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管理学论文 > 正文

网络公共关系刍议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6 13:40

摘要:

  [摘要]网络公共关系即属于技术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网络公共关系具备主体的主动性、客体的权威性、信息空间的无限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基于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特征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诚信危机、形象失真等弊端。  [关键词]技术型公共关系网络公共关系特征弊端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220065-01  美国公共关系专家伦纳德・萨菲尔德在其著作...

  [摘要]网络公共关系即属于技术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网络公共关系具备主体的主动性、客体的权威性、信息空间的无限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基于目前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特征而导致的安全问题、诚信危机、形象失真等弊端。


  [关键词]技术型公共关系网络公共关系特征弊端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1220065-01


  美国公共关系专家伦纳德・萨菲尔德在其著作《强势公关》中指出,“网络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已经到来,你最好适应它,否则就不要从事公关工作”。字面理解其涵义似乎有些绝对,实际上他是以一个杰出的公关从业人员的睿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明确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共关系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全新命题,即网络公共关系时代的到来。


  一、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


  (一)网络公共关系的划分依据


  理论界通常根据公共关系主体、客体身份的不同以及功能上的分异,把公共关系划分为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三大类型,并相应衍生出一系列分支。应该说传统的公共关系类型划分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公共关系实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传播、沟通手段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使得传统的公共关系类型划分的方法在理论诠释上捉襟见肘。


  传统的公共关系理论中对公共关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着眼于公共关系主体、客体身份的不同以及功能上的分异,从而区分出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征及工作重点,这实际上忽视了公共关系的另一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媒介,在公共关系类型划分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造成了一些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的“真空”。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并相继被纳入公共关系工作的媒介体系中来,客观上要求公共关系活动的技术工作线路的理论研究与之相匹配。本文在此客观需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公共关系类型划分方法,将公共关系划分为部门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技术型公共关系和功能型公共关系四大类型。网络公共关系即属于技术型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网络公共关系的内涵


  网络公关的兴起缘于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媒介以其在传播上的惊人影响力,迅速成为公共关系活动一个全新平台,并势必引起公共关系学界的一场革命。SicolaMartin(美国知名的营销和广告公司)的总监大卫・坎普进行了如下生动的描述:网络是公司新的名片、新的新闻夹,第一个也许是唯一的塑造最佳第一印象的机会。


  网络公共关系也被成为“e公关”或“网上公关”,因为网络公共关系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广义的网络应涵盖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狭义的网络特指计算机网络。由此,网络公关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广义上的网络公关是指网络化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通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等为传播媒介,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狭义的网络公关是指网络化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协调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计算机网络即互联网为传播媒介,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本文讨论的主要是狭义上的网络公共关系。


  二、网络公共关系特征分析


  (一)网络公共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主动性。网络传播的突出特征在于其交互性,这使得网络公共关系主体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网络公共关系突破了传统公共关系的时空限制、传统媒介的限制,使组织拥有更大的主动权和传播优势,可以低成本、全方位、即时地传播信息,摈弃了传统公共关系必须借助传统媒介,绕不开“把关人”信息过滤的缺陷,实现公众直接交流,从而绕开新闻媒体严格的审查以免贻误时机。通常可以采用网络论坛、BBS、新闻组、E-mail等自接面向目标公众及时发布新闻,不受篇幅、媒体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信息传播的周期变为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模式。


  2.客体的权威性。网络传播不像传统媒介那样向受众单向的形象传播,不仅媒介作用于用户,用户也可以作用于媒介,他们可以对网络信息自行编辑、加工、删改,可以完全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同时,网络媒介为“一个人的战争”提供了可能,通过网络传播,一些真实的信息不再被“过滤”,能够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网络媒介“门槛”的易入,使得弱小个体的声音不至于被湮没。这一方面导致了组织对公众真实信息了解的便捷,另一方面也给组织的公众工作、公关形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信息空间的无限性。网络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局限性,时空的局限性无限制的淡化,为实现公共关系传播的全球化提供了可能。同时,虚拟的空间,使得网络公众,不再受制于现实中身份、地位、财富的羁绊,所以有西方学者把网络称为是“数字化的民主”。另外,也使得传播过程低成本化,组织一旦注册域名,公共关系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不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也不需要支付昂贵的传播费用。


  (二)网络公共关系的弊端


  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利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易形成“公关危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以生动地概括这一特点。不利信息主要来网络上的恶意攻击行为(如竞争对手对组织形象的恶意丑化,黑客的入侵并对组织网站的恶意涂改等行为)和组织负面事件形成的不利信息。二是网络技术保障不力,带来安全隐患。主要是指有针对性的网络犯罪,如电子交易支付中的安全漏洞等。


  2.网络的虚拟性带来的诚信危机。与网络公共关系时空上的距离相对应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网络公共关系易缺乏人情味,直接影响与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网络技术根本上改变了人际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度,削弱社会做为一个共同体的内在和谐关系,关系的频度虽然增加了,但关系信度却降低了;关系长度虽然延长了,但关系效度却减少了。”当然随着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时,必然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增强其可靠性,如目前正在推行的“网络实名制”、“网络新闻规范制度”等。


  3.网络形象与实际形象的失真。全球最有创意的4A广告公司和全球最大的传播公司之一的DDS公司所做的《中国首次大规模企业网站效果调研综述》表明,大部分企业网站形象逊色于企业自身形象,而且二者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存在较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网站都是纯电脑人员的程序化产物,由于缺乏公共关系素养和企业管理经验,导致企业并不能通过网络来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因此,培养既具有公共关系素质和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