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媒体融合时代党报头版导读改进创新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4 20:19

摘要:

新媒体的发展,对地市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产生了冲击,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为此,各地市党报将改革重点放在承担大量时政新闻报道的头版上,试图改变其一直以来过于严肃刻板

  新媒体的发展,对地市党报的传播力、影响力产生了冲击,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为此,各地市党报将改革重点放在承担大量时政新闻报道的头版上,试图改变其一直以来过于严肃刻板的面孔,重新赢得读者关注、增强报业竞争力。而做好导读恰好是党报头版改革的“点睛之笔”,能起到节约空间、增大信息量、美化版面等“一举多得”的作用。

  《厦门日报》是厦门市委机关报,报纸自费订阅率达到80%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党报 50 强行列,近年来对头版导读的制作进行大量有益的探索[1].本文结合《厦门日报》的实践,谈一谈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做好党报头版导读的必要性,以及改进和创新头版导读的体会。

  一、头版导读是党报谋求发展的必然趋势

  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文体,是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快速了解报纸的内容提供指南的一种新闻样式。[2]在纸质媒体快速发展和融媒体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导读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版面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然而,地市党报头版由于要报道大量政策性及政务新闻,版面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党报为何还要扩大导读版面、花费心思去做好导读呢?

  (一)导读创新是传统报业应对新媒体竞争的有效策略

  地市党报在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新媒体冲击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必须对报纸进行改革。报纸要吸引读者,必须“使党报时政报道的权威性、严肃性、真实性与贴近性、生动性、可读性相统一,要积极有为,深入钻研,想出办法,改变报相”.[3]对此,《厦门日报》通过开展“走转改”活动,多次对头版进行改版。一方面,时政新闻通过精编稿件制作成导读,字数减少而重要性未减弱,通俗易读的“面孔”让读者不再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时政新闻减少后腾出来的版面,更多涉及民生、基层的新闻以导读的形式填补进来,更加亲近读者。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党报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也有自身缺陷,即新闻信息在网络上大量复制传播,造成信息过剩,读者面对大量信息会不知所措,再加上部分信息的不准确性和虚假性,让网络新闻权威性饱受质疑。因此,报纸在实施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之外,还应该抓住新媒体的缺陷,借助报纸的权威保证,实现自我“救赎”,重新找回更多读者。而报纸头版导读就是“救赎”的重要战场。为此,《厦门日报》借助头版导读,让读者花最少时间,找到更多更权威的新闻,从而再逐步增加读报时间,让报纸更加受人关注。

  (二)受众信息诉求是市场意识的重要驱动力

  读者想尽快找到爱看的新闻,但是头版面积有限,好新闻常常只能藏于厚报之中被错过。因此,导读的出现刚好迎合读者“快餐式”的阅读需求。

  对于党报来说,都市报在制作头版导读时心里时刻为读者着想的意识,值得借鉴和学习。当然,党报头版导读进行改进和创新,不能一味地向市场“看齐”,《厦门日报》追求的是“权威、实用、互动”的办报宗旨,通过对导读的尽心制作,打造一份发挥正确舆论导向、赏心悦目、便于阅读的都市型党报。

  (三)导读可以在有限的版面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地市党报由于承担着大量宣传报道任务,因此只能在头版开发有限的空间。通过制作导读放大新闻报道的亮点,不仅能起到活跃、美化版面的效果,而且还起到头版与内页的链接作用。例如,2013 年 11 月 24 日《厦门日报》头版就尽可能多地使用导读,版式设计元素丰富而不花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头条导读“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提要 +制图的方式吊足“军事迷”胃口,底部两条导读工整对仗,将时政新闻变得新奇有趣,很好地体现市委市政府对美丽厦门建设的重视。形式多样的边栏导读,为党报头版添加灵动气息。因此,把这些具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制作成导读,尽可能地放在头版,就能增加版面的层次和分割,既体现宣传价值,又体现新闻价值,达到和谐统一、创造无限可能。

  二、从全局出发把握党报头版导读的整体构架

  在导读成为党报头版的重要角色后,怎么才能做好导读呢?笔者认为,应从风格确立、新闻选择、版面创新及新闻意识传递等方面入手,处理好选题和规范好版式细则,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符合党报特有风格的操作流程和规则。

  (一)利用本土新闻提升报纸形象

  好的导读能让读者对报纸的权威性更有认同感,地市党报有别于都市报,在导读的选题上不能单纯追求眼球效应,首先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在“识货”、“出新”的基础上,达到导读制作的第三重境界“有品”.即在导读中表明党报的立场和态度,体现党报的社会担当、人文关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塑造报纸品格。[4]

  第三,地市党报必须打好“本地牌”.地市党报要体现本土特色和地域优势,受到读者的喜爱,就必须做大做强本土新闻。目前《厦门日报》在头条的选题上,一般选用国家领导人或本地民生经济类的稿件制作导读,在边栏导读的选择上,按照“近大远小”的原则提倡多导读本地新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和进展,读者通过导读就可以清楚了解。

  (二)规范版式制作利于编辑发挥潜能

  一味追求新奇的版式设计,而忽略党报一贯坚持的操作习惯,是无法做好党报头版导读的。因此,党报必须制定《导读版式规范》作为操作依据。《导读版式规范》应包括“选题要求”、“标题制作”、“版面划分”、“字号字体”、“图片应用”等详细的操作流程。

  主要导读和次要导读是《厦门日报》对头版导读“版面划分”的方式。以 2014 年 9 月 18 日《厦门日报》头版为例,主要导读是指头条和主打新闻这两个位置上的导读,头条导读多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稿件,以及国家、省市重点民生、经济类的稿件。主打新闻位置则是在突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等主打稿件的同时,配以后面版面的同类新闻导读。次导读区一般是指边栏导读和底部导读,边栏导读固定为一栏宽度,多采用主副题加图片的形式,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

  当然,《导读版式规范》还应该赋予编辑灵活应变的权力,比如,遇到特殊的版面和报道时,为了突出报道的重要性,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划分区域,根据内容灵活安排标题字体字号等。这样可以让编辑时刻保持一颗创新的心,懂得依照新闻重要性来合理安排版式。

  既有严格的流程,又赋予创新的权力,这样的《导读版式规范》才能让版面保持报纸固定的风格,又给了编辑积极创新改进的空间,从而达到让头版导读规范精致,富于创新改变的目的。

  三、通过细节凸显党报头版导读的美学特征

  头版导读的选题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框架风格都得到明确,接下来就应该在细节上对头版导读进行精心包装。结合《厦门日报》多次改版实践,笔者认为在头版导读制作和包装上,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借鉴:

  (一)让报道亮点和重点更易读

  标题制作直接影响新闻可读性,因此成为头版导读的重点难点。头版导读如果照抄内页的标题,进行简单堆砌,那么就完全失去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另劈蹊径”,在内页标题的基础上再加工。头版编辑要做到熟读内页新闻,找准报道重点亮点,加以提炼或重新概括,制作新的标题。

  (二)灵活运用导读制作的类型

  如今报纸头版的导读,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制作手法也很有“门道”,横栏、竖栏、宽栏、窄栏,有的以图片为主,有的以标题为主。总结《厦门日报》对头版导读的一些改进和创新,以下几种类型比较适合党报头版导读的制作:

  1.标题型只占用较少的版面,通常是集合数条新闻标题,字数字号一致,辅以外框或底纹,进行并列排布。它的好处在于整齐划一,使得有限的版面内信息量得到最大化,并且一目了然。比如,2015 年 3 月 8 日《厦门日报》头版边栏导读,“大调整”、“利出行”、“倒春寒”、“闹乌龙”四个关键词串联成一组导读,主标题第一行都用五个字,第二行都用六个字,方便读者准确定位。

  2.图文型如今已是读图时代,图片总是最吸引读者的,视觉信息很容易被读者接受。因此,在用标题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下,再配上图片,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3.提要型2015 年 3 月 10 日《厦门日报》头版头条对总书记重要稿件进行导读。编辑在吃透原稿的基础上,提炼出总书记论生态的三点要求,点明中心思想。这种提要导读的形式,已成为《厦门日报》头版对国家领导人重要稿件的主打导读类型,将三四千字长稿浓缩成二三百字的提要,既能让国家领导人的稿件不失分量,又能让读者喜欢阅读,可谓一举两得。

  4.组合型即选取几个相近或相对的导读,使用关键词、图片等进行排列组合,满足读者的“大胃口”需求。比如,2015 年 4 月 5日头版,赏月、踏青、祭扫这三条新闻配以“美美美”、“热热热”、“车车车”关键词,清晰地整合“清明小长假”的新闻,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

  这些导读制作类型均有各自优势和特点,编辑在编排时应该灵活运用,选择最适合当时版面风格、最凸显新闻报道的制作类型。

  (三)让图片新闻更具吸引力

  如今,各地市党报在制作导读时,都不约而同地尝试把新闻图片放在版面视觉中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一张好图胜过千言”,选用和编排的导读图片要能体现新闻性,又有观赏性。因此,在导读图片的运用上应做到“三大创新”:首先是题材创新,以新闻性作为选图依据,导读与后面版面的图片不要重复使用,为读者增加信息量;其次是设计创新,重大题材可用通栏图片,可以对图片增加底纹、色块,使主题更突出;第三是处理创新,对图片进行合理的裁剪、抠图等,让图片更有现场感和震撼力。

  精选图片将使版面包装产生良好的效果:2014 年 3 月 9日《厦门日报》头版,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全国两会”记者会,编辑使用通栏照片,增强现场感;反白标题“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 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更凸显中国对于领土和主权的强硬立场,让导读极富冲击力。

  四、积极创新党报头版导读

  在融媒体时代,报纸需要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求得生存,党报也不例外。因此,《厦门日报》在改进头版导读的制作和包装时,也不断地尝试新的做法,追求简约化、注重整体性、拓宽渠道,希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一)视觉创新:将一图解读和图形化融入导读制作中

  一图解读和图形化包装无疑是当前报纸版面包装设计最为热门的一种方法。它们的优点在于:用最少的文字、最简练的图形、最清新的包装,将新闻简单化、易读化,使读者用更少的时间,去读更多的新闻,激发阅读乐趣。比如,2014 年12 月 12 日《厦门日报》头版,二版整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道,在头版导读简单地分为三大块,通过一图解读让枯燥难懂的工作会议变得简单易懂,读者很快就能找出自己关心哪一块内容,然后快递在二版进行阅读。

  (二)渠道创新: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媒介优势

  2014 年《厦门日报》涉足新媒体,建立微微工作室,打造融媒体矩阵。因此在当年的报纸改版中,头版最大的变化就是“周末版”(周日见报的头版采用竖报头)的左边栏开辟了“一周微荐读”栏目,读者扫描三条导读附加的二维码,就能登录手机 App 客户端浏览新闻。这种全新尝试的导读形式,跨越报纸和手机客户端,巧妙地将报纸的新闻进行扩容,建立立体式的新闻报道。此外,在平常头版的导读中,对见报当天仍会有最新进展的新闻,加入“关注本报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内容,让读者能第一时间通过本报微信和微博,实时关注新闻最新情况的直播和推送。

  注 释:

  [1]江曙曜。我们携手走来---厦门日报社发展史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93.
  [2]宋圣英。如何做好一版导读?---《京九晚报》的有益尝试[J].新闻爱好者,2008(9):50.
  [3]陈进。都市型党报创新无止境[J].中国报业,2014(14):32-33.
  [4]张武。报纸头版导读的媒体表达[J].新闻实践,2010(2):24-2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