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节能环保类 > 生态环境论文 > 正文

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在政府层面利用的若干问题浅析

来源:UC论文网2020-11-06 10:45

摘要:

  【摘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是辅助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层面如何利用多维来源的环保大数据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关键信息并开发出适用于各类场景的智能应用,对助力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生态环境;环保;大数据  引言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人员对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缺少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无法高效地监督指导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以至于难以保证...

  【摘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是辅助生态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层面如何利用多维来源的环保大数据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关键信息并开发出适用于各类场景的智能应用,对助力政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生态环境;环保;大数据


  引言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人员对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缺少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无法高效地监督指导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以至于难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最终成果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的价值,政府部门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常见误区,提出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应用建设目标参考和应用场景,并探讨了信息化高新技术应用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待对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有所帮助。


  1.政府部门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的价值


  目前,政府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可利用新兴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将感知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数据经过汇集加工,再运用联合共享调用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后,将分析结果展现给用户查看和使用,可帮助政府部门研判分析、引导决策,并辅助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还能进一步根据监测到的治理效果动态更新方案,从所挖掘到数据价值上来看,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是直观且有重大实践意义的。


  对政府而言,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可帮助其环保工作人员直观地掌握全面的环保相关信息,为各项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科学、更为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实时的环境数据监控和分析可以提升环境监管、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海量数据的互联共享可以加强部门间协作性,提升管理效率等,实际意义巨大。


  当代信息社会的高新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大数据联动管理思维方式,可将海量互相关联的环境信息数据进行有效串联链接,做数到据驱动环境管理与决策,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实现环境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精细化快速转型。


  2.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在政府部门工作层面上的应用场景


  信息化建设其实就是对信息数据的电子应用化,而生態环境信息化其实主要针对政府生态环境相关部门业务工作中产生的各类生态环境相关数据通过智能设备的自动采集,再经过智能统计、算法分析加工后,再通过简洁美观的界面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地展示出来。一般可在以下几类场景下进行应用。


  2.1自动监测监控


  在自动监测监控类信息化方面,主要应用于实现对水、气、声、土壤等各类环境要素的质量数据及企业污染源数据进行自动的采集、检测。通过定制信息应用程序让政府部门可实时掌握各项环境指标变化,实时数据通过计算机的智能统计、加工后还可用于支撑后续对环境污染的追踪预防、对发展趋势的预测研判等服务;并通过智能分析,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预警防范,针对异常情况进行发布应急警报,助力后续的精准化应急执法工作。


  2.2环境业务综合监管


  将政府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资源的全面汇聚整合,通过定制符合当地政府部门业务需求的数据分析、展示应用,让政府和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全面、快捷地掌握各类环境要素全过程的数据信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此类业务综合监管平台按当地环保系统机构业务划分一般可涵盖环境监测监控与预警、环境监督执法和应急调度、环境行政监管、环境信息和宣教等多个体系板块。


  2.3大数据联合协同


  通过对生态环境发数据应用的开发,一方面可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汇集整合与分析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定制适宜的联动功能服务应用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协同工作。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活动中,除了需要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数据、执法监管等内部数据外,往往还需整合分析其他部门来源的相关数据,如自然资源、林业、住建、城乡规划、气象、水务、人口、税收、旅游消费等多层次、多来源、多结构的数据资源。


  2.4决策支撑


  决策支撑类生态环境管理应用,通过构建各种模型算法、应用各类分析功能系统或平台,实现对环境海量数据的深层价值深层挖掘,可实现准确预测预报大气、水、声、土壤、生态等指标的数值,及时判定各要素的重污染预警状况,准确评估区域污染输送及污染来源动态追溯、解析,快速到断污染扩散时空分布特征、影响范围,分析污染来源及成因,评估污染减排措施效果,评估区域及城市环境承载力,为污染成因判断、污染减排措施的制定、环境治理规划等决策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5公共服务


  政府层面的公共服务类环境信息化应用,主要从政府机关面向企业、公众及第三方社会机构提供便捷的环境数据共享、信息公开告知、办事服务应用等角度出发,打造“互联网+环境服务。充分利用当前电子信息网络的高速传输、交互共享、移动互联的技术特点,提供面向企业和公众的移动端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到底、多种渠道”的环境事务办理服务体验。


  3.政府部门环境数据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常见误区


  首先,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虽然生态环境数据信息化建设需求强烈但若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不投入精力去做好需求(方案)定制设计,或是没有扎根于本地实际需要而一昧盲目地依赖软硬件信息企业所提供所谓“标准化设计”去跟风建设,会使得环境信息化建设走入误区。


  3.1行业限制导致思想认知中的存在误区


  ①需求方与供给方对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理解均有不同程度上偏差。供给方,即为提供软硬件定制服务的信息化企业,此类公司营销人员一般对生态环境管理业务理解不深,难以实际的业务精细需求点上进行开发设计。另外,由于在供给方在向政府部门推销自家信息化产品的时候,多以推销自家现有信息化产品功能的大而全,实则却是而以偏盖全或难以精准匹配政府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


  需求方,即政府的生态环境业务部门。此类部门的管理人员,虽熟悉环境管理相关业务但却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一知半解,且难以跳出普遍的行业业务思路去参与环境信息化建设设计。


  ②管理部門内外部各自为政,信息化建设缺乏数据整合共用观念。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缺乏顶层设计能力,各业务部门基于自己部门的业务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没有全面且统一的顶层设计。导致信息化观念和认知都仅局限于业务部门管理效率提高的层面,各类数据仅用于支撑部门内部管理与决策,没有统一的数据资源池,信息数据孤立且无法发回协同共享效应,同时部门内外数据和业务互联互通性差。


  3.2方案设计中的误区


  ①政府管理部门难以说清环境大数据建设的真实需求。由于政府生态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大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难以具象地想象出或精准地表达出对信息化产品的功能要求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导致最终产品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实际日常需要或是产品体验不佳;另外,一些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错误地认为将生态环境大数据简单等同于海量数据采集堆叠,片面追求复杂功能模型而弱化已有数据的加工、关联分析,导致大量数据堆叠却无法产生实际且直观效益。


  ②需求方与供给方均忽视产品设计方案的重要性。许多政府部门开发的信息化项目推进未经过精细的产品方案设计,产品功能设计主要来源于软硬件厂商的模式化的产品功能介绍手册或相关领导的单一愿望描述,项目建设成为工具类产品重复堆砌,缺乏切合地方实际需求的精准设计,软硬件产品取代解决方案成为设计目的,最终也导致产品功能鸡肋,用户体验不佳。


  3.3信息工程建设中的误区


  ①管理部门缺乏甄别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技术路线优劣的能力,认为设备越多越好、越贵越好,导致盲目投入各类设备,没有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另外,在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缺少专业经验的管理部门人员难以介入项目建设监管,无法及时提出漏洞修补和纠正意见,最终导致项目成果存在功能偏离原有既定的需求、产品性能不匹配实际需求等常见问题。


  ②只重视软硬件系统建设,忽视数据的运维与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基础支撑软硬件建设却未考虑后期运维成本,导致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系统越来越复杂,数据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人工运维工作量不断加大,政府工作人员不堪重负,导致项目产品平台后期运维困难,采集的数据虽多但实际资源化利用程度低。


  4.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化应用建设的目标参考


  由于生态环境数据的大幅增长和信息化技术飞速提高,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高度也日益拔高,本文参考地方市级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市级信息化应用建设的目标,仅供参考。


  (1)开拓创新智能监管模式,增强综合科学决策能力。(2)拓宽环境数据收集渠道,提升数据自动采集能力。(3)提高风险预警预判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4)加强数据智能分析利用,强化部门业务精细监管。(5)促进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推动内外工作协同创新。


  5.信息化高新技术应用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生态环境大数据爆炸的时代,充分利用5G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无人驾驶和卫星遥感、GIS地理信息全息展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进行详查和动态监测,以此及时做出及时的监测和预警是未来政府层面生态环境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在高新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生态环境监管能够开拓出多类全新的新型服务应用场景,全方位满足大环保时代下的生态环境监管多样化需求。本文结合几个新兴信息化技术的特点,从政府应用层面出发设想了几个应用发展方向供参考。


  综上,生态环境环境管理将向技术智能化、监测网络化、系统集成化、控制一体化、办公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5G技术、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扩展出来各类城市智慧生态环境管理应用(平台/系统)是未来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6.结语


  属于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已经到来,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已是当代环境保护必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辅助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全面实现智能监管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层面如何利用海量生态环境数据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关键信息并开发出政府部门适用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监管平台,对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政府相关环保工作者深入研究、反复探讨。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