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正文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策划设计

来源:UC论文网2020-09-03 14:00

摘要: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具有政治性、多变性、灵活性等特点。随着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单一纸版教材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就要求编辑在策划时注重整体设计,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加强课程建设及培训服务支持,打造生动易用的教材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立体化教材;编辑策划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具有政治性、多变性、灵活性等特点。随着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单一纸版教材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就要求编辑在策划时注重整体设计,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加强课程建设及培训服务支持,打造生动易用的教材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立体化教材;编辑策划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课程,“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缺乏国家统编教材、内容缺乏统一规范、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出版的策划设计伊始,编辑就应当拓宽思路,统筹谋划,立足立体化教材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满足不同需求的教材整体解决方案。


  一、选题策划——从“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特点入手


  “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这一定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授课对象、课程定位完整地展现出来,为我们在编辑出版前期的选题策划提供了权威参考。


  (一)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


  政治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的底色。“形勢与政策”课的主要讲授内容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热点问题,这就决定了编辑在选题设计时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方面是在选题中反映教材内容对热点形势的把握,通过解读最新的时事、大事,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国际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则要阐释介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突出意识形态属性。不同于新闻报道,或者一般的时事热点出版物,鲜明的政治性对教材选题策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辑在教材内容结构的设计时不能仅仅满足于介绍新形势新热点,应当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及时体现到教材中,把介绍热点问题与讲解重大理论、重大概念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形势“讲好“政策”,而不是只讲形势或者政策。


  (二)应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多变性


  多变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保证第一时间在教材中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教材的与时俱进,这对编辑的策划思路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学术出版物和大众出版物,教材在较为稳定的知识内容体系基础上,往往需要进行修订,才能与读者的需求保持同步。一些经典教材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因为持续完善更新内容。相比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一直处于更新变化之中,对时效性的要求更为突出,简单的定期修订不能完全解决内容更新问题。传统教材三到五年的编写修订周期,章节式的体例结构并不完全适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使得一些出版机构对编写方式进行调整。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就采取每学期新编,专题式展现的方式保障新内容及时进入教材,避免出版即滞后的尴尬。


  (三)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形势与政策”课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在内容方面,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生态文明、军事等一系列领域,内容庞大复杂,对授课教师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要求。二是在授课方式上,除传统课堂授课外,该门课程还采用报告会、讲座、实地实践、观看纪录片等形式组织教学。在授课教师和学时学分方面,各地各高校按照政策和实际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传统纸质教材很难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也很难满足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编辑在内容设计和出版周期以外,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教学设计放在重要位置上。


  二、整体设计——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材体系不是一本书的概念”[2]。“形势与政策”课所具有的政治性、多变性和灵活性特点,决定了编辑要在教材呈现形式,配套资源等方面着手,加强教材体系的建设,通过新形态教材、电子讲义、多媒体课件资源、数字资源网络库的整体打造构建立体化教材,为一线教师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真正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一)新形态教材


  在“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形式创新、内容生动的新形态教材是基础。新形态教材的“新”,一方面表现为呈现形式的新,比如通过运用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在教材中引入音视频资源,以弥补单纯文字内容的不足,提升表达效果,丰富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在编排设计上有新意,在策划时有意识地丰富书内栏目结构,章节可以采用“核心+热点”的模块搭配方式,核心模块突出比较稳定的政策理论讲解,热点模块则加强对最新时事的解读。此外,一些出版机构根据使用地区和读者对象不同,采取了细化教材版本的策略来优化充实产品体系。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分为全国版和黑龙江省版等版本,《时事报告》杂志社出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职教版》等多种不同版本,就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


  (二)电子讲义


  缺乏专业专职教师的现状,让许多学校领导、学生辅导员作为兼职教师加入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中。相比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在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确实有一定差距,“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形散而神聚’,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是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及授课教师的重大考验”[3]。因此,出版教师讲义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但在策划教师配套用书时,编辑应注意到“形势与政策”课多变性、灵活性的特点对配套资源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编写不定期出版的电子讲义,通过网络做好及时推送既是立体化教材的重要一环,也是更符合课程特点的一种做法。只有通过讲义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讲好课”,才能真正地将新形态教材的内容完全体现出来,让广大师生爱读爱用。


  (三)多媒体课件资源


  课件是教师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对于提升课堂表达效果,丰富课堂内容信息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出版要有整体意识,关键的着力点就在于做好配套课件。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多变性、灵活性等特点,使很多教师坦言更新课件压力很大,兼职教师更是无暇顾及。因此,优秀的课件资源往往受到一线教师青睐,并作为是否使用相关教材的重要依据。在立体化教材中加强课件资源的供给,不同于传统的教材配套课件,要在设计时有一定延展性和前瞻性,将拓展内容和备选案例作为重要元素进行制作,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在授课时的具体需求。


  (四)数字资源网络库


  数字资源网络库是立体化教材建设中的长期工程,能够为教学持续提供丰富的辅导资源。在实际教材出版中,同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在资源方面可能有着较大差异,呈现不断迭代更新的特点。如何整理好使用好这些资源,提升教材的附加值,节省出版成本等都是编辑要思考的问题。建立数字资源网络库,将大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提高了读者自主使用配套资源的效率,还能为相关出版物提供资源共享。“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的数字资源库大量内容,也能供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社科类教材所使用。


  三、聚焦难点——处理好立体化教材的相关问题


  在“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建设中,新产品往往在呈现形式上、配套资源的搭建等方面,能够较为快速地实现创新,但是在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互转化方面,却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内容升级。同时,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还要重视教材的内容技术风险。


  (一)做好教材内容与教學内容的相互转化


  “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转化中的难点在于缺乏统一规范,要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做好转化。如在讲解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面,华南地区高校可着重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就,华北地区高校则可以将京津冀一体化建设、雄安新区等作为案例,注重教材内容与当地实际相关联;讲解“一带一路”重大建设时,沿线省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开展教学,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加强相关职业特色教育。编辑在策划时,应通过整体设计将这些建议明确体现出来。同时,一线教学的使用反馈对于教材的科学规划设计至关重要,编辑要通过问卷、研讨会等方式定期整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整更新现有的教材内容资源,更好促进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互转化,加强教材的适用性。


  (二)重视教材中的内容和技术风险


  “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设要注意内容和技术风险。由于课程的政治性特点,在教材编辑出版中,要特别注意文字及相关图片、音视频资源的编辑审核,严把政治关。编辑要加强业务学习,及时准确地处理好教材中的各类相关内容,防止因为教材更新不及时所带来的政治问题。同时,随着新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教材出版,应当充分意识到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注意网络安全、资源技术安全等问题,加强风险管控意识。


  四、加强支撑——做好课程建设与培训服务


  做好“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有力支持,是提升教材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慕课和网络教师培训等方式很好地满足了“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材的特点,发展迅速。


  (一)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慕课建设


  近年来,“形势与政策”课慕课蓬勃发展,日益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支撑。“形势与政策”课慕课具体设计包含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指导、团队支持与服务、教学效果与影响等方面。编辑在“形势与政策”课数字课程的建设中,可以根据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高校专业设置差异和不同学科特点,建设几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除了侧重各高校的自身学科和教学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需求,在讲好核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之外,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问题及时加以补充。慕课的建设反映了编辑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能力,好的慕课能使教材产品的附加值得以充分体现。


  (二)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培训


  提升教材使用效果,教师培训至关重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主要为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题培训和各地组织的各类培训,但是,受限于培训规模和轮训次数.“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大规模培训仍有待开展,具有巨大潜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培训方面做过有益探索,并于2018年5月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在6天内采取现场培训和视频同步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全国思政课教师66365名,在一线教师中取得了强烈反响。这些经验表明,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多变性、灵活性特点,通过网络培训方式,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的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帮助教师掌握教材内容,能够显著提升培训范围和效果,并将对课程教材出版形态和流程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课程特点,对编辑的策划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在呈现形式、产品形态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多新突破,但是在内容规范建设,立体化教材构建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教育出版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学习创新、提升策划设计能力,而且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学与教材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持续探索,使“形势与政策”课教材不仅仅是呈现形式上的改变,而是由内而外地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年4月13日.

  [2]彭庆红,潘红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31-34+111. 

  [3]陈华栋,沈颖,课程规范化建设视角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演进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6):120-125. 

  【作者简介】夏雨,硕士,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