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农业论文 > 正文

思考休闲农业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5-11-28 18:42

摘要:

一、新安县休闲农业的模式 (一)观光、采摘、垂钓模式 新安县磁五仓沿线有五头镇仓上村的蒲耕草莓采摘园、磁涧镇礼河村的天兴生态园、五头镇大洼村的亿农公司、五头镇独树村

一、新安县休闲农业的模式

(一)观光、采摘、垂钓模式

新安县磁五仓沿线有五头镇仓上村的蒲耕草莓采摘园、磁涧镇礼河村的天兴生态园、五头镇大洼村的亿农公司、五头镇独树村的樱桃庄园等。每年4月有草莓采摘,5月有礼品西瓜、樱桃采摘,6月有大杏采摘,7月有桃子采摘,8月有梨子、石榴采摘,9月有苹果、10月有山楂、11月有沙梨、12月有冬枣采摘,一年12个月,月月都有不同的项目。另外,黄河小浪底水域的垂钓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区域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增加了百姓的收益。

(二)农家乐模式

新安县五头镇樱桃沟的农家饭,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就地施烹。农家炖土鸡、手工粉条、红薯面条、各种野菜、山泉水做的汤等不仅挖掘了饮食文化的地方特色,也大大满足了城里人的怀旧心态。新安县苏园、龙潭峡、青要山等一大批农家宾馆开设有农家窑院住宿,采用了古时的圆拱式建筑,但配备了现代的卫生、通讯、网络设备,如冲水厕所、消毒柜、电视、电脑,既满足了人们讲卫生、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又满足了城市居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自然、安静、休闲、古朴的乡村风光既融入自然魅力,又汇聚人为特色,如打场、推磨、锄地等,游客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农事生活,增添乐趣。

(三)古村落、传统村落、民俗风情模式

新安县境内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有千唐志斋博物馆、张鈁故里、王子淼故里、王黑子楼、铁门镇薛村的古村落遗址、烂柯山王乔洞。最近人们又发现了在北冶镇甘泉村的古代瓷窑遗址,在甘泉村内坐落着150余座古代做瓷器的民间作坊,用古代做瓷器的模具盖成的房屋比比皆是,无处不向人们展示古时客商云集、买卖兴隆的场面,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古村落,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

(四)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模式

在新安县仓头镇孙都村的鹏云集团,集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建有温室大棚1000个,养猪5000余头,建立有“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一)促进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

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最根本办法是资金向农村流动,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无论是建设资金还是消费资金。休闲农业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

(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休闲农业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这些休闲农业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休闲农业项目的实施,周边农民都以平均每天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游客与员工)消费的休闲农庄为市场,相应种植蔬菜、西瓜、果木,养殖鸡、鹅、鸭等,有的休闲农庄旁边还开起了农家土菜饭庄、卡拉OK厅,有些大的休闲农庄还建设了配套的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吸引和方便城镇游客进行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并购买农副产品,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休闲农业景点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用当地的劳动力建设的,这些劳务收入都留在了当地。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员工至少60%以上(有的达90%)是当地农民。这不但解决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休闲农庄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租赁农民的,而被租土地的农民基本上又在这些休闲农庄工作,从而使这些农民获得了土地租金和工资双份收入。休闲观光农业企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带动了农民素质的提升

休闲农庄对当地农村的带动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凡是在休闲农庄工作的农民都经过了专业培训,他们不但学到了一门专业的技能,而且还培养了文明的言谈举止等礼仪规范。同时,他们在休闲农庄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在与游客及外界的交往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启迪了思想。而这些员工在回家、回乡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家人和当地的农民,大大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六)带动了当地民风的改善

休闲农庄和农业景点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休闲的公园。同时,这些农庄的卡拉OK厅、运动设施及其他娱乐室等,也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活动和业余生活,对当地民风的改善也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明确发展思路。要根据自身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积极把握机遇,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充分利用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培育精品亮点,建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

(二)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牵涉面广、关联性强,它可以带动与农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本身也受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及交通、建设、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强化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观念

休闲观光农业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自觉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强农兴旅。要把扶持农民增收和满足游客需求放在首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和服务。

(四)强化特色品牌意识

休闲农业不应该追求豪华舒适的饭店设施,应该融入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接触了解当地的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游客。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突出特色,增强游客的参与性。

(五)强化质量意识

1.要坚持规划优先,尽可能地整合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资源,确保科学开发,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2.要通过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如“农家乐”旅游协会、游客接待中心等,不断完善行业的自我服务和约束管理机制。3.高度重视并加强公共安全、卫生防范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接待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4.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休闲农业网点的食品卫生、服务价格、环保消防、安全设施等加强依法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维护。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