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国医学院校微课建设的发展与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20-10-14 09:49

摘要:

  摘要:随着全球“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以其个性化、多样化、时间短和内容精等特点成为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医学教学要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教学模式,对于医学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微课在中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中国微课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为促进中国医学微课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微课;医学院校;发展过程;建议思考  随...

  摘要:随着全球“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以其个性化、多样化、时间短和内容精等特点成为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医学教学要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教学模式,对于医学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微课在中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中国微课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分析,并为促进中国医学微课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微课;医学院校;发展过程;建议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全球“微时代”已经到来。医学教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它面临着知识点繁杂、知识种类多且更新迅速、教学任务重等困难。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模式,具备时间短、内容精、载体资源丰富、个性化及多样化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建立电子资源平台,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课下学习,培养医学生们的临床专业技能,掌握临床病例的重点难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目前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在60s课程[1]及1min演讲[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课概念于2008年被首次提出[3],即以在线、移动的声频或视频为主要载体的60s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中国的微课概念最早于2011年被提出[4],即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教育部于201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随后微课引起了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现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值得注意的是“微课”(micro-course)与“微课程”(microlecture)并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以知识点为基础的单纯的教学资源或过程,而后者是指围绕某个医学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联系紧密、组织架构严谨的知识专题,一般由数节微课组成[5]。


  2微课的主要优势及发展过程


  微课的特点是依托于短小精悍的视频,将教学资源以一定的逻辑层次结合,学生可以针对某个视频中的难点进行反复播放,随意控制播放速度,交互性良好,学习情境真实。同时微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移动化、碎片化,使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结合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微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不同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国内外名师授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6]。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就提出应当在课堂教学中穿插3~5min的教学片段[7]。中国微课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即微资源构成阶段、微教学过程阶段、微网络课程阶段[8]。


  在第1阶段中,2011年首次在中国提出微课的概念、类型、特征,指出建设发展微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标志着中国微课时代的开启[4]。此阶段的微课视频资源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视频中尚存在与教学无关的干扰信息,且仍以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为主而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第2个阶段,微课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各种微课竞赛评选、教学大赛、作品征集在全国教育领域中迅速推广开来。2012年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收到来自15个省(市、区)的7万多名教师的约2万件的优秀参赛作品,内容涵盖多个学科,类型丰富多样。


  在第3个阶段,微课的概念从关注资源构成逐渐转变为关注微课教学全过程,强调微课资源在应用实践中的更新和完善。截至2013年3月,中国国家级本科精品网络课程已达1.4万门[8]。在此阶段,中国微课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规模整体化的微网络课程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发表的微课相关文献分为基础理论性研究及应用型研究,并以后者为主。内容主要包括微课及微课平台的设计、开发、推广和应用,说明中国微课的应用性较强,学科涵盖范围广。


  3关于中国微课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3.1深入基层研究,丰富微课平台


  目前中国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微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微课的定义、形式、特征、要素等基本概念,还应该进一步认识微课提升医学教育资源的利用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医学院校需建立传统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调动老师和学生们在微课建设及实施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微课的巨大优势。


  微课平台是微课教学资源的载体,其功能对于微课的长足发展及国内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微课平台已具备下载、评价、点播等基础功能,尚缺乏在线答疑、个性化资源推送、学习记录跟踪及教学效果检测等功能[8]。可以在微课平台中增加以上功能,以更好地实现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全国共享,惠及更多医学生们。微课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的管理支持和各地医学院校的通力合作,只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改进,才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及无序开发的问题。


  3.2增加配套资料,优化微课选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微课仅限于在线视频观看,如果能够提供微课件、微教案等配套教学资料,将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一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其制作从前期设计、课上录制到课后编辑处理等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因此微课选题对于微课制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可以在微课制作前征求医学生的建议,选用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作为授课内容,以实现医学教育资源利用度的最大化。其次,医学专业不同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医学生难以通过几节微课对某一主题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医学院校可以制作学科兼容性良好的微课程。医学生们若想成为优秀的医生及科研工作者,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掌握前沿知识的能力。因此,医学微课的选题可以更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点的讲授。


  3.3设置教学反馈,完善评价机制


  微课电子化平台最终服务于学生,采用匿名式反馈和评价更有助于明确微课进一步改善的方向。同时,为了使得微课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完善微课评价系统需要秉承多级评价主体并存的原则,不仅重视学生们的建议和反馈,还要注重教师及教育部门的评价。因为教育部门是微课建设的源头和力量,同时教师是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的直接设计者和操作者,只有教育部门及教师们在微课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才能保证微课越来越符合学生们的需要。


  制定微课的评价标准时,教育部门及医学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微课选题内容是否为医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课程设计是否多样化,教师在微课中是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等。另外评价标准中还应该包括微课录制的专业性,如声音及画面质量、字幕准确性、语言是否简洁到位等。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强大优势,但传统课堂可使学生们对知识达到更加全面透彻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不能被微课完全替代的,因此提倡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模式。微课的教学效果与高校负责人的大力倡导、优质的师资队伍、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便捷的移动终端、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密切相关,因此中国的医学院校应持续不断地加强微课的建设,在前行中思考,使微课建设稳步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