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来源:UC论文网2016-05-26 08:34

摘要:

民族主义思潮是影响中国的三大 思潮之一,目前学界对这一思潮的研究主要包 括对复兴原因的分析、性质的界定及其作用评 价,有的学者还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发 展趋势作出了

  早在2006年,房宁就提出,民族主义是值得中国人关注的三大思潮之一。人民论坛的调查结果印证了房宁的观点。从2010年到2014年,民族主义连续五年人选国内外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排名先后分别为第二名、第八名、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二名。但目前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却比较薄弱’而且“乱象众生”,梳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对于深人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
  
  —、概念界定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中国民族主义,有别于学术研究层面上的民族主义。“社会思潮是在社会变革时代(在社会心理演化的基础上),由一定思想理论引领的,反映社会历史走向诉求的,影响面很广的思想观念或倾向。”它与学术层面上的民族主义研究存在以下区别:
  
  第一,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在社会变革时代对历史走向的诉求。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势必模糊和降低社会思潮研究的意义,甚至可能使这一研究走向偏颇的方向”。一种思潮的产生必定是处于变革的历史时期,具有比较浓厚的问题意识,而且还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流变。相对而言,学术层面上的民族主义研究更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民族主义研究是一种纯粹的思想体系的构建,而民族主义思潮是社会心理和思想理论体系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思想浪潮。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要受民族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引导,具有一定理论色彩和概括性;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的广泛流传,有赖于一定的群体心理基础,需要符合民众的心理、意愿和时代要求。民族主义思潮既有丰富的理性因素,又有丰富的感性因素,而且很难严格区分其中的理论成分和感性成分。
  
  二、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现状
  
  在目前研究成果中,以下专著把民族主义思潮作为一个流派并以章节为单位进行论述:李世涛主编的《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2000年)、房宁的《论民族主义思潮》(2004年)、梅荣政的《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2008年)、朱国汉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2012年)、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2012年)、佘双好的《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12年)、孙乃龙的《社会意识形态危机与规避——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导引研究》(2013年)。在王炳权的《当代民族主义思潮:时代价值与理论局限》(2013年)、萧功秦的《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2006年)、秦宣的《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2012年)、邓聿文的《当今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李树桥的《当前几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左立竞、杨永福的《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思考》(2006年)、祖述实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论析》(2013年)、谢胜君的《民族主义思潮——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多变魔方》(2013年)、亢鸽的《浅论当前中国的社会思潮》(2012年)、房宁的《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2006年)等有关社会思潮的论文中,也不同程度的涉及。总体而言,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复兴的原因
  
  学界主要从全球化和世界局势的外部挑战、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等方面总结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原因。房宁认为,“全球化的挑战和中国的崛起,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推动着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走向高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不负责的“煽动”,它的崛起大致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八九风波”的震撼使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大众开始重新认真地考虑中国是否真的需要自由主义所极力推崇的一场转向西方的社会革命。与此相关的第二个原因,基于对自由主义的反思而批判全球化,批判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是中国当代新民族主义思想的基础。秦宣则更加具体地概括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复兴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了全民族的民族认同;中国的日益强大使中国人自信心、自尊心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诸多非议以及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挑衅给中华民族以强烈的刺激;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赶超意识;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放大了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言行,进而扩大了民族主义的影响。而马立诚认为“一是中国与西方在价值观和体制方面存在差异并且不断产生摩擦,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时处于紧张之中;二是80年代末事变和东欧剧变之后,一度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消失。意识形态不能不求助于民族主义以抵制西方力量,民族主义因而强劲飙升,并且从知识分子小圈子的探讨迅速走向大众情绪化的狂潮。”
  
  2.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性质及其作用
  
  在这方面,出现了不同的甚至是相冲突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以房宁、王炳权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不是民族分裂主义和狭溢民族主义。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倡扬民族国家意识为主要内容”m。它不是进攻心态和霸权意识,而是一种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现代焦虑。在动荡的国际格局中,在易变的“转型”时期,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在中国处于巨大的内外部压力之下,“民族主义所具有的政治整合和凝聚功能是其他意识形态所难以取代的”[61o倡导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有利于抑制民族分裂。另外,当代民族主义思潮主张打破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论,试图在新的语境中解读中国,让人们获得了新思想的认知途径。我们应该肯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以下基本诉求:反对全面开放’主张适度开放;推进区域化,建立亚洲经济圈;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抵制西方话语霸权,矫正崇洋媚外心理,建构民族新文化;发展中国的战略产业,探求中国现代化新模式。这些基本诉求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高度注意的问题。针对以反对全球化为由否定民族主义的观点,房宁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只是批判和抵制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意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自觉抵制西方霸权,通过与西方的交流与竞争来维护民族的利益,实现民族的发展。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具有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有的学者看好其积极性,有的学者看重其消极性,由此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看好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积极性的有秦宣、梅荣政、萧功秦等。比如,秦宣就认为,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存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性民族主义、以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为表现的片面民族主义思潮和以民族分裂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为表现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等几种存在形式。其中“民族主义主流及其导向是健康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要正视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的各种非理性倾向,尤其不应忽视极端民族主义及其危害。”梅荣政认为,“当代中国存在的‘民族主义’应该说具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一种是一些人所主张的民族主义,这包括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应该说,前者从主要的基本方面说,实质上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反映,后者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应该批判和打击。而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是一种不成熟的、具有一定模糊度的思潮’要对它作出评价,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看重其消极性的学者有马立诚、许纪霖、资中筠、徐友渔、李树桥、左立竞、杨永福等。马立诚认为,“民族主义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排他性的情感和意识,本质上具有非理性特点,而且缺乏价值内核。有时,它是一种思想化合剂,发挥凝聚整合功能,抵御外辱,保卫本民族正当权益;有时,它又变成海洛因,使吸食者陷人梦想般狂热之中,导致分裂、战乱和倒退。”191在其《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他把民族主义思潮一章的标题命为“压弯的树枝——狂飙突进的民族主义”,第一个小标题“一把双刃剑”,开篇就弓丨用了国内外学者对民族主义’特别是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批判和担忧。他还论述了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的价值取向不合世界潮流,民族主义压制个人自由和权利,是集权性质的,是专制的。我国宪法的序言中都是从批评的角度使用的民族主义概念,因为其中指出: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李树桥在《当前几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一文中,直接把狭隘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加以批判。左立竞、杨永福在《关于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思考》一文中,亢鸽在《浅论当前中国的社会思潮》一文中,直接把民族分裂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加以批判。马立诚认为,当前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仇恨西方、反对全球化、军事冒险,它会损害中国的整体利益,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融人世界潮流。在书章节的结尾他说:“《南方周末》评论家鄢烈山说,煽惑民族主义的某些人实际上是‘爱国贼’。这个评语也许尖刻,但却击中要害。徐友渔也指出,“一些人打着‘爱国’旗号坑蒙拐骗恣意妄为,鼓吹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作秀、捞钱和升官的伎俩。民族主义的各种口号,没有独立的、内在的、与中国人民真正利益相关的价值还有的持中立的态度。比如,孙乃龙、邓聿文和祖述实都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民族主义,且存在理性、温和的民族主义和褊狭、激进的民族主义的分类。就中国来说,要防止的是后者。这类激进民族主义有以下特点:一是极端的情绪化倾向。二是民主建设内容不足,过度强调民族的整体利益而缺乏对个人权利的关注、尊重和激励。三是民族国家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对立。
  
  3.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存在的问题
  
  谢胜君认为,“中国当代民族主义至少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非理性和激进化特点。其二是缺乏价值内核。”"21其他学者如许纪霖、梅荣政、王炳权等也指出了民族主义思潮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问题。许纪霖曾指出:“民族主义在中国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始终缺乏稳定的、持恒的、为共同体的人们所基本认同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王炳权认为,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理论局限,亟待充实。学界应该界定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概念来,与“狭溢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倾向”抑或“民族分离主义”尤其是极端或激进民族主义划清界限;应该与社会主义和理性的爱国主义紧密结合,彰显其核心价值与理论诉求,以规制民族主义的非理性情绪、主张及其内在缺陷。梅荣政认为,当前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粗糖的、不成熟的、尚待修琢的爱国主义”1'31“它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仍然只是处于边缘地位”1'它对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爱国主义的不完全认同,对意识形态之间的根本分歧与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区别等等,往往作出简单化分析,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虽然它在批判其他错误思潮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和一些不可多得的实际材料,但是还不能够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和前后一贯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往往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之进行正确引导,以提升其思想认识,避免它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4.对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预测
  
  萧功秦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民族主义显示激进化趋势的阶段。但是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中国人民的心态将更平和稳健,自信心更强,加上政府对民族主义情绪有意识地积极引导,激进民族主义将会退潮,温和理性的民族主义将会成为主流。但也不能对这一过程过分乐观,经济危机、西方的消极影响,都有使反应型的民族主义再次激进化的可能,发展中的中国特别容易产生“虚幻的大国感”,产生高调民族主义,极左主义的话语纷扰也会对民族主义产生不良影响。房宁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族虚无主义复归“正态”的民族主义,是肯定性的民族意识上升的结果。而有的学者持相反的态度,认为,“最近10年中国出现了民族主义狂飆,从反西方与反启蒙出发,发展为崇拜国家的政治保守主义”“现在国家主义或是极端民族主义特别严重,以国家主义牺牲国民福祉满足虚荣,推向极致就会导致法西斯主义”“‘中国龙主宰世界’的民族主义一旦和民粹主义结合,就非常危险,它将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厉行专制。民族主义加民粹主义,正好是‘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这是当前中国往何处去的最危险的一个方向”。
  
  三、小结
  
  从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虽然最近几年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日益丰富了,对其高涨的原因分析较全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也较中肯,但总体上看还相当薄弱,而且争议性较大,特别是在对民族主义思潮的定位上,甚至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不同观点。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多时候是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的,对实践所依据和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因而造成了对民族主义的误读,甚至歪曲。例如,马立诚引用的“一国一族”观念,在民族主义学术研究中已经被一些学者澄清和否定掉了。另一个原因是受限于研究者的立场和价值判断。对民族主义持激烈批判的人,基本上属于“自由主义”倾向的学者,他们崇尚西方的“普世价值”,往往从西方的话语体系来解读和评判中国的民族问题,没有深人到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因而容易走向极端。此外,“对于社会思潮这样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意识现象的生成过程而言,人民群众的作用是更为基础的。”目前民族主义思潮研究往往没有深人群众进行调查,没有充分全面了解群众社会意识的共同心理向,这样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魏俊雄(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