”如果经济搞不上去,就等于“只给人家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空头支票”。所以邓小平同志不仅抓住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质和要害,更是揭示了民族经济发展的政治意义。
  
  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指出,“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能解决”,“单就国防问题考虑,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髙的位置”。这显示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民族战略眼光。
  
  我国的陆地边境线长达2.1万公里,分布着123个边境县,与十几个国家接壤,这些地方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而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与领土完整问题。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仍在肆行。国际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名目张胆的支持我国境内的少数分裂分子,在我国边境民族地区搞分裂和颠覆活动。因此搞好民族地区的稳定工作对国防以及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民族地区的工作关键就是经济工作,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少数民族同胞安居乐业了,那么人心才能够稳定,国家才能够太平,才能够长治久安。
  
  从另一方面讲,只有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才能逐步缩小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对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堵住国际反华势力在我国搞民族分裂活动的借口。
  
  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客观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国家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从而使得本来就具有领先优势的沿海地区与内地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如贵州、西藏、青海、云南等西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人均GDP均排在全国倒数几位,只及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浙江等省市人均GDP的1/10到1/5。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不仅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稳定,也不利于国防安全和领土完整。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民族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改革和开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
  
  关于民族地区经济的改革,小平同志是这样论述的改革是需要的,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不消灭贫困,就不能消灭落后”。这句话强调了改革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对少数民族的许多事宜,不盲动,不要轻率的跑去改革”,“不能由外力去搞什么改革,所有少数民族内部的改革,都要由少数民族内部的力量来进行。”这些话论述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要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要搞“一刀切”。
  
  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有着以下的精辟的论述:
  
  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说超过,赶都赶不上,那才真正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如果把自己封闭起来,信息不灵,只能越来越落后,我国以及我国民族地区要开发、要发展、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才有可能赶上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幵世界”。“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如果闭关锁国,不与世界各国交往,是无法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一些产品也会失去国际市场。这样,必然影响到西部地区的开爱与发展,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为此,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并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对外开放。“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能。”
  
  3.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停滞落后”历史上中国对世界有过贡献。但后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邓小平同志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中国要摆脱贫困和落后,谋求发展,必须对外幵放。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因此,必须实施对外开放,闭关自守、自己孤立自己,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
  
  综上所述,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幵放的几点精辟的论述,全面概括了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民族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
  
  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增强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西部大幵发也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经济思想,是小平同志民族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
  
  1. 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是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小平同志又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抓住历史机遇迎接世纪挑战而做出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会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2. 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民族经济理论中“两个离不开”的思想的重要体现。
  
  邓小平“两个离不开”的思想,SU:汉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昌盛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大物博”的资源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汉族先进文化和人才资源、物资支援的帮助。
  
  小平同志曾讲过“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_西部煤炭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7%,可开发的水能装机容量占全国的76.9%,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资源分别占全国的46.4%,34.5%,52.8%,62.9%。因此,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民族地区资源资源丰富,发挥资源优势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只有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资源开发,便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不发达地区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于广大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寄予厚望并充满信心。
  
  同时,在西部大开发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央政府、沿海地区和汉族同胞的大力支持。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仅西藏、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本质的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中央政府在帮助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是不遗余力的,除了“以工代赈”,财政转移支付以外,还搞了大量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
  
  因此,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民族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邓小平民族经济理论的重要实践。
  
  作者简介:李勇,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