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资本主义论文 > 正文

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8 21:24

摘要:

保罗柏克特是当代美国着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对自然的占用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并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还存

  保罗·柏克特是当代美国着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资本主义对自然的占用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并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还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割裂自然新陈代谢

  柏克特认为,自然资源的占有,剩余价值的生产、占用、分配和扩大再生产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商品 “生产逻辑”,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这一生产逻辑,只会造成自然的过度开发。这种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使得整个社会消费越来越膨胀,有可能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限度,最终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由此引发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柏克特深入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内部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主义作为 “对生产者冷漠的生产的特点在马克思的着作中俯拾皆是。”

  首先,从商品生产目的的层面上来看,柏克特认为,传统社会的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社会的商品生产是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为目标的,生产劳动与生活是统一的有机体,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我的生产不再是为了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了市场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开始变了。”

  这种变化是对人类劳动的异化,是由资本主义利润动机决定的。它所关注更多的是每单位产品本身所包含的劳动量、成本价以及能否获得更高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就得打破之前传统社会商品生产的 “够了就好”的原则,转而奉行 “越多越好”的原则。这种量化了的生产方式,迫使生产要被商品交换所支配,不顾及生产的本来感受,即快乐还是痛苦; 不顾及劳动所要求的成果的性质,即主需求还是次需求;不顾及生产者与所生产的物品之间的情感关系。在这种生产背景下,如何使利润增值则远远地优先于他物。

  其次,从作为资本主义特征的经济理性的角度,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柏克特指出,自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按照经济理性的要求,要清除一切不合理的价值和目标,重新确立衡量工作效率的标尺,只需留下个人之间的金钱关系、阶级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工具关系。以往那些依附在家庭作坊里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方式不复存在,按照新标准的要求,生产必须依赖于规模化的分工组织体系中,占有大量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人成为资本家,而没有生产资料的,一无所有的人,只有进入工厂能通过无限地交换劳动力,然后由资本家根据他们的劳动时间付给工资报酬,再用工资报酬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其中,这些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他们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唯一与他们自身有关系的就是劳动力,可此时就连劳动力也作为商品出卖给了资本家们。此时的劳动产品已不在由劳动者自身的需要被生产出来,而成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对立起来。

  最后,柏克特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劳动生产即自然与社会之间物质变换的异化,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新陈代谢的断裂。

  这种自然和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城乡之间的相互敌对的分裂。柏克特引用了马克思在 《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农业的讨论:“大土地所有制度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们的对面,则造成不断增长,拥挤在大城市的工业人口。”

  高密度的集中和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都是需要以多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来维持生存的,同时人类的排泄和消费后的废物,通过各种途径回归自然,这种回归是以垃圾的形式填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去的,即 “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由社会以及生活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物质变换过程中又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从而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而这种断裂并且这些 “通过商业远及国外,渗入到大工业和按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中发挥着作用。”

  在柏克特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分隔,产品的远距离贸易更加重了人类异化的劳动对自然的内在破坏。两者是造成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直接原因,并且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携手并进,使土地日益贫瘠。” “资本……意味着一种对自然与生产者的贬值。”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大土地所有制是造成新陈代谢断裂的根本原因。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从生产的主人沦落成生产的奴隶,那种基于传统的 “使用价值的生产将不再受特定自然条件的约束,因为这种约束已经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打破”⑥。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劳动条件下,资本追求交换价值,不是服务于真正的自然需要,而人与土地的异化正是这种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的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与土地之间,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新陈代谢断裂的产生是必然的。

  因此,柏克特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生产劳动通过将人与自然的裂化,生产方式的异化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利润动机,这便加剧了人类生产进化与自然的发展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冲突。“资本主义突破了特定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的限制” ⑦,使原本正常的生态新城代谢过程发生断裂,生态危机频繁出现。  

  二、资本和市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柏克特看来,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以资本积累作为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被异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方式又促进了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整个资本主义体系自身无法克服这一内在的固有矛盾,一种恶性循环正在全球蔓延。

  ( 一) 资本对自然资源的 “免费占有”

  柏克特认为,资本主义劳动生产中所要的资本是需要自然条件和资源按照所需要的质量和数量变成可获得的。土地、矿产、水、空气以及其他自然条件,是资本存在的先决条件,他们构成了不变资本的要素,不仅维持了生命,也确保了劳动力的生存和再生产。

  因此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期,就上演了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 “海外殖民掠夺”这一系列资本对 “资源免费占有”⑧的好戏,从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来,资本家们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工具,资产阶级的工业化进程就是用科技手段和经济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无偿的占有。许多公共的自然资源在被资本主义塑造的同时,又很容易的被当成废弃物丢还到自然环境中,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因此,柏克特指出,面对自然资源再生产的缓慢和生态环境破坏这一紧迫的局势,资本家们想办法突破这一限制,他们首先倾向于先消耗高产量的或易储备的自然资源,然后对那些 “稀缺的”有战略价值的自然资源进行排他性的私人或 “国家性的保护”,从而使得他人对这些资源的获得受到了限制,自然垄断也应运而生。

  ( 二) 资本主义市场的存在扩大了生态危机波及的范围

  柏克特认为,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矛盾是通过资本主义市场来调节的,但资本主义与自然条件之间的矛盾却超出了资本主义市场调节的能力范围。首先,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具备进入资本主义市场的先天条件,他们没有交换价值只有使用价值,他们是人类共用物品,因此他们是不可能成为商品的。

  其次,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市场调节的是私人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是局部利益而非全局利益,是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因此他对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这一有机循环延续的整体的调节是失灵的。因此,市场调节非但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反而随着自身的发展使这个问题进一步恶化。

  柏克特进一步指出,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他们通过资本主义市场来推行生态殖民主义,掠夺全球资源并输出污染,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改善本国的生态环境。而发展中国家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往往向自然环境转嫁社会竞争的压力,以本国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等为代价来增强经济实力或求得眼前快速发展,最后才是象征性的呼吁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这种本末倒置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不仅造成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也加剧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和生态对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⑨。

  三、资本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反生态本性

  柏克特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深层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他以资本主义的价值属性为突破口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 一) 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对立

  柏克特指出,商品是人们用做交换的产品,但它与之前传统社会中的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传统社会中,产品的生产是依赖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不用于商品的交换,这个产品显现出来的只有使用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的生产是在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的趋势下,被迫生产出来的,因为利润是由商品的交换价值转化而来。由此可见,在传统社会中,财富的意义是根据物品的有用性而来的,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基础,使用价值数量的增加就是物质财富的增加。而资本主义社会中,交换价值成了评判财富的标准,“资本主义通过纯粹量化的抽象劳动来代表财富”⑩。本来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对价值的从属,交换价值是物品使用价值的社会抽象,由于价值又是从自然中抽象而来的,是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的。可是资本主义的价值是以交换价值形式表达出来,是以商品和货币形式显现出来的,以自我运动、自我增值的独立主体衍生出来的,因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就彻底对立起来了。所以说,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的对立,实则为马克思从质的角度表明了资本与自然的矛盾是不可协调的。

  ( 二) 剩余价值与自然的相互冲突

  剩余价值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核心和它毕生所追求的目标,使用价值变为附属于价值为其操纵的获利手段。因此,柏克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活动都是以价值为目的,为利润所操纵。资本家们为了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势必要通过榨取商品的更多的使用价值来完成。介于使用价值的基础是事物的有用性与自然的多样性,那么资本家们便要想尽办法来攫取事物潜在更多的有用性和多用性。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过多追求,就意味着要脱离产品的有用性和自然的多样性突破对生产的节制,那么无节制的资本主义生产就意味着无节制地从自然中攫取财富。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还会增长,资本主义市场还会扩大,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还会延伸,那么这种有限自然财富破坏性开采就意味着资本在数量上剥夺后代人的财富。因此,尽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呼吁并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但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保护之目的也只是为了价值的增殖,根本不是保护自然环境本身,“在剩余价值依然是人类生产驱动力的社会背景中,任何环境政策者不可能有效地缓解生态危机”.

  资本主义由于其反态的本性带来了人类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这则源于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即 “资本的逻辑”.什么叫 “资本的逻辑”? 柏克特将之定义为: “资本就是处于投资过程中的能增殖的资产”.他指出,在现实社会中 “资本的逻辑”要想支配社会生活必须满足两个社会条件: 第一,建立明确的产权和保障货币信用的完备制度; 第二,把以赚钱为主要生活旨趣的人们凸显为社会中坚。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成熟,标志着这两个条件的最终形成。

  柏克特认为,在 “资本的逻辑”强势影响下,消费主义、经济主义和物质主义发生了严重的异化。这三种主义虽然有些粗鄙,但却是合乎人性的,只不过在面对 “资本的逻辑”时,他们变了味,当代以赚钱为主要生活旨趣的人们把赚钱当作头等大事,把消费当作生活方式。他们生活在 “赚钱-消费-再赚钱-再消费”这种循环中,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是严重违反自然的生态规律的。在柏克特看来,资本主义对自然的战争是本然的、必然的,资本主义与生态的矛盾是一种内在的本质的。更可怕的是,“资本的逻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没有办法去加以限制的,结果将是资本越积累,危机越严重。所以,资本主义没有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人类的生态愿景是无法实现的。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