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政治哲学论文 > 正文

戊戌变法研究述评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2 10:36

摘要:

  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


  作者:张喻涵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78-02


  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二、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相似点


  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在国难临头,效仿学习西方思想,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自上而下开展起来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爱国运动。王戎指出:“维新前夕,两国处于相似的历史背景。”两个国家同样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并且两个国家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都面临着可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贾艳指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都被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带来的巨大财富使西方列强对于陶瓷、茶叶等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中国与日本自古便是茶叶等商品的输出国。为了进一步获取资本与财富,西方列强开始以侵略的方式打开了中国与日本的国门,通过逼迫两国签订屈辱条约来开设通商口岸,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发展。”王戎认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运动的性质都是变封建专制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爱国政治运动。”王戎和贾艳都认为“两者运动实行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围绕一个变法前并无实权的皇帝,借助皇权的威望来组织施行,自上而下地颁布变法措施。”


  2.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不同点


  王晓秋认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维新势力是否掌握政权。”“日本维新志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打击幕府,并控制了强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的武装力量和基地。”众所周知,在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甚至当时的皇帝光绪都没有掌握政治的权利,在顽固派的强烈反对,社会各阶级的抗议下,戊戌维新运动只有不了了之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也引起了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中的另一个不同,两者维新力量和守旧力量的对比。王戎指出:“日本维新派与富农豪商、手工业者密切联系。日本资产阶级的前身――商业高利贷阶级是维新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支柱,他们组成“农兵队”“草莽队”与维新军队一同作战。”可见日本维新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来抗压守旧派。在中国,晚清王朝的政权实际在慈禧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坚决反对变法。中国维新派没有可以依靠的经济力量,甚至维新派的带领人仅仅是一介书生,没有任何职场的权力。而支持维新派的光绪皇帝,也只是一个傀儡,没有自己发号施令的权力,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严复曾估计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党与守旧党是一与千之比。学者们都指出,两国在文化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在鸦片战争以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西方先进的思想使人民从中受益,先进的西方文化成为维新的指导思想。而在中国,由于封建的社会,封建的制度,使人民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压抑自己的理想和个性。王戎指出:“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同。中国戊戌变法时面临的国际环境要比日本严峻得多。中国作为地广人众、资源丰富的东方大国,一直是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日本维新的胜利,中国维新的失败并不是偶然的。虽然两国的维新使两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两国的维新都使民族逐渐觉醒。


  三、戊戌变法中起重要角色的人物――康有为


  对康有为在戊戌维新运动当中是否是真正的领袖,在变法中起到的作用,近年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黄彰键认为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极大部分是伪作,康之真奏议不过30篇。并不是在仅仅百日维新的时候,上奏了70多余折。邝断言也同意黄彰键的观点,认为一般历史学者过于轻信康有为和梁启超的自述,过高地评价了康有为。他指责《戊戌奏稿》的编者,大大地夸大了康氏戊戌奏折的件数。他也认真仔细考察了康有为所上奏折与光绪皇帝颁布的新政上谕之间的关系,邝断言指出戊戌新政“来自多源,绝康有为一派所能垄断”。胡绳先生说:在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并不实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路线,而采纳的是洋务派的路线,他想“依靠张之洞等洋务派,利用维新派”,实行一定程度的变法。余音在同样也指出:“光绪皇帝只召见了康有为一次,召见后,皇上并未重用他,他不可能对光绪施加政治影响、更不可能让皇上‘言听计从’。虽然康有为是否是维新派的领导人物,是否是戊戌变法的领袖在学界不能得到肯定,但是康有为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还是起到了带头作用。尤其建学堂、办报纸、编书籍、开学会等方面都为戊戌变法做出了贡献。四、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竺柏松认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康有为的谋围颐和园之举事关慈禧生死荣辱,故必招致慈禧对维新派的致命反击。第二个原因是康有为的“断发、易服、改元”主张给慈禧抓到了政变的借口。王艺霏明确指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文化中心主义下的民族焦虑;社会精英使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认识的局限性使戊戌变法失败。”王新艳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戊戌变法失败与课本中的不同观点。王新艳指出:“我们的中学教材在谈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归结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面对反动势力的反攻束手无策。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随着新史学的引入,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她从领导者操之过急;改革有些措施不切实际;领导因改革而受害的群体没有出台相关保障措施;官僚队伍的腐败使变法措施根本无法正确推行四方面论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相关思考


  要想知道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要站在当时历史的空间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还原历史: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其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首先戊戌变法是要摆脱过去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然而由于清政府一直闭关锁国,使百姓不了解西方先进的技术。中国人民认为一切外界的事物都是野蛮的。尤其一些留学者宣传的西方的先进军事,中国人认为根本就不屑于学习他们的技术,不屑于他们的军事力量。统治者更是麻木、愚钝地认为西方列强是不可能将中国打败的。在这样的时期,戊戌维新运动是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的,是导致失败的一个原因。


  再者,当时的统治者表面上是光绪皇帝,实际掌握大权的仍是顽固保守派的慈禧太后。维新派完全没有正确处理和慈禧太后的关系,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在变法前,慈禧太后等并没有坚决反对变法,是默认变法可以进行。然而在变法过程中,颁布的条例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保守派的权益,使变法受到了阻碍。比如变法在教育方面提倡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仅仅这一个小方面就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个小的政策就很难试行,更不用说要裁减官员等政策。在政策www.yulu.cc侵犯到顽固派的利益时,大臣开始向慈禧太后上书列举变法的弊端。慈禧太后虽然退居朝廷之后,但是她的势力几乎遍及全朝。在慈禧太后的压制下,傀儡皇帝光绪没有直接任用变法的大臣,这无疑使变法至最后根本无法执行。


  最后,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条例是不切实际的。戊戌变法中,制定变法制度的官员,提倡变法制度的领导者根本没有走进中国现实的情况当中。只是一味地学习西方的制度,完全生硬搬到中国。而这些制度关系到中国所有百姓和官员,制定者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实际的情况,没有考虑硬搬的制度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些改革的措施和实际相差了太远,这注定埋下了变法失败的根源。光绪皇帝可能深感到民族的危机,在变法过程中太操之过急。从正式开始实行变法开始,光绪皇帝在短短的103天,就颁布了谕旨三百余件。这些诏令更是涉及改革经济、改革官制、改革军事等各方面,涉及如此之广。这一道道诏令下达到各个省份后官员更是无从下手。而由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久,北京以外的官员其实都不再重视光绪皇帝的诏令。光绪皇帝这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完全不符合事情发展规律,是完全不可能使变法成功的。


  六、结语


  尽管戊戌变法仅仅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103天就落下了帷幕,但是变法的一些改革措施还是具有先进性的,同时它唤醒沉睡的人民,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