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释解

来源:UC论文网2015-10-31 15:02

摘要:

中国学术杂志网提供:小学数学素质教育释解有关杂志投稿须知、栏目设置、收录情况和小学数学论文论文发表范例

落实素质教育要深入把握素质教育基本的内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发展思维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兴趣,进一步养成良好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借助教育形式实施文化素养的训练,实施潜在能力的开发,实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秀品德的渗透。具体而言,文化素养指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基本技能;智力开发指学习中培养质疑能力、积极探索能力、抽象概括技能和口语表达技能;心理素质具体指主动性、学习情趣、意志力和习惯的养成;思品素质包括理想、道德和审美。从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中我们可以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不仅是学习其认知对象“数学知识”,而且要具备运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进行自主性参与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指出:“素质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新的课堂评价中,学生能否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之中,是评价一节数学课是否贯彻了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准。换句话说,学生从思维、兴趣和动作上积极主动的投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会体现出来,素质教育才不是空谈。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曾经说:“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很多时候不是个性差异的差别,而是学习速度的差别。”也就是说学习速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学习速度,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小学数学本是抽象的科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如果教学中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离开了学生拼一拼、量一量、摸一摸、试一试等操作,学生很难建立抽象思维。因此,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生活化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参与意识,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化,进而实现数学的素质教育。

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指导,最大程度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达成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素质要求。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分层次教学,要求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在小组中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划分。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讨论合作的时机,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合作交流,互相沟通,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树立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实现素质教育。

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做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切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激发兴趣,因材施教,用素质教育这把钥匙,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为培养新时期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