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体育教育论文 > 正文

游泳模块跨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尝试

来源:UC论文网2015-11-27 18:43

摘要:

摘要:游泳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对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项目。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由于水上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教

摘要:游泳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对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项目。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由于水上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教师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往往顾此失彼,加上学生游泳技术水平差距明显,游泳课就往往变成了“戏水课”,教学效果甚微。实施新课标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并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只有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泳跨班分层次教学正好填补了传统游泳教学的缺陷。本文在教学的实践中,用调查问卷的研究办法对游泳模块分层次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总结出:游泳模块实行跨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游泳教学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的理想教学模式。

关键词:游泳模块;分层教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学生。
游泳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游泳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价值突出,对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优良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项目。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游泳列为学生选修的教材内容,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积极地开设游泳课供学生选修。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由于水上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加上学生游泳技术水平差距明显,教师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往往顾此失彼,游泳课就往往变成了“戏水课”,教学效果甚微。实施新课标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并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许多共同点,但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掌握技术能力的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只有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泳跨班分层次教学正好填补了传统游泳教学的缺陷。

1.游泳模块跨班分层次教学模式具体内容:
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游泳教学,对学生提出“佛山一中的学生要学会游泳,不学会游泳不能拿到毕业证书(身体原因除外)”的要求。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我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把游泳模块列入学生的必选模块,安排在高中学段四个学期里,共2学分。

1.1游泳模块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因材施教是强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由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体划一性和个体差异的矛盾,而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①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参与,个个学有所得。②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不断地给予“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良性刺激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1.2游泳模块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
1.2.1 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学习总目标:培养学生对水上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锻炼,养成良好习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到两种水上运动的技术技能,技术水平达到水平六的学生能掌握一些救生的动作技术;在锻炼中发展水上活动能力,提高耐力素质。并能参加班级组织的游泳比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各层次的学习目标:
慢班(水平五):从掌握熟悉水性的技术开始,学习蛙泳(或爬泳)的技术动作,了解游泳比赛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游泳运动。通过练习,达到男生能连续游100米、女生连续游50米的毕业要求。
中班(水平五):在慢班的基础上,掌握蛙泳、爬泳、仰泳的动作技术,能利用一到两种技术动作在十分钟内男生连续游200米、女生游100米(《佛山一中游泳课技术考核评分标准》良好级别的要求);了解游泳比赛基本的组织工作和裁判工作。
快班(水平六):在中班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游泳的技术技能,面向上级组织的游泳比赛,为学校争取荣誉,和掌握救生技术的知识和技术技能。
1.2.2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教学
慢班(水平五):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式学习。构建“浮体练习——蹬边滑行练习——呼吸练习——蛙泳(或爬泳)”几个阶梯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互助、小组讨论中体会成功,最终达成该层次的教学目标。
中班(水平五):分成“蛙泳组”、“爬泳组”、“仰泳组”、“蝶泳组”等供学生选择性学习,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技术情况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我探究、小组的讨论,以及反复的练习,最后达成定下的教学目标。
快班(水平六):以小组形式,对游泳各种技术从美学、动作的合理性等角度进行探讨,达到提高动作技术、学会欣赏游泳的目标;通过不断的探讨、实践,基本学会水上救生的基本知识。
1.2.3游泳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操作
模块教学前: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游泳模块分层次教学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游泳分层次教学的过程及要求,并发放层次班志愿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设的慢班、中班、快班中进行选择报名。教师在第一次课进行检查和调整,避免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同学误报,名单确定后不允许学生擅自改动。
排课及教学安排:一次课随机安排四个教学班,开设慢班一个、中班两个、快班一个,担任中班的老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在该层次班里开设“蛙泳组”、“爬泳组”、“仰泳组”、“蝶泳组”等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1.2.4游泳模块的评价
游泳模块的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考核几部分组成,分别占10%、25%、25%、40%。自我评价从个人对学习态度、健康水平提升和技术技能进步幅度的评价、包括对研究性学习成效。小组评价是对同学的运动参与,在锻炼习惯养成,与人和睦相处及学习自信心和展示自我的能力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课程五个领域目标的相关的测量,作出对学生个人的发展性评价。

2.关于游泳模块跨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对象:本校高二、三级学生,共800人,其中男、女各400人。
研究方法:以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游泳分层次教学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得出学生对游泳分层教学的反馈意见;实验前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1份,有效750份,回收率98.9%;实验后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5份,有效736份,回收率98.1%。
研究内容: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喜欢程度;学生对于自身游泳技术的评价;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认识;学生对于游泳分层次教学的评价。
2.1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喜欢程度
表一:(前N=750,后N=736)

 
从表一可以看到,经过游泳分层次教学,不喜欢游泳的学生从23.2%下降11.8%,有显著的变化,可见通过分层次教学,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
2.2学生对于自身游泳技术的评价
表二:(N=736)

 
从表二可以看到,有47.7%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学校游泳课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只有8.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进步。面对学习水平同一层次的学生,教师教学组织方法的运用就会游刃有余。由于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学生自然掌握动作技术的积极性更加高,进步就理所当然。
2.3学生对于游泳运动的认识
表三:(前N=750,后N=736)

 

随着对游泳兴趣的提高,和动作技术的掌握,学生对游泳运动的认识也自然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表三中学生对掌握好游泳技术重要性的有了明显的改观。
2.4学生对于游泳分层次教学的评价
表四:(N=736)

 
从表四中可以看到,有44.7%的学生同意“把不会游泳的同学集中在一起教学有利于不会游泳的同学学习”,有39.9%的学生认为“和同一层次的同学一起学习,自己心理没有压力,学习效果好”。可见通过游泳分层次教学,由于教学效果明显,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可见,游泳模块分层教学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在发展客观存在差异的实际。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课堂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的策略符合教学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过程中采用全班教学解决共性问题,又采用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解决不同层次的个性问题,从而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加以区别对待。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只有教学的“导”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而分层次教学能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因此,分层教学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3.结束语
    游泳模块跨班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我校制定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游泳跨班分层次教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教师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备课的工作量就减少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自然就会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游泳模块实行跨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该模式是游泳教学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的理想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泽燕.如何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中国学校体育[J].2005.1
[2]李桂芬.分层教学与分级指导的探索与尝试.中国现代教育论坛[J].2004.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