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思修教学的应用对策探索与研究影响论文(共4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29 09:05

摘要:

  思修课是一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课程。思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但其所包含的理论性往往会然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这也...

  思修课是一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课程。思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但其所包含的理论性往往会然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这也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学习成果的提高为主要目标而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1篇: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1.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的影响


  1.1手机媒体使“思修”课教学难度增大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迅速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新闻,更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新媒体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大学生社会敏感度高、明辨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课堂上极容易被新媒体上的信息所吸引,经常是身在课堂心在手机,而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所以容易受到新媒体上负面消极信息的影响,进而出现思想堕落、人格颓废、


  道德观念差、道德责任缺失、道德行为失范等。这些使得“思修”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热点问题、正确解读时事政治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思修”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1.2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已成为常态,上网也成为触手可及的事,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进入大学,相对宽松的课程安排,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支配,一些学生经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选择放弃了图书馆、操场而专注于手机上的各种资讯、视频,放弃了一种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有帮助的学习方式。用键盘、鼠标和屏幕代替了纸和笔,用百度搜索代替了人脑,一些大学生不再思考、积累和创新,作业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是一场复制加粘贴的手工游戏,结果导致一些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下降,产生学习上的障碍。还有一些学生上课看手机、下课看手机、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睡觉看手机,最终形成了“网络成瘾综合征”。由于经常沉迷于网络导致一些大学生情绪低落,在现实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而倍感孤独、郁闷,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出现抑郁、头晕、恶心、眼睛干涩、失明等现象。由于手机携带方便,所以过分迷恋网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3手机媒体挑战了“思修”课教学的权威性


  目前,思修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是“95后”大学生,他们成长于网络年代,手机、微信等媒体平台是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而传统的思修课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教师讲授获取信息,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教什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削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探究的兴趣。但是现在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的信息可能是教师未曾掌握的,大学生也不再像以往一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对社会热点事件畅所欲言,这也迫使思修课教师不能再固步自封,要学会适应新媒体技术,认真准备教学内容,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思修课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手机媒体下高校“思修”课教学的发展机遇


  2.1手机媒体为“思修”课教学提供了新平台


  传统的“思修”课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实践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使多数高职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这种形式得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仅限于课堂,学生课后依然可以通过微信群、平台软件等途径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我校教师在思修课授课中使用了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提前把课堂互动的问题、课后作业上传到对应的区域,把手机变成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工具,上课的方式也更生动、灵活,课堂氛围也较好。知识内化则在老师的帮助和学生的讨论中完成。实际上让原来的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课堂主角,学生可以自行下载相关资料,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无法达到的,这更有利于思修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人格的塑造,充分实现育人的目标。


  2.2手机媒体为“思修”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传统的高校“思修”课教学环境相对闭塞,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来源于教师,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当今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和天性,而且授课效果不佳,感染力不强,很难实现入脑入心,最终导致学生对思修课失了兴趣。在新媒体环境下,思修课教师可以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时政信息。例如,在讲到理想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近年来落马的贪官、一些成功创业者等相关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描述和落马贪官的原因分析,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理想、信仰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使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进行头脑风暴,相较以往的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当然也有更多的观点呈现出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观点进行分析、点评,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3手机媒体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目前大多高校的思修课都是大班授课教学,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一个大班人数基本在一百三十人以上,这么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一学期授课后也很难认识几个同学,学生和老师之间大多还是形同陌路,但手机媒体为高校师生创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虚拟世界,如微信,教师可以在这里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聊天、谈心,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做到在课堂上、课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答疑解惑。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回忆起自己的求学时光时,会想起自己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导致该门课成绩很差的经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好的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面对自己不喜歡的老师,学生很难有跟从其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在新媒体平台上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还要善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做到润物细无声。


  3.手机媒体下“思修”课教学的对策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材教学内容


  网络是高职院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相应的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取舍,制作成相应的PPT或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点评。由于网络上信息繁多而复杂,教师在选取素材时,也要注意与教材、当前热点、学生的興趣相结合,既具有典型代表性又能说明问题,通过该资料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例如,在讲到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节时,教师提供相关的电影《阿甘正传》《中国合伙人》《当幸福来敲门》等,让学生课外观看,观看后结合学习内容分享观影感受,通过电影能更直观、生动、深刻地了解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理想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品质。


  3.2利用网上教学平台,使手机媒体成为“思修”课的一个重要基地


  网络是个庞杂的资源平台,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高职院校应该使用好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思修”课的“互联网+”。目前,已经开发的有蓝墨云班课平台、中成智慧课堂等,相较传统的思修课教学只能在相对封闭的教室空间内进行,这些软件平台打破了这种局限性。我校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使用了蓝墨云班课这一平台,利用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将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案、ppt、课堂讨论问题、视频上传至资源库内,供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提问环节,还可以使用摇一摇功能,随机点名,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也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回答完问题后,给学生加上相应的经验值,这些经验值在期末的时候化算为一定的平时分,计入过程性考核,增大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章节知识拆分成多个知识点,采用贴近实际的叙事方法和语言风格,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制作成多个短视频,上传至平台资源库,随时随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宣传,实现课上和课下互动,大学生无论是在宿舍、操场,还是在旅途及家中,只要能够顺利连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思修课教学平台,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阅读教师指定的文献资料和案例素材,并且能够通过网络留言、文件上传的方式实现教学反馈及教师布置的各类课下作业。


  3.3加强高职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观、法律观


  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注定了网络信息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其中有相当多的信息是虚假的或错误的或是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谣言,它们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动摇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淡化民族意识,因此对高职学生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也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存在双重人格,可能在某一特定时刻也会成为键盘侠,脏话连篇,影响恶劣。“思修”课作为思政课一种,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网络信息严格甄别外,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网络文明礼仪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手机媒体上的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总之,基于手机媒体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必须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结合起来,作为思修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二者不断结合,打造有活力、有生气的课堂。


  作者:李娟娟


  第2篇: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在高校思修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思修课指的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是一门必修课程。高校的思修课作为思政教育中的其中一类,其教学内容既与思政教育有着共通性,又有着其作为思修教育的独立性,除了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在高校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专业课程相比,高校的思修教育的内容要更加复杂且有着丰富的理论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发挥思修教育的效用性,就必须在思修教育本质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学习成果的提高为目标,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就我国高校的教育来看,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已被运用在了多数课程的教学中,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入法和专题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发挥问题导入法和专题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从问题导人专题教学法在思修教育中的意义来看,可以将其解释为是在思修教学中以课本教材为依据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进行划分确立,以此为教学导向为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并围绕思修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思修学习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将思修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作为教学的依据开展相应的专题式教学活动。采用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識,也能有效让学生通过分析和互动探讨提高自身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从思修知识的强化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高校思修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一)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来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之外,还要求教师能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以赋予高校思修教育的课堂全新的生命力。而思修教育往往注重综合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应强调思修教学中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因此,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高校思修教学中的运用往往就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以教学为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将教材和课本作为基础强调教学中的互动沟通,即将枯燥死板的文字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以赋予其在教学中全新的生命力,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密切结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内容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进行培养。正因如此,教师在思修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其创新性,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也将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来转变以往学习中的被动方式,使自身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能实现对学生学习中兴趣的激发。就问题导人式专题教学的实质性来看,其实施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发挥问题导入法和专题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成果,而其目标就是使教学更加符合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来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而思修教育因其内容往往非常复杂且有着丰富的理论性,传统教学方式的使用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以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以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对学生的兴趣实现激发,并能帮助师生和生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在问题导人式专题教学法运用到高校的思修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三)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能力。通过在高校的思修教育中采用问题导人式专题教学的方式,能通过问题与专题的选择是原本理论性的知识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以激发学生在思修学习方面的自信,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同时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中的问题和专题也往往与高校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接受能力相符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由于高校的思修教育各章节直接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且其中有部分知识并不需要学生全面的掌握,因此,利用问题导人式专题教学法中问题与专题的设计,也能有效增强教学中的针对性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思修学习中的接受能力。


  三、问题导入专题式教学法在高校思修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问题导入是专题教学法在高校思修教学中的应用,其本质是为了满足学生在学习中在问题选择、问题解决、学习目标制定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并切实推动课堂的教学达到预计的效果。除此之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应用还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并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其在问题判断方面的能力,从而使高校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就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高校的思修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进行问题与专题的选择。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的激发,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思修学习中的积极性。因此,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就应当注重问题与专题的选择,保证问题和专题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以发挥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使用的实用价值。


  (二)要创新思修教学教案设计来强化思修课堂的互动性。课程教学的教案设计是课程开始前教师的必备工作,但传统的教案设计方式往往根据教材的内容而过多的注重课堂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忽略的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而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的设计方面进行创新,科学合理的增加其中互动性的内容,一方面,通过互动的方式使思修的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另一方面,则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以提高思修教学的效果。


  (三)要以问题和专题的设计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组别的划分。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思修课的教学往往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因此在人数方面思修课堂要比各专业课堂的多出很多,而这种情况也将导致教师的教学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其針对性,课堂也将变得枯燥和死板。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能提高在思修学习方面的兴趣,教师对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问题与专题的探讨,一方面能有效活跃课堂的氛围,另一方面,则能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四)要以问题和专题为基础在课堂中对教学进行回顾。所谓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回顾并不是指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而是指要对学生在已学习过的知识点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在问题方面的判断能力,以及其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法律意识等内容方面进行回顾。因此,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法在高校思修教学中的运用,要以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题为依据对教学进行回顾,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动力以调动起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和谐教学氛围的构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信念。


  四、结语


  从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发的本质来看,其在高校思修教育中的运用能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兴趣难以激发,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的教学情况。以问题和专题为基础,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与教师和同学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的构建,来提高其在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强化其自身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思修成绩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仙先


  第3篇:现代职教理念在高职院校思修课中的运用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以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现代职教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思修课教学中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教育职业性、岗位性的特点,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当前高职思修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职教理念在思修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教学效果。


  1当前高职院校思修课的现状和問题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本身生源比较差,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本科院校的学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另外加之受到就业方面的压力以及家长观念的影响,对高学历盲目的追求。高职生源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都在不断的持续降低,高职教育的生源在文化水平上越来越差。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对思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受到高职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思修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排斥,在高职教育中一般会注重技能方面的学习,思修课的学习对自身没有多大用处,也仅仅是想通过考试就行,这样也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有待改进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实践为主,思修课的教学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教学,思修课的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在思修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互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就教学中,这样就会导致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差别。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这样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思修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于在软硬件上的差别,导致在高职思修课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对多媒体以及资源上的利用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趣味性,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思修教材体系


  全国高校体系都在使用统一的思修教材体系,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但是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如果教材使用过于统一,但是忽略其差异性,这样就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中相对重视理论化的知识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接受这样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困。此外,在教学中由于内容相对偏离以及采用应试评价的方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也就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传统教学方式由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看成是灌输的容器,但是相对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也就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修课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时效性,这样就使得思修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丰富性,教学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四)评价方式有待多样化


  高职思修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成绩来考核,通过成绩量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仅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是相对忽略学生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采用期末测试的形式,但是相对忽视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忽视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考核方式不够单一,不能很好的体现高职思修教学目标,也就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现代职教理念在高职院校思修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注重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和普通本院校之间有一定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职思修教学教学中要要能够认识到高职院校和其他院之间的差异,要能够深入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学情、学风等进行分析、思考,在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在思修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教学中,以此更好发挥高职思修教学的作用。


  (二)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采用空洞、枯燥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并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职教理念下的高职思修教学要能能够在教学理念上将职业教育和思修课的教学特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在思修课教学中在遵循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高职思修教学中的职业思想、职业知识,以此提升高职思修教学的吸引力和时效性。此外,在高职思修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式教学,将教学过程设置为教学活动,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结局。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后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在总结中对知识精华进行提炼。在过程式教学中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手段上要能够利用多媒体以及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思修课教学中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修课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理论和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使得教学形式能够多样化,从而提升高职思修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转换


  高职教育中要根据人才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立足高职教育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转变,以此更好的提升高职思修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解决问题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还要跟就业教育结合起来,以此突出就业的导向性,提升高职思修教学的针对性。在高职思修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树立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和别人进行合作沟通,树立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懂得感恩,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思修教学中要能够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也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在高中思修教学中如果仅仅采用试卷考试的形式来评定学生的素质是不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在高职思修课教学中要能够注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既要能够从期末考试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能够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到对学生行为和思想上统一。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思修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纳入到考核方式中,在考核评价中要能够将思想道德素质提现出来。还要注重拼接爱主体的多样化,通过教师、学生等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职思修课的教学中。


  3结语


  现代职教理念在高职思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但是在当前高职思修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对思修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排斥,在高职教育中一般会注重技能方面的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对多媒体以及资源上的利用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趣味性,在教学中由于内容相对偏离以及采用应试评价的方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在思修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过程式教学中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手段上要能够利用多媒体以及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跟就业教育结合起来,以此突出就业的导向性,提升高职思修教学的针对性,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高职思修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现代职教理念的运用,以便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邓燕红(1982-),女,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政。


  第4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文明绵延数千年之久而从未中断过,已成为世人瞩目的“东方之谜”,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響,发挥着重要功能。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般来说,文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涵盖面很广,包括很多领域,例如认识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等;另一方面,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方面的成果。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有的现象。有时候也指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文化的积累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传统文化指文化的昨天。它不同于文化的物质技术层面,也不同于根据现象产生出来的理论、制度、行为,而是属于文化结构中深层次的抽象核心,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精神与心理的积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一)大一统的国家民族理念


  “国家”与“民族”的融合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文化乃由中华民族所独创,也可以说是由国家所独创。“民族”和“国家”早已“融凝为一”。正因为中国文化由民族或由一国家所独创,因此文化演进,常见为“一脉相承”“传统不辍”。


  从民族来说,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中华民族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原文化直到现代,它不断地吸收、融合和扩大更新,从而形成中华民族这条民族生命之河。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国家角度而言,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中国历史证明:元朝和清朝所代表的草原民族政权的建立不仅没有中断中华文化的历史,反而成为中华民族新的血液,使中华帝国的版图在一定的地理单元中形成更为统一的国家。


  只有从这两个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持久趋同的文化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不同的传统源于不同的民族,所以传统是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新鲜血液的融合,支配着我们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艰苦奋进、不屈不挠、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才有了新的生命活力的根基。传统文化之所以有着顽强的延续性,是因为它有强大的整合与融通,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逐步汉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人并最终中国化,就是最好的说明。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归属感。如数以万计的海外华侨,虽在异国他邦,但他们的意识中,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


  (三)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孔子特别强调人生在世要有独立的人格。为此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能苟且偷生。“生命和道义都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必须选择其一,就必须选择道义!”这是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孟子,典型代表了儒家慷慨豪迈的大丈夫气质。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传统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立的人格尊严,在铸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伦道德。儒家文化主张“从政以德”,董仲舒把“三纲五常”作为新儒学的核心。宋明理学更是强调道德与自我修养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处理人与人的各种关系,要讲义讲信,与一般人交往忠恕之道,要努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君臣合力、朋友同心。


  今天,发展中的中国正在以更大的包容,吸收各种外来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进一步证明了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伟大历史转折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智慧和思想。


  三、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已经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应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1.让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日前,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一下子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传统文化丰富人生的内涵,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有着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琴棋书画的艺术、宽容仁爱的修养。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2.思政课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基本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我们的民族发展到今日,往往靠伟大的精神和信仰的力量支撑着,指引着代代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作为思政课的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思政教师在思政课上,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如,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用以武装学生,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思政课上应将思想道德规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每一名青年学子都面对个人与国家、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的矛盾,青年学生由于思想尚未成熟易走极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可避免地要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运用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从传统的整体主义精神出发,上升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上来。


  2.加强热爱人民教育,尊师重教


  儒家道家的核心是“仁”,仁就是人,这是以人来讲仁,强调入是仁的载体。朱熹曾说“仁者,爱之理”,爱是仁的道理。人的爱心就是仁的本质。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时,却俗化了精神领域,这在大学生等年轻一代有所体现,所以,在思政课上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仁爱”教育,使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师敬长。


  3.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风尚


  儒家的人生观强调:道德至上的人生宗旨,君子人格的人生追求。儒家作为一种道德哲学,蕴含着人为了道德而活着。所提倡的人格都是高大的,都是人的追求目标,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下,对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和高尚人格的提升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发扬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


  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大学生多半誓言多于行动,决心强于意志,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教育他们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务实精神、刻苦学习、精通学业、奋力拼搏、自强不息。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奋发有为的青年学生,以坚韧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道路选择才不至于枉度一生,这辈子才活得有意义。


  作者:郑淑荣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