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中国本土管理学研究与实践

来源:UC论文网2020-09-25 09:38

摘要:

  [提要]对中国管理学进行的本土研究,这是一个多维性的问题,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基于中国不同学界学者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本土管理理论进行内涵界定,分析当前发展现状,随后分析本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基于本土管理实践和传统的管理思想,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管理理论观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中国本土管理理论。  关键词:本土管理学;中国情景;中国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  一、本...

  [提要]对中国管理学进行的本土研究,这是一个多维性的问题,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基于中国不同学界学者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本土管理理论进行内涵界定,分析当前发展现状,随后分析本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基于本土管理实践和传统的管理思想,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管理理论观点,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中国本土管理理论。


  关键词:本土管理学;中国情景;中国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


  一、本土管理的内涵


  各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研究方向来关注中国本土化管理学可知,“本土化”的管理自身就是一个多元化、多样性的问题,“何谓本土”,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分析:


  (一)基于中国式情景。情景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社会结构以及当前所处的市场发育阶段等。此外,制度转型也是当前我们社会所面临的一个转折和时期的跨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式情景”。


  (二)本土组织行为。人具有社会性,人们之间的活动形成了组织,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自己的圈子,习惯相同、志趣相投的人便形成了一个组织。我们要从组织的起源上研究,所以对本土组织行为研究是基础性的,要揭示该组织行为的核心文化、行为特点、心理特征,涉及社会心理、文化认识、组织行为等,要从根源即“本土”去挖掘该组织的特征,这显然是本土管理的基础。


  (三)本土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理论逻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本土管理哲学逻辑,是基于中国本土哲学思想、体系的管理逻辑建构。中国古代哲学即前文论及的阴阳、中庸、五行等哲学观作为本土理论的逻辑起点;另一个是科学逻辑,这是西方所倡导和遵循的科學逻辑思维,它是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本土管理理论逻辑发展需要综合和权衡这两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于中国本土管理学研究,基于上述界定,结合管理学的特点,将本土管理研究定义为:基于中国本土概念或从中国本土视角出发,以在管理实践中某个独特的管理现象或者该现象中的某个独特管理元素为研究对象,且采用的理论架构、研究方法和工具能够真实反映在中国特定文化情景中产生的管理实践问题的一套独立的管理研究体系。


  二、管理学在中国的实践与理论形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本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中国企业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虽然模仿西方的管理理论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只学习外壳而忽略本质,生搬硬套,“中体西用”,“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必将使中国陷入“自娱自乐尴尬处境”。因此,中国管理理论需要融合古今中外的思想,立足于实践,才能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实践问题。


  (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


  1、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我国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大的现象,管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原因:首先,外因和内因的双轮驱动。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要与国际评价体系接轨,这一个所谓的与国际接轨的追求又面临着背离中国管理实践、隔靴搔痒的问题。当前高校的评价体系作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外因,即中国学术评价体系未能与国际更好的接轨。其次,沟通的障碍。一是语言的障碍,学术语言与群众语言之间的沟通产生障碍,这导致理论者明白而实践者却迷失方向的一个弊病;二是信息传达的过程。管理者向实践者传达命令也会根据个人的偏好、私人动机过滤信息再传达信息。


  2、管理理论实践效用不足。管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关联性不强,理论知识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理论不能解决所对应实践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一部分学者开始怀疑管理科学和理论研究的实践效用和科学价值。KELEMEN等对管理研究成果与管理实践关联的分析研究,其证实了研究成果与实践者(企业家)“对话”很少,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学术期刊,这也是导致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学术圈内自我循环的现象,没有提出“创造可管理实践成效的知识”等问题。据陈春花对中国管理实践内涵的研究,他认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在于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提升其成效。目前我国管理理论研究的成果大多停留并徘徊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鲜有人关注,这是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致使实践效应不足的原因。


  (二)本土具体理论观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必须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符合中国的实际。因此,本土管理理论必须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与现代社会现实发展相契合,甚至要从本土哲学领域进行深挖掘。学者们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关注焦点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周易哲学、阴阳观与悟等。根据本土理论内涵的“本土程度”高低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纯粹本土理论。这些理论大多都是基于中国式情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提炼出来的,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企业的实践。齐善鸿提出的道本管理,他结合“道”的理念,关注精神管理,挑战传统的强势管理。再如林子铭提出的谋略管理,继承鬼谷子谋略管理思维。文理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设计企业问题诊断表,提出了中医取象思维理论。


  2、继承并延伸的本土特色理论。该特色是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一个总结,以此继承他们的传统管理思想。通过把握和理顺前人的思想,最后归纳出他们的思想,以此延伸下去的本土管理思想。例如儒家的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他提倡的是一种人伦文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主义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人情、面子、关系、圈子等这些本土文化也成为本土管理的要素,有学者对此进行分析和归纳,继承并延伸这些文化的特点。


  3、嵌入式本土理论。所谓嵌入式本土理论是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结合中国的情景,研究中国的管理理论。这里有两个分类,即理论应用和理论创新,将现有的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直接应用于中国的情境,旨在检验、完善并强化西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这是中国管理理论的“康庄大道”。基于西方的管理理论构架之上再发展中国本土特有的管理理论,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建构方法,试图以新的理论解释中国管理中的独特现象,这是“羊肠小道”。两者都是以西方理论作为嵌入式,前者直接用于实践,后者则结合自身状况基础上发展起来。


  三、本土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研究“中国本土管理”的共识正在形成。不同的学者都秉持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理论内涵、科学逻辑、组织行为、时代背景等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中国本土的理论,这是从理论层面来探究。也有学者提出,在研究中国本土管理理论上应从系统和方法上去探究。无论共鸣还是争议,值得肯定的,他们都形成了研究“中国本土管理”的共识,这也使中国本土管理理论迈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本土化发展脉络与构建尝试。回顾历史,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儒家、法家、道家等各学派思想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审视近代,中国管理学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世纪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和私企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人们才意识到企业的管理需要一门学科或者理论去指导。此时,在大量吸收西方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对中国古典管理学进行挖掘和阐释。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是构建中国管理学的基础。展望未来,张静、罗文豪等学者引入“引入实证研究”、“强调本土情景”和“回归科学精神”,并提出社群构建的观点,这是推动中国管理研究的进程,以及思考今后发展的方向。


  (三)文化自信,经世致用。扎根于传统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土管理理论发展的两大关键要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塑造了理念,同時也会形成人们的传统习惯和传统思维定势,造成了中国人与西方文化有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习近平提出了“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政策和思想,中国的思想文化正在影响着全世界。文化的输出带给我们的是自信,这意味着中国本土管理理念更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四、中国本土管理学演化与共生


  (一)秉持“扎根精神”。扎根理论是由资料中发现理论的方法论,经典扎根理论最核心的理念和精神是,强调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理论者应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该资料进行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理论家所需要秉持的精神,减少“中体西用”衍生出来的病弊。


  (二)研究中国本土理论方法的多样性。实证主义过多地强调了理论的科学性与理性,众多学者对此进行反思,除了实证主义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国本土管理学进行研究。利用案例研究或者质性分析来构建理论观点。作为案例研究的杰出代表,苏敬勤团队从案例研究的设计、内涵等,详细地介绍剖析了相关内容。上文已经论及到扎根理论,这是一个质性研究,在扎根理论视角下进行研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的一般范式,即“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为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提供质性研究、可操作的工具,推动了扎根实践的中国管理学术研究。


  (三)构建跨层次对话机制。建立一个从个体、团队到学术社区的跨层次对话机制,这个过程是,学术者在初始阶段先由个体对理论进行思索,借助平台交流思想和观点,随后进行学术整合,再到学术社区对思想辩证的动态,跨越层次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学者通过个人思考问题,从而引起他人对新理论看法,进而引发共鸣,推动了学术社区对新理论的检验和修正,最终成为合法有效的理论体系,并运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构建中国本土管理学的自信之路,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本土管理学的自信之路。


  四、结语


  中国本土化管理应当基于中国式情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本土管理在中国近些年发展迅猛,其实一大部分原因是众多学者提倡发展中国的本土管理理论。尽管中国管理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但也有学者就此寻求完善脱节之道,这也是我们管理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管理理论滞后于实践,但实践却具有前瞻性,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具体的理论观点,并且落实到实际的研究方法上,可采样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的本土理论进行实证和验证。在探索本土理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问题,我们也正寻找出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之道,可以通过构建对话交流机制,走一条文化自信之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