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正文

浅析“三农问题”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8 16:53

摘要: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重大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如何更加快速、合理、有效地发展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从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到的"三农问题"入手,通过对当前"三农问题"现状进行描述,旨在指出我国"三农问题"...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重大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如何更加快速、合理、有效地发展我国农村、农民、农业从而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文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到的"三农问题"入手,通过对当前"三农问题"现状进行描述,旨在指出我国"三农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阐释,提出一些相关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业农民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我国农村一直处于畸形持续膨胀状态,城市的发展还未达到容纳农村新增人口的水平,这是我国新阶段的基本现实。经济增长得益于对重工业的集中投资使农业的发展更加不能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一定程度上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但没有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或市场刺激或拉动他们消费,去改善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后,农村、农业,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就现状而言,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


  1我国农村现状


  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这两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


  (1)农村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未建立有效的市场组织将千百万分散、狭小且差异化较小的家庭化生产联合起来,很难与国内、国际大市场相比拟。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高,农民绝大多数还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生产劳作主要以分散、个性化为主。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被农民普遍接受,但是其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耕地他用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对于土地性质的确定,农民自身还不能够有效理解。


  (3农村道路状况差,文化基础薄弱,公共基础设施普遍没有或较差,社会保障、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


  2我国农业的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历史遗留造成的结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支持也很不够,这在一段时期内降低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要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均耕地较少(约为1亩/人),土地相对分散。这是思考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绝大多数地区还处在人畜合力的自然生产状态,农民仍处在地少地小、人畜耕作、广种薄收,依靠土地数量的传统农业中。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农业转变,从事高投入、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农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较发达的地区其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在农业生产中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大规模、联合生产的机械相对较少。大规模、大面积的开展机械化作业,开展现代农业是今后农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在客观上对土地进行流转,提供土地大面积归并、并利用机械化耕作方面提供保障,使其为机械化、规模化农业开辟道路。然而,这条农业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很难行得通。至少在二三十年之内,看不出有推行的可能性。


  3我国农民现状


  "三农"问题的实质性改变主要还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才可以改变农村现实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低效率的状况。我国是个农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农民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现实,从某些指标中可以看出中国农民生活质量低下,具体表现在:


  (1)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有所增长但基数低。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人均家庭纯收入虽有所提高。总体上看: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但较城镇居民而言,还有一定差距,基数较低。


  (2)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增长缓慢,人均家庭纯收入的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92年以前,每年保持一定增幅,从1992年到2004年,增幅不大,收入没有明显增长,2005年后,收入增长了,相对于基数而言,增幅越来越小,而且跟不上GDP增幅。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择


  1解决农村问题的建议


  (1)逐步改变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真正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设立示范区,使土地可以自由流转,让那些已经城市化的农民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让换去的资源投入到城市建设。国家提倡地方投资,健全农村市场和服务体系,完善农贸市场的建设,增加信息流通。让农民积极参入,使农民能够和乡镇联合起来。


  (2)推进户籍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从而使城乡居民在城市和农村的流动和居住地不受户籍的限制。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之与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政策和机会,实现农村、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法律上严格做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注重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既要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也要开拓多种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更要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城市或发达地区转移,有小城镇向大中城市转移。


  2解决农业问题的建议


  (1)加快农业结构的转变: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谷物生产为主到非谷物生产为主的转变;实现从自给自足的农业模式向高效开放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农业现代化意味现代技术装备农业,而这样的现代化只能处在理想的状态。至少我国目前的土地状态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但我们可以继续走稳产、高产的老路。除改良种子、发展高效低毒农药和高效化肥外,关键是加大对水利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


  (2)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高度自给自足转向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产品贸易市场和农业贸易一体化,既提高其出口潜力,又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质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农业区,推广成功经验和理念,逐渐形成特色农业区。


  (3)加大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建立农村技术推广站,给予农民补贴、推广新型农产品,保持和农民的特殊关系并为进一步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减免关于农业方面的相关税费,刺激农民种田积极性,保证国家的农业地位。


  3解决农民问题的建议


  (1)国家一方面要保证农产品的价格收益。这就要求在价格机制上特殊化,制定最低保护价,特别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作物的价格。保证农民获取一定的价格收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要保证农民的资产收益。农民的资产主要在地产和房产。这就要求土地资产和房产流动、转让和被征用都应该得到足额的补偿。为此,需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利用商业化吸引商业资金进入农业,改变农业生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2)降低各种农药化肥的价格,控制地方财政对农民的各种滥收费,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对天灾引起的农产品歉收,建立一套应急措施,保证农民在荒年能够安然度过。国家切实可行的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减少政治权利带来的分配不平等,增加农民收入。


  (3)鼓励从当地走出来的优秀资源支援家乡建设,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帮助家乡新农村建设。创造各种机会促使农民工进城,支持城市化建设,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保障了现代化建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