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正文

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探析

来源:UC论文网2020-09-24 09:20

摘要: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有效传播对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积极拓展探析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新路径,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及管理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有效传播对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时代只有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积极拓展探析更加符合互联网要求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新路径,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及管理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3-0135-02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呈现出“时间、空间及内容”的无屏障状态,信息传播主体及受体呈现去中心化倾向。互联网即时交互性信息传播方式使社会民众乐于用新媒体表达自我,海量信息对既是信息传播主体又是信息传播受体的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等产生深刻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方式及其效果受到极大挑战。面对互联网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可能会出现偏差,如何及时对社会民众加以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必将成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新兴载体。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一个崭新平台,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契合了新时代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及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互动的需要。


  一、融媒体时代给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带来的机遇


  (一)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可接受性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要通过传统传播主体,即主流媒介自上而下地对受众进行强制、“单一”、灌输的模式实施有效传播,其强制、“单一”、灌输的传统信息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及融媒体的大发展,其历史局限性越发凸显,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产生心理距离,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范式被历史性重构,新型媒体“互动性”传播特质使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多元化,而新型媒体虚拟网络环境淡化彼此身份又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受众可以在角色互动中直面教育理论引领,直接感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提升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可接受性。


  (二)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共享性有助于提升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认知度


  “共享性”是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天然属性。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其“共享性”属性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超越了时空局限,在一定程度上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时间和空间范围无限扩大。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信息传播的“共享性”属性,通过融媒体“共享性”有效传播,最大范围地内化社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不断提高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认知度,形成坚不可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力。


  (三)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参与性有效强化了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认同感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全球信息化发展势不可当,其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全球信息化使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源源不断输入中国,西方霸权主义文化观念正在以一种新的更加隐蔽的形式渗透中国;另一方面,全球信息化使融媒体发展成为一种可能,融媒体使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积极融合,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单向度传播,使受众华丽转身成为信息传播中的“自媒体”即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融媒体时代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民众“参与性”信息传播优势,通过“参与性”引导,激发社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持续学习、研究的热情,以实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化为广大社会民众“自我”价值判断标准。


  二、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使世界对社会民众无限开放


  这个世界几乎成了主体间性的存在,“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成了现实。当每一个人都试着要去抓住别人的眼球的时候,你的创意、你的沟通能力、你怎样经营监管网络平台使它变成你的竞争力,这样的融媒体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对我国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伴随着数字科技一起成长


  数字科技使每个人都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数据分析应用而生,其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社会民众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随时随地在渗透着掌握大数据主体们的价值观,由此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提出了数据话语体系要求。


  (三)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变化使虚拟和现实交叠


  很多社会民众在虚拟的环境里寻找考验、获得成就感,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要面临的挫折与挑战从来不会消失。社会民众跟这个社会对话、互动的方式其实已经改变,某种意义上说,科技的进展与我们人类的思考变成两个极端。这也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提出了新研究课题。


  三、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


  (一)构建聚合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聚能能力


  融媒体时代使网络交往成为交流思想、表达观念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使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成为可能,使构建聚合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聚能能力。(1)强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融合,构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新型传播格局。其中具体做到:加强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的互联网移动端思维,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尤其是融媒体的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二者迭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构建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2)要整合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内容和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融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最强音。其中具体做到:要精准、规范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内容,要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话语体系,要转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管理模式,务必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和引领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从信息“单向”传播向价值“交互”传播转变,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集聚力、辐射力。(3)拓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区块链社区党建的引领作为。其中具体做到:逐步构建全面覆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区块链党建新格局,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聚能新平台,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多层互动传播的长效机制,聚能传播合力。


  (二)创新对外传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国际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开放性、扁平化等特征决定了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双向性及互利性,使互联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开展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媒体时代不断创新对外传播路径,才能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1)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相关产业在文化对外传播方面的影响和效能。其中具体做到:在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好数字化虚拟体验馆和展览馆;利用好红色影视及网络媒体娱乐化等嵌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2)要拓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国际话语权,加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力度。具体做到: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规则制定;要重视构建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及国际交流合作制度化机制。(3)要加大学者型网络意见领袖在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价值引领中国际话语权构建。具体做到:积极鼓励学者型网络意见领袖运用专业所长对于在网络上传播攻击污蔑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敢于亮剑。


  (三)深化大数据分析,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亲和力,现实生活以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此要深化大数据分析,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亲和力,现实生活以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为导向。(1)深化大数据分析,加强贫困人口扶持力度。具体做到:利用好数据分析,精准点对点扶持贫困人口,使其真正能够感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决的认同者和执行者。(2)深化大数据分析,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防止个别具体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具体做到:加大培养具备全媒体眼光和技能的高素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队伍专业化进程。(3)深化大数据分析,加强意识形态监督机制。具体做到:通过监督刚性制度安排来规范民众网络平台言行,匡正民众网络作风,唤起民众自觉参与马克思主義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在消解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同时使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的传播效能叠加,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呈现出“范围更广泛、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传播新范式。


  作者简介:孙彩燕(1974-),女,河北张家口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