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等教育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20-10-19 08:55

摘要:

  摘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将中职院校的利益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并对各利益主体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利益诉求进行了简单概述。中职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主体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本文倡导实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方法,切实提升中职教育服务质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服务质量  职业教育的规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社会各界也越来越看重职业教育服务质量...

  摘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将中职院校的利益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并对各利益主体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利益诉求进行了简单概述。中职教育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各主体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本文倡导实施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方法,切实提升中职教育服务质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服务质量


  职业教育的规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社会各界也越来越看重职业教育服务质量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满足基础岗位的需要,提高中职教育服务质量势在必行。中职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涉及包含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诸多利益相关者,在提高中职教育服务质量这一问题上也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中职教育领域的适用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初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出现于20世纪的60年代。关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比较经典的是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列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文中提出的:可以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体或者群体[1]。对该概念的理解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包括企业股东、雇员、顾客、经销商、政府部门、社区等,企业创造的成果除了惠及自身外,还对外界各方产生影响,同样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前景,获得各方共赢的局面,需要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共建质量管理框架。


  利益相关者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但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较少涉及中等职业教育。从宏观上讲中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约有1690万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约占中职生总数的87.9%。中职院校从人才输出上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影响着企业利益的实现。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是中职院校存在的理由,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水平是中职院校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目的之一。中职院校的发展与各界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说中职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2不同利益相关者在中职教育中的利益诉求


  中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主体可分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企业和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对中职教育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学校要通过提供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的方式,获得更多优质生源,在“招生”这个买方市场中取得竞争力。


  中职院校的教职工在教育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以积极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通过教学活动获得薪资,满足生活所需,同时也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享受价值,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2]。


  学生是中职学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学校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他们接受中职教育服务实际上是一种用物质资本换取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通过技能知识的学习获得自身能力的增值,以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企业作为中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是逐利的,他们看重的是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质量。中职学生在毕业以后流向企业,具有高技能水平的毕业生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基础岗位的生产需要,而且相对高职学生来说,中职学生成本费用更低,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质量高、上手快、价格低是对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期望。


  近几年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对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政府有着指导监督作用。中职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报告》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促进就业,调整就业结构,为一线的生产岗位提供生力军,进而加快城镇化进程[3]。


  3利益相关者参与提升教育服务质量的建议


  各利益相关者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利益诉求虽然不同,但各方利益的实现途径却都集中反映在中职教育服务质量这一问题上。提升中职教育服务质量仅靠学校管理者收效甚微,必须发挥各利益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构建中职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在中职学校中政府投入的财政经费占据很大比例,因此从政府层面上说,政府对于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具有监督指导作用。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多是体现在宏观政策方面,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上,政府则应适当放权,给予学校充分自主性。中职教育的人才产出服务于市场,因此在政府之外,市场和社会第三方应该被纳入到中职教育质量的管理主体中,政府的职能应该定位于掌舵者,而不是划桨[4]。政府对中职院校的权利收的太紧,不仅不利于中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机制,还会因为存在管理低效导致教育经费的浪费,难以做到物尽其用。


  学校教职工是中职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他们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增长程度。现今中职院校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书育人的素养,还应具有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需要学校适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强调专业对口教学;对一线教师注意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紧跟行业趋势,为教师提供长远发展的机会,此外也要注意对教师心理进行疏导,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要给予一线教师更多的自主性,减轻教师的行政职能,为教师钻研专业知识提供一定的空间,杜绝官本位的倾向。这既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对学校管理者的要求。


  企业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接受者,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企业在中职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培养对象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重要方式。企业和学校建立的合作关系可以是双向的,一方面企业通过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为企业量体打造所需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的方式,换取企业员工校内培训的机会,提高员工的理论技能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借助学校的教学、研究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解决了学校实训设备不足,学生与社会所需脱节的现象,以此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学生作为中职教育服务消费者,要切实发挥质量评价作用。企业通过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评价教育服务质量的主体,对校方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承担着监督作用。切实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不仅需要校方转变观念,明确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同时学生也要增强自主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加在教育活动中的话语权。


  坚持多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中职教育服务质量管理,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保证中职教育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