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高中数学论文 > 正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8 16:40

摘要: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充分尊重。但是部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充分尊重。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这一要求的内涵没有全面清晰的认知,过度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学生决定一切,这样往往难以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加以充分有效发挥。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对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加以重视,而选择忽视解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照搬照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低下。

(二)忽视初高中之间的有效衔接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初高中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由于高中阶段的教材和教材之间具有较大的跨度,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明显提高,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初中的数学基础,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材编排不合理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编排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删减知识缺乏科学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添加了较多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研究性问题,导致学生理解知识点存在较大的难度。二是知识编排顺序缺乏合理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的许多内容都进行了调整和删减,但是部分调整的内容顺序缺乏合理性,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下降。三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协调性。一般而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得以提高,而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数学的思维训练,而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加以忽视。此外,无法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导致脱节现象的出现,教材例题偏难,无法科学引入问题。如教材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其要求明显过高,超出了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其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想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必须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和优化。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无法将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认为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没有较大的帮助和作用,导致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出作用。此外,部分教师不敢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担心运用多媒体技术会降低教学成效,这样往往会导致数学教学的氛围枯燥沉闷,教学成效低下。教师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初高中阶段的衔接

我国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没有将自身的主导性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学的观念,认识到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有效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此外,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从学生角度思考相关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看法以及学生之间的智力差距,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有效拓展教学的资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新教材为教学的基础,适度开发和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能力。一般而言,高中数学教师经历过专业的教学训练和学习,其所掌握的数学原理都是来源于相关的数学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效拓展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原理进行了解和掌握,有效吸收和消化数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初高中阶段的衔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