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军事理论论文 > 正文

依托红色文化延伸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4 14:23

摘要:

  摘要:结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深入挖掘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元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家安全形势教育等主线,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途径,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注入,延伸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军事理论...

  摘要:结合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深入挖掘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元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家安全形势教育等主线,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途径,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注入,延伸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红色文化;思政教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在进一步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同时,更是着重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标准中明确指出《军事理论》教学要进入正常授课课堂,实行小班授课,严禁以集中讲座等形式替代课堂教学。同时还要确保军事课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在军事课教学中的赓续传承。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作为大学的公共必修课,是新生迈人高校面对的第一门课,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形象,是思政教育的“窗口”课。而现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新时代,没有经受过战争、革命的洗礼,忧患意识缺失,国防观念淡薄,对国际形势漠不关心。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军事理论》的教学实效更是迫在眉睫。


  一、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发展现状


  笔者在某高校发放了200份随机问卷调研,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现状和一些学习感受,并从中得到同学们对于这门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分析中发现同学们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教师教学专业度不够、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另外,在与军事理论课授课教师的一些访谈中也了解到,授课教师群体对于整体的课程安排、教学反馈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1.思想认识的情况


  调查显示,高达76%的学生,对于上思政课的意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对于思政教育类课程的兴趣点不高,有89%的同学是完全不感兴趣的,92%的同学只是为了学分而上课,自目又被动。


  54%学生表示军事理论课内容枯燥无聊,不喜欢空泛的理论学习,更不喜欢“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因为课程本身有一定专业性,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会存在一定壁垒,就更增加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排斥程度。


  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庞杂,知识面涉及较广,且考虑到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主讲教师专业学历背景的相关性不高,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难免差强人意,必然会影响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在课堂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授课方式单一,缺少互动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实际效果。


  2.教学过程的情况


  83%的同学表示,军事理论课的上课时间都在周末,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好感,给本就兴趣不高的主观印象又增加了一层认知阻碍。同时,教学班编制太大,上百人一起上课,缺失了课程体验感。


  对于军事理论课是否增加了同学们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感,大家的反馈也是参差不齐,只有21%的学生觉得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确实有一定收获,懂得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国防的重要意义,进而升华自己的爱国意识。大多数的同学认为课程安排设置和授课内容不太匹配,没有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3.协同机制的情况


  对于教学格局与教学资源的投人方面,学生和授课教师的体会大致相同。超大规模的教学班不仅让学生缺乏体验感,更是让授课教师感到疲于应对,整个课程上下来,对学生做不到深入沟通,课程上安排小组和互动都相对困难。


  周末的教学时间安排,不仅让学生有这门课程不重要的心理暗示,更是让忙碌了一周的教师有一种不得不面对加班的消极感,从而在备课、选取内容、讲授激情等方面大打折扣,如此往复,对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和相关授课教师的访谈中还发现,军事理论课仿佛处于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从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师资队伍的培养都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在课程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意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应该发挥的思政育人功能,更是没有实现加强爱国情感、增强国防意识的基本意义。


  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思政改革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挖掘课程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通识课、专业课、思政课的同向同行、有机融合,不仅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大思政”格局的着力点。如何将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落细、落实,除了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还应该重点把握住维度更为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领域。


  1.军事理论课程的思政教育蕴意


  根据调查显示,73%的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这样的思政教育类课程太“虚”,没有专业课来的扎实、直观、有意义,并且对于授课教师内容讲解方面的反馈,49%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不深入,专业知识匮乏,不敢讲、讲不透彻,这会让整个课程流于形式,囫囵吞枣。


  从国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角度讲,调查的反馈结果显示,52%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也甚少接触国防教育类的信息,而仅有的这部分信息接触也主要来源于校外,其中41%来源于新闻媒介,27%来源于他人交谈。63%的同学对于国家安全形势更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更不要提军事理论课中所带来的思政教育理念,这也说明了军事理论课作为一课堂教育阵地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主渠道的教育作用,没有实现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感和军事素养这样一个基本教学标准。


  围绕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课程要求,為了更好的达到军事课建设标准的要求,就必须优化整合、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来开展。从这一点来看,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个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和新要求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体现了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折射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历程。在核心思想上具有突出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难得的教育资源,核心思想的突出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政治方向和根本保证。


  2.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思维的重塑


  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科技背景、学生思想特质、教育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发挥的作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学生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舆论信息的发达也会让学生接触各种良莠不齐的声音,扰乱本就飘忽的是非价值观念,其性格的多样性,思维的多变性和行为的矛盾性,让学生仅仅依靠自身,是难以养成思考和辨析能力的。所以,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匹配信息量和知识量的输出,更何况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类相对缺乏新意、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理论类课程。政治性的语言表达更是容易被学生们忽视,其惊喜感远不如新媒体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和震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处境相对尴尬。


  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相对专业化,尤其是军事科技、武器战略等内容,但仍然可以有很多能够深入挖掘的红色教育元素,都具有很重要的思政教育蕴意。就如同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是时代的产物,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历经了时代的发展,不仅没有随着革命斗争的结束而消散,反而逐渐走向深入,不断完善和延续,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呈现形式上,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一种社会资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带有强大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包括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的意义,方方面面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构成了一个多层次、范围广、全方位的资源体系。


  更重要的是,有别于其他众多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根本在于“红色”。这样的红色情结中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流淌在民族的血液中。不仅仅只是红色和文化相加,它渗透出的是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代表了传承、融合、积淀和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用实实在在的真实历史和精神现象,去填补学生们眼中“虚”“空”的思政教育课堂,通过其丰富的内涵、极强的感染力和更为直接的凝心聚力等功能,打造一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要剥离开来,擦亮底色,让“红色”彰显,用“红色”带动,被“红色”感染。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和实践,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辨析,用真正抵达心灵的洗涤,来支撑课程思政下的教育蕴意。


  3.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首先在教学配置上,需要重塑教师、职能部门、学校主体对课程的认知和重视,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全面保障军事理论课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服务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配备,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理念,进而潜移默化的带动学生认知的改变,让学生对思政教育课程的意义有重新认识。


  其次在教学体例上,从思想路径入手,抓核心抓关键。在调查中,37%的学生对军事战争、国际安全形势相对感兴趣,41%的学生希望课程中重点讲授军事思想的内容,这些方面都能够很直接的融人红色文化,同时也是最吸引学生眼球、集中注意力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探索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源动力,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注人更多鲜活的内容,延伸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探索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主渠道作用,提高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最后,在挖掘红色文化价值精髓的同时,还要不断拓宽学习平台,理顺逻辑关系,精心打造教学模块,实现传统教学与互动教学相得益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尤其要注重教师思政意识与学生思想建设的融合,促进育人理念的协同发展。把握好当前学生群体的特质,抓住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点,利用学生行为主体的特殊性,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高接受度的红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各类平台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培养主动思考的意识,从源头上把握学生,从根本上抓住重点,切实融入“大思政”格局,做好“立德”任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明确、爱国情怀深种的有为青年,实现“树人”目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