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人民至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来源:UC论文网2020-11-10 10:39

摘要:

  摘要: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是应运而生的。它脱胎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酝酿并绽放于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唯一性、客观性、科学性、群众性。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需要党员时刻牢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大基本原则。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贯通于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既观照中国之治,也引领全球之治,由此...

  摘要: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是应运而生的。它脱胎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酝酿并绽放于新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唯一性、客观性、科学性、群众性。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需要党员时刻牢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大基本原则。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贯通于党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既观照中国之治,也引领全球之治,由此被赋予了中国与世界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党内文化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5-0046-05


  进入新时代,一个日益自信的大党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一个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党将告诉世界什么?一个日益强盛的中国将与世界分享什么?是野蛮对抗还是文明对话?是煽风点火还是谐和万邦?是唯利是图还是互利共赢?是以邻为壑还是睦邻安邻?面对甚嚣尘上的污名化中国浪潮,面对形形色色质疑的声音,除了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①的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人有必要进一步从思想高度和价值角度对此做出回应和解答。


  一、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


  (一)抗疫事实凸显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


  2020年“两会”期间,“人民至上”一词经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而迅速刷屏爆红网络,通过百度搜索发现,与之相关的词条达到2300多万。人民至上成为网络热词现象,绝非偶然。人民至上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一种精神、一种表达,在短时间内迅速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高度认同,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说明,人民至上理念的发生学逻辑逐渐清晰,发生学条件逐渐凝聚,发生学基础逐渐巩固,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2005年在浙江任上首次将人民至上[1]323纳入“浙江精神”范畴,到2020年五六月份6次密集发声②,习近平将人民至上理念公开书写在党的旗帜上,凝聚全党智慧,汇聚全党力量,攻坚克难,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号召全党上下体悟并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精神,可谓正当其时。时代造就文化,精神引领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表达。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国家如此之多,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影响范围如此之广,危害程度如此之深,世所罕见。面对世界范围内肆虐的疫情,面对国内取得的抗疫成果,大家都在冷静反思,都在理性比较。如果你能站在相对客观公正立场的话,就不难看出中国抗疫成果背后所呈现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就不难看出中国方案的有效、中国力量的磅礴和中国精神的伟大。


  (二)公开阐明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念源于生活又引导生活。理论彻底才能征服人,理念先进才能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和生成,同样遵循着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样遵循着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那就是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并在指导实践、引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推陈出新。核心价值观的孕育和产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生成和发展规律看,一方面它不会凭空产生,具有独特的发生逻辑;另一方面它有着自身的存在逻辑,一经出现,也不会轻易地凭空消失,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和稳固性。实践证明,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一般遵循着高度需要—高度凝练—高度适用—高度認可的基本路径。


  一个时期以来,学界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困惑,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两种价值观是不是存在着一致性和趋同性?抑或说,两者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再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产党人要不要旗帜鲜明地公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施政方向?面对西方政客利用“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展开的肆无忌惮的攻击,共产党人要不要给予必要的抗争和反击?面对疫情以来,欧美国家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的逆流,共产党人要不要亮剑,敢不敢斗争?事实证明,一味忍让常常被视为软弱可欺,进而遭致变本加厉的攻击抹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伟大斗争需要伟大思想,伟大斗争需要伟大艺术。为此,习近平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346针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人理应不失时机地用中国独有的话语体系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精神,特别是在我国已经集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前提下,更需要创造出自己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文明,从而引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引领世界走向和平繁荣的大同之境。


  (三)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实,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经不起仔细推敲。从两者区别的角度来看:首先,两者实施的主体和范围不同。前者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人实行,范围限于党内,主要从党的领导人的言论,党的章程、文献、文件,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出来。后者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实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主要从国家领导人的言论、文献,宪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措施体现出来。其次,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约束机制不同。前者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更加厚重的历史基础和精神底蕴。后者探索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确立之后,时间维度相对较短,其更多的思考集中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前者除了依靠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律外,主要由党章党规加以规范引导,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后者则除了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觉实行外,主要依靠宪法等法律和社会舆论加以引导和培育,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性和法律制约性。第三,两者培育和践行的渠道和路径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依赖于党的建设,通过各级党校系统、各级党的组织、宣传系统来完成。后者主要依赖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通过各级教育、文化系统来完成。


  从两者联系的角度来看:首先,两者具有相同的领导主体,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推动,都离不开党的引导和激励。对党而言,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身体力行孕育凝铸出本党所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而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党全国人民所共同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两者都赋予人民崇高的地位和无限的期待,都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是两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再次,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人民至上贯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层面,引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健康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素材、拓展了舞台,是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层面的逐次展开。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当中,统一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中,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


  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经全党上下努力凝聚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旨和理论品格,是引领21世纪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文化旗帜和精神图腾。人民至上不是黄粱一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3]387,实打实闯出来的、拼出来的。只有干在实处、亮在明处,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进步,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第一,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具有唯一性。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发明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的专属权同样属于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只有中国共产党,将人民至上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理想主义者,而且是现实主义者;不仅是发明家,而且是推广家;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行动家;不仅是领导者,而且是践行者、实施者。


  第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具有客观性。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源于历史,源于实践,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所呈现出的语言表达也各具特色。从为老百姓打天下到执政为民,从人民万岁到老百姓是天,从为人民服务到全面小康,其中贯穿着一条永恒的主线,这条主线镌刻着四个大字——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经过百年积淀淬炼,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日常生活中,衍变为一种政治自觉,一种思想习惯,一种工作方式。


  第三,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不仅深化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而且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它极力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努力祛除思想上、政治上的杂音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盲目蛮干,把人民至上置于科学理性的基础之上,从而经受住历史和现实的严峻考验,在与一切错误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也正因为如此,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质疑,更经得起时代的不断检验。


  第四,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具有群众性。党的领袖在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凝铸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大党员则是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承载者。广大的普通党员时时刻刻崇尚着核心价值观、遵循着核心价值观,与党的领袖一起构筑起一道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牢固阵线。今天,拥有461万基层党组织和9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日益广泛而牢固,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足以撼动她,足以阻挠和颠覆她,足以侮辱和抹黑她。


  三、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正是在长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过程中,才逐步在全党上下孕育生成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奏出的时代强音,具有深刻的发生逻辑和内在关联。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从1945年将“为中国人民服务”宗旨写入七大党章開始[4]47历次党章都有着它的身影。它不仅写进了党章,而且被庄严地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成为指导公民道德建设的典型范本和价值准则。“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6]127,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立党之本。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个别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现象,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躲,把党的宗旨束之高阁、抛在脑后。少了全心全意,多了虚情假意;少了真情实意,多了逢场作戏,归根结底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就是党员干部不够格的表现。党的宗旨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指南针和航标灯。失却了它,难免就迷失了方向,丢了准头,像没头的苍蝇乱飞乱撞,小错不断,甚至铸成大错、酿成犯罪也并不鲜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是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6]135。时代出卷,党员答卷,人民阅卷。这是时代赋予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时代赋予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党是人民的工具、人民的公仆,而不是本末倒置,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党一旦把人民当做自己谋私利、争权位的工具,摇身一变为人民的主人,党必然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而彻底沦为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究竟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究竟是推崇人民至上还是资本至上,是检验政党成色的试金石和不二法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捧在手上,以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最高检验标准。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党主动发起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自我革命,是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必然选择和有力武器。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套“组合拳”,关键在于出实招、用真力、见实效,关键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能腐的篱笆、建构不想腐的文化,关键在于要有“刀刃向内、刀尖向己”的勇气,不消除腐败誓不罢休的志气,以及不惧权势、不惧威胁的锐气。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等不得、急不得、更拖不得,需要以更大的魄力、更高的智慧、更强的手段加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徐徐用力,久久为功,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6]157。


  四、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中国意义


  1.彰显抗疫状态下的政党自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彻底揭开了西方国家人权平等的遮羞布,彻底破除了西方社会的民主神话,彻底揭露了西方某些政客的满嘴谎言。中国共产党借助自身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迅速将汹涌的疫情控制在掌控范围内,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抗疫成果,让世界对中国另眼相看,对中国共产党另眼相看,对中国人民另眼相看。事实说明,抗疫成果既是对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检验,也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检验,更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能力的检验。在大疫大灾面前,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党的各级组织的动员力如何,各级政府机关的执行力如何,党员干部的表现如何,群众都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各个国家、各个政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在实时公布的疫情数据面前高下立分、强弱立判。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被疫情折腾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疫情肆虐之时,是谁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处处关爱人民,时时守护人民,不惜代价救助人民?是谁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临疫区湖北武汉,看望群众,鼓励群众,给疫区群众带去希望和信心?遍览海内外,恐怕只有中国共产党从领袖、干部到普通党员肯与人民群众始终战斗在一起,生死相依,休戚与共,排除万难,去争取抗疫的最后胜利。


  2.汇聚全党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时至今日,党中央已经提出并建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还没有公开宣示本党的核心价值观。学界在此之前也进行过零星的宝贵的探索,可惜最终也没有在全党全社会达成共识。这次新冠疫情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市县到乡镇社区,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抢在最前面,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书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的壮丽凯歌。一次行动抵得上一打纲领。人民至上不单单是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和扎扎实实的举措。严峻的疫情迫使许多国家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各行各业蒙受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各国失业率飙升,人民苦不堪言。可是在中国,人民却给予了莫大的宽容和理解,因为人民群众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是真正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政党。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秉持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能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自成立那天起,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切情怀和生命至上的崇高追求,扎根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探索出一条在落后生产力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二)世界意义


  1.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曾经处于封闭状态的党转变为长期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党,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世界所瞩目,为各国所期待。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成员的大党,大党就要有大党的样子,大党就要有大党的担当。这种担当首先体现在护佑本国人民免遭战争、危机和灾疫的痛苦,在世界范围内努力创造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尽力消除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着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传统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体系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问题空前严重,美国带头并怂恿西方国家频频对我施压,妄图把我国变成美国的跟班和附庸。是公然走向对抗还是展现出柔性的身段与狼共舞?这些问题一直在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远见和超凡智慧。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还没有爆发的迹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消弭战争,消除灾祸,尽力而为,尽心而为,为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是推进21世纪全球治理革命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最为动人的中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兼济天下的重要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民至上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实践化操作模板,是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时代、引领世界,团结带领世界各国人民建造好保护好地球家园的革命性主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99年来,中国共产党不辞辛苦,在优先服务本国人民的前提下,着力在21世纪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更突出的贡献。党的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先进思想写入党章[9],为全党遵循、遵守。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明确承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10]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成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不断前进。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