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现当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教师形象的嬗变

来源:UC论文网2016-06-24 15:39

摘要:

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教师形象,从思想的禁铟和解放、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反映了现当代教师形象的嬗变,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揭示了社会意识

  对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教师形象流变的审视,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在现当代命运和地位的探宄。教师由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的地位,慢慢走下神坛,最终变成一个普通平凡的职业。在这当中,宄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通过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教师形象的嬗变来一起寻求答案。
 
  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教师形象的转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守卫者和布道者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教师一直恪守着封建的儒家文化,他们迂腐占板,除了会读书一无是处,心里想着的是走读书做官的路,并将这种文化灌输给他的学生。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小说作品《白光》,讲述了主人公陈士成在十六次科举考试落第后终于发疯的故事,塑造的是一个在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束缚下,苦苦挣扎的私塾先生形象。陈士成是一位带着“七个学童”的私塾先生,他向学生传播的是与封建科举制度相适应的内容,学生们念书也是“拖了小辫子在眼前幌,幌得满房……”封建科举制度被贫困的读书人看成挤入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在陈士成眼里“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这是他美好的愿望,但是当他终于意识到“这回又完了”的时候,幻觉中的“白光”将他引入了深深的湖底……
 
  除此之外,鲁迅作品《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宋晓村作品《一个私塾先生》中的李百样、叶圣陶作品《倪焕之》中的刘慰亭、鲁彦作品《陈老夫子》的陈老夫子等等,都是这个形象的代表。
 
  (二)新文化的启蒙者
 
  在经历了清末的屈辱与战乱,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个性解放、“人”的意识觉醒,“如果没有中介者的帮助,人性的巨大潜能就不可能被认识到。这些中介者解释理性法则,据之而行动,建立条件,使个人或者自愿地、或者被迫地按照人的天职来行动。”在这场启蒙运动中,教师成为了现实与逻辑层面上最自然的诠释者。教师形象被赋予新的含义,他们意识到要遵循“立人”的启蒙观念,把国民改造成现代意义上的“新人”,他们把让国民走上个性解放的道路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西方文化的引入对海外留学教师的精神层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众多响应时代号召,怀着远大抱负,以启蒙者身份立足于课堂的教师形象。
 
  叶圣陶作品《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富有理想、勤奋进取的知识青年,他怀着“立人”的信念来到了陶村的这所学校,一心想着“人”应该怎样培养、培养成什么样子。倪焕之在与蒋冰如的接触和交往中,有了对教育的新认识,他认为“养成正当的人,除了教育还有什么事业能担当?一切希望在教育。”在这里,他开始对“理想学校”和“理想教育”大胆实践。他想把学校改造成为“学习同实践合一”“游戏同功课合一”的场所。他还提出了在学校开设工场、农场,让儿童在读书的同时可以种地、做工、演戏……教师不过只是从旁帮助等不少先进的主张,这些主张都与启蒙运动中把“人”的解放、个体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的理念相吻合。
 
  (三)民族意识觉醒的抗争者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冲突激烈升级,曰本大举侵略我国领土,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此时,“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论贫富贤愚,几乎所有人群均或主动或被迫地卷入战争的狂涛巨浪之中”,知识分子在这场动荡中挣扎,同时也被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抗争精神。
 
  叶圣陶作品《一篇宣言》的主人公王咏沂是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员,受到众位教师的委托,起草一份意在“维护领土的完整”“保持主权的独立”的抗日宣言,其间经历了重重的阻碍。当时,教育厅对他进行调查和质询,反动当局对他进行政治迫害。但是,他不畏惧,在回答校长对他关于起草宣言一事的质问时,他冷静地回答道:“这确是我起草的,请校长回复教育厅就是了。我想,这里头并没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要维护领土的完整,要保持主权的独立,无非这一类意思,”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救亡意识。在当时内忧外患交迫、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主题下,教师传承了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叶圣陶作品《城中》的丁雨生也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四)压抑痛苦、明哲保身的挣扎者
 
  袁世凯重做皇帝的美梦破碎后,北洋军分散成了几派并各霸一方,混战不断。1926年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之后,中国进入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蒋介石政府实行的是独裁统治,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更是“白色恐怖”,对共产党进行军事围
 
  剿和文化围剿。在这样一种专制独裁的政治氛围中,有些知识分子奋起抗争,但也有些人无比消沉、压抑和痛苦,他们对现实不满,但又无从宣泄,加上经济上的压力,只能在压抑和痛苦中挣扎度日,明哲保身。
 
  叶圣陶作品《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便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潘先生在一个小学当校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小说通过讲述潘先生在逃避战乱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心理和行动,展现了一个没有政治地位的平民在特定环境中苟延残喘的窘境。为了逃避战乱,他举家逃往上海,进入到了帝国主义保护的租借地之后,他便马上松了口气,又感到“乐哉乐哉”了。但在收到顾局长开学的通知后,又害怕丢掉这份工作,不得不独自跑回去。与现实中的他狼狈逃难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还起拟了一份“要以非常的精神在战火中坚持上课”的通告,显得很有骨气。为了保全性命,“聪明”的潘先生加入了当地的红十字会,只是为了得到几个红十字的旗子和徽章作为自己和妻儿的“护身符”。
 
  潘先生窝窝囊囊、事事小心、处处讨好、内心又处处充满了恐惧,他们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经济力量又很薄弱,是当时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代表。叶圣陶的小说《饭》中,在偏僻的乡村小学任教的吴先生,本来薪金就只能满足温饱,却被学校处处克扣,明明只拿到了6元,却还要签10元的收据。吴先生为了生存却只能选择忍辱屈从,逆来顺受。处于乱世中的他们,没有反抗的能力,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存活,只能够选择隐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五)被讽刺、被挖苦、被调侃、被嘲弄的对象
 
  到了20世纪4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社会动荡,国家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这打破了知识分子原有的安逸平稳的生活。他们失去了原有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不断被“边缘化”,生活也逐渐困顿。由于知识分子本身是比较软弱的群体,对于来自外界的巨大诱惑,很多人是经受不住的,并最终放弃了应有的精神道德立场。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教师形象己经从觉醒者、启蒙者变成了被讽刺和挖苦的对象。
 
  张恨水《魍魉世界》里的西门德是一位辛勤工作的心理学教授,之前还发表过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主张抗战时候,各人紧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知识分子,站在领导民众的地位,不可离开岗位。自然,现在知识分子的生活,都是很苦的。唯其是很苦,还不肯离开,这才可以表示知识分子的坚韧卓绝,才 不愧是受了教育的人,才不愧是国民中的优秀分子。”但是,不久后就变成了投机分子,他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去研宄怎样发财,还觉得自己是个会变通的人。他以开设工读学校为幌子,欺骗了儿子主管汽车买卖的虞老先生,通过走私赚取了一大笔钱,一夜暴富。他与亚英谈论经商:“如今是个致富的社会,我只图找得着钱,就不问所干得是什么事了。”“不要又谈什么博士硕士,博士硕士并不值半文钱!如今要谈什么老板,什么经理,才让人心里受用丨”这样自相矛盾的言行暴露出了西门德虚伪的本性,也由此看出在那样的年代,一些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立场巳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教师形象的转变
 
  (一)需要被改造的落后分子
 
  解放后的17年,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政治凌驾于文学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文学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所领导的工农兵革命取得胜利,工人、农民、士兵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中国文学歌颂和描写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延安时期所提出的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到了政策性的落实,使得知识分子己经没有了启蒙者这样优越的身份地位。在阶级的划定中,他们被规划为“小资产阶级”。在要“努力建设一支纯粹、干净的无产阶级队伍”的号召下,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要剔除“小资产阶级”的本性,经过批斗、改造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者”。知识分子的身份造成了其已经无法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主角,而教师形象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就更加显得暗淡无光。
 
  刘绍棠作品《西苑草》中的萧鱼眠教授,思想僵化,内心保守,“看到一些年轻人取得些微成绩就沾沾自喜,非常为他们担心”。在看到主人公蒲塞风勇敢捍卫自己的写作观点的时候,萧鱼眠非常严厉地训斥道:“做学问要谦逊!可是目前许多年轻人,在这一点上却非常令人惋惜,他们只读过几本一般性的文艺理论书籍,缺乏足够的美学修养,就大写特写文章,而且态度盛气凌人,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志大才疏,这非常危险,非常可怕!”如果说蒲塞风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头脑清醒、秉承着批判意识的青年学者形象,那么萧鱼眠教授就是那些僵化的“集体生活”和学术权威对个性、思想压制和扭曲的代表。
 
  (二)无私奉献的红烛形象
 
  经过了文革的十年浩劫,知识分子们重新获得了话语权,他们创作了一批对“文革”期间所遭受的委屈和痛苦进行细致描绘的作品,塑造出了一批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人排挤、折磨,得不到公正对待,却还依旧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
 
  随后1978年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了小说《伤痕》,女儿因为有一个“叛徒妈妈”,处处受人歧视,只好与家庭决裂,来到农村“上山下乡”。但是“叛徒的女儿”这样的身份却使得她在入团、工作,甚至爱情都受到了牵连。“从此,她只是把自己残存的女性的感情奉献给学校的孩子们。她平时省吃俭用,却拿出自己津贴费很大的一部分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具。晚上,还经常到孩子们家中帮助温课。”她把自己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结局却是母亲虽然得到了平反,却早已被“四人帮”摧残得不行,在女儿赶到病床之前离开了人世……
 
  (三)走下神坛的平凡人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开始转变,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形象也由70年代的无私奉献的“红烛”形象,转变成为一个个普通人。他们头顶上的神圣光环开始消失,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教师的形象开始走向世俗化,文学作品开始触及到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甚至把这些缺点用放大或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提出质疑。
 
  1985年刘索拉作品《你别无选择》,是一部教师形象由圣人走向平凡人的分水岭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狂躁的年代里,一所音乐学院学生和老师的故事,这实际上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人们开始抵触遵从了多年不变的陈规陋习,也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下,人们的内心开始骚动。小说中的学生疯狂而开放,但是老师却沉闷而死板。贾老师否定创新、食古不化,他平时不苟言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讲课。“他从不作曲,就象他从不穿新衣服,偶尔作出来的曲调也平庸无奇,就象他即使穿上件新衣服也还是深蓝涤卡中山装一样。但所有人都得承认他的教学能力,循序渐进,严谨有条,无一人可比”。他苦心钻研古典音乐,却从无创新之作。他痛恨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却老想创新的家伙,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严格而刻板。“他呼吁全体作曲系教员要开展对学生从生活到学习的一切正统教育,不仅作品分析课绝不能沾二十世纪作品的边儿,连文学作品讲座也取消了卡夫卡”。
 
  与贾老师形成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的,是他全力以赴攻击的金老师。金老师“太不注意‘风纪’,一把年纪的人总爱穿灯芯绒猎装,劳动布的工裤,有时甚至还散发出一股法国香水的味道。以前他在上大课时总爱放一把花生米在讲台上,说几句就往嘴里扔一颗……”他讲课的风格与贾老师正好相反,懒散而随意,“在讲课时,几乎不会慷慨陈词,老是懒洋洋地弹着钢琴。如果你体会不到他手下的暗示,你就永远也不明白他讲的是什么。随便几个音符的动机他都能随意弹成各种风格的作品,但他懒得讲,有时自己一弹起来,就谁也不理了”。
 
  这个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被褪去了那层神圣而崇高的外衣,以一个平凡人的形象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在面对改革开放,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他们也会表现出迷茫和无所适从。
 
  (四)丰富多彩、矛盾多元的教师形象
 
  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形象和教育发展。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群体也因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现了分化,这些都为作家创造教师形象提供了新的材料。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彩。
 
  在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部分教师抵制不住各种诱惑产生了“变异”,于是就有了《桃李》中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商业活动,但是上课又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授邵景文,他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拥有商品社会人人梦寐以求的名誉、金钱、香车、美女。还出现了《老师本是老实人》中因为帮人填报高考志愿收取高额酬金而丧失了教师原有的良知的于立凡,何顿作品《恸哭》中被老婆逼着辞职下海,却因贪恋金钱与美色不愿收手,最终丧命的民办教师立根,毕飞宇作品《家里乱了》中为追求物质享受步入娱乐场所而蜕变为一个娼妓的乐果等迷失型教师。
 
  在教师们受多元化文化冲击的情况下,小说中的教师形象出现了多元性、丰富性以及复杂性,这些类型之间又不是完全割裂的,一位教师他可能大致属于一种类型,却也可能同时具备其他类型的某些属性。
 
  三、结语
 
  纵观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由于时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深层次的变革,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群体,其在作家笔下的形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折射,也是一个变动时代下人性真实流露的写照。
 
                                                                                                                                黎菲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