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通过中国文化中找灵感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0 21:12

摘要:

记得几年前在雷曼兄弟亚太区业务被日本野村证券收购后,其中国机构员工们有这样一番感慨,好,不意味着明天也好;坏,不意味着明天也坏。在日常运营中,企业经营要有创新,产

  记得几年前在雷曼兄弟亚太区业务被日本野村证券收购后,其中国机构员工们有这样一番感慨,“好,不意味着明天也好;坏,不意味着明天也坏。”在日常运营中,企业经营要有创新,产品推广要有创意仍旧是不变的法则,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当下许多国外品牌拓展市场的灵感源泉。
  正如曾经《世界新闻报》讲述的那样,看起来国外某些显赫招摇的品牌,其实其神秘感也是有一些渊源或文化传承的。笔者在多次应邀讲学时也常会讲道,一个企业要做大品牌,一定要善于学会讲故事、卖故事,而这些东西的素材往往来自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历史氛围,有道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有不少国外品牌的许多创意性灵感就来自中国。
  纽崔莱、可口可乐、力士……这些外国名牌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已经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名牌有的创意直接来自中国,有些在登陆中国之初,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趣事,跟中国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纽崔莱:灵感来自江南的草根
  1915年,一个名叫卡尔·宏邦的年轻人踏上中国这片他向往已久的土地。作为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卡尔的工作显得有些屈才,他在一家英国和瑞士合资的牛奶公司当推销员。在当时的上海,由于民众对牛奶的营养价值不太了解,卡尔的推销业绩很一般。但就在他跑推销的过程中,一种植物影响了他的一生,也让一个世界营养品牌由此产生,并改变了世界的营养消费。
  在中国江南地区,紫色苜蓿十分常见。按照当地习俗,在立夏的时候,农家都将紫色苜蓿碾碎后掺到面粉中,做成一种名叫“草头摊粞”的煎饼,据说吃了它可以预防疰夏。卡尔在乡间推销牛奶的时候,不仅见过这种紫色苜蓿,而且还时常品尝“草头摊粞”。
  卡尔在中国期间,接触了一些中医理论。按照中医理论,疾病的出现是因为阴阳失衡。如果人体缺少某种物质,就会生病:但只要补上了,恢复平衡,病就好了。另外,卡尔还注意到食用苜蓿的奶牛,不仅产奶量很高,而且奶质也比同类好。
  想到这些,卡尔就很兴奋,他认定这些东西里一定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于是下定决心要把它们找出来,加以炼制,以被人体吸收。卡尔说干就干,在自己的小院里开始实验。然而世事难料,由于上海政治风云变幻,卡尔和几百名外商遭到软禁。不过,这场飞来横祸为卡尔提供了用武之地。软禁期间生活条件很差,食物很缺,卡尔便四处寻找苜蓿等绿色植物,然后将它们与食物一起熬成汤。为了补充铁质,卡尔还将铁钉放入其中,一起炖熬。熬好之后,他让同室的难友一起食用。一年后,卡尔获得自由。在走出软禁场所的时候,卡尔发现,自己的“汤友”们身体远比其他人健康,这让卡尔信心大增。
  1927年,卡尔·宏邦回到美国,继续探索“营养与健康”之路。1934年,他在以紫色苜蓿为主的混合物中,研制出一种含有丰富天然植物成分的粉末,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食品补充剂。1939年,他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纽崔莱”(nutrilite,意思是营养物)。可口可乐:“口渴口辣”找上阮玲玉
  1927年,当中国大革命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可口可乐的瓶装饮料便在中国出现。当时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对这种带点苦味和辣味的“洋水”不太感兴趣,可口可乐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在租界的外国人和一些上层社会人士。怎样扩大可口可乐的影响,让普通百姓都认可并喝这种饮料,可口可乐公司绞尽脑汁。
  “coca—cola”初进中国时,中文名称音译为“口渴口辣”,这个名称实在不伦不类,“口渴”之余还要“口辣”,这怎么能吸引顾客呢?为了能找一个好的中文名称,coca—cola在中国和英国举行产品命名大赛。主管亚洲业务的伦敦办事处在报纸上大作广告,并悬赏重金。当时一名正在英国访问的中国教授便以“可口可乐”参赛,一举获得金奖。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还请大名鼎鼎的阮玲玉做广告代言人。当时阮玲玉正凭借《神女》和《新女性》在影坛大红大紫。阮玲玉喝可口可乐的照片和宣传画不仅频频出现在报刊上,而且以日历的形式向客户赠送。借助阮玲玉的人气,可口可乐开始进入市民阶层。1933年,可口可乐在上海的装瓶厂成为美国境外最大的可口可乐汽水厂。到1948年,该厂产量超过100万箱,创下美国境外销售纪录。
  力士:看中胡蝶的肤色气质
  用国际影星作形象代言人,是力士一贯的品牌战略。其实如果深入发掘力士在中国的历史便可发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力士就已开始了这种广告策略。1923年,英国著名的肥皂托拉斯利华兄弟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自己的子公司

  “中国肥皂公司”。经过一番筹备,到1925年,公司开始投产。
  当时明星作广告依然是中外公司的流行做法,中国肥皂公司也想借此推广品牌。作为一个定位很高的香皂公司,利华兄弟公司要求给力士作代言的明星,不仅外形漂亮,而且气质上要雍容华贵,尤其是皮肤要白皙细腻,于是力士将目标锁定在电影明星胡蝶身上。
  1931年,胡蝶主演《歌女红牡丹》成名,此后主演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红极一时。1933年在一次观众投票选举最佳电影女演员的活动中,胡蝶高票当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的外形和气质完全符合力士的要求,用胡蝶作力士代言人,实在是明星、香皂相得益彰。
  很快,胡蝶手拿力士的广告出现在报刊和张贴画上,力士的销售额随之扶摇直上。到1939年,该公司年产肥皂量达21.6万多吨,基本上垄断了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肥皂市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