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资本主义论文 > 正文

浅谈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基本矛盾的表现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8 21:29

摘要:

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9 世纪中叶就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

  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9 世纪中叶就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和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市场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资本主义本身是无法克服其基本矛盾的,这一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始终无法治愈的结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为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的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后,随着苏东剧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全球范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剧和深化。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等,都突出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的趋向。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新表现,对于更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发生的诸多新变化,进而把握好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上世纪中后期发生的新科技革命不断的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逐渐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且基本矛盾不断的深化,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立矛盾是基本矛盾深化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

  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市场上更加自由地流动,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的贸易,从那里攫取高额利润。

  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仅通过投资、外债和不平等的对外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就达到2500 ~ 3000 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得 1/10[1].而且发达国家具有科学技术优势,仅从知识产权领域来看,发达国家约占有世界专利的 99%,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有的专利还不到1% .每年发达国家通过技术转让、知识产权销售等方面获得巨大的利润。20 世纪 80 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两极分化日益明显。1980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GDP 总值在世界 GDP 总值中所占比重为67%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上升到 73. 2% ,到 1999 年更是达到了 86%,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 GDP 总值在世界 GDP 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相应地为 19. 3%、17. 7% 和 14%,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80 年,发达国家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为 66%,到 80 年代末所占份额达到 70%以上,1999 年更是上升到了 82%;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则相应地为 25%、20%和 18%[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各个领域中的分化可见一斑。

  发达国家还利用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同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平等的交易。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工业品,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原材料和农产品。近年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价格剪刀差不断加速扩大,发达国家对国内产品实行高补贴的办法又把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拒之门外。由于这类不公正、不平等的贸易行为,使发展中国家仅在 2000 年就损失了 7000 亿美元。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过程中,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愈益明显,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发达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更加激化,从而不断激起发展中国家狭隘的民粹主义思想,使一些痛苦潦倒、失去一切的人欲通过自杀性袭击或“国际恐怖主义”进行反抗和报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和加剧的一个新表现。

  随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投机行为愈益猖獗,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趋脱节,以金融体系崩溃为特征的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1987 年美国股市狂跌、1992 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 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 年东南亚金融风暴、1998 年巴西金融危机、1999 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1 年土耳其金融危机、2002 年阿根廷等拉美国家金融危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等等,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同时,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各国之间危机爆发的同期性变得更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都发生过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都受到过其他国家危机的严重影响。以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危机从美国爆发后迅速蔓延至全球,形成连锁反应,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就此次危机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而言甚至超过 1930 年代的大萧条,世界经济至今尚难完全复苏。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这次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资产仅在危机发生的第一年中“缩水”50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 GDP.此次金融危机还对国际贸易造成深刻的影响,使全球经济出现下滑趋势,2009 年全球经济陷入 60 年来第一次负增长。

  探究近年来频繁爆发的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积累和加深的结果。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范围,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社会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资本主义占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资料和社会化生产的产品依然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并且资本主义剥削的本性更是使触角伸向全球各地,给民族国家及劳动群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使他们的生活愈来愈陷入困境,这就必然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劳动人民的实际购买力相对缩小,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和商品贸易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快,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资本主义国家及跨国公司的经济运作越来越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国际市场外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生产的速度,且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的贸易不断的攫取高额利润,致使资本流向全球、利润流向西方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劳动群众的实际支付能力。与此相悖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及跨国公司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利用科学技术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试图获取更多的利润及更大的市场,这必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的趋势。

  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下,全球范围内劳动群众的实际支付能力却不断地下降,并呈现出实际支付能力不断缩小的趋势,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内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小危机不断,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及经济动荡频繁爆发,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的积累和加深的情况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及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内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中毫无出路的恶性循环,这必然造成世界范围的社会总生产和总消费的不协调发展,当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发全球经济动荡。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