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初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科学教学方法管窥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8 09:41

摘要:

  【摘要】方法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初中科学教学中可广泛运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对每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科学教学;启发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情趣教学  作者:潘赛萍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心直接指向“以学...

  【摘要】方法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初中科学教学中可广泛运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对每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科学教学;启发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情趣教学


  作者:潘赛萍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心直接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于一身,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使教师得心应手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在此,笔者就谈谈本人经过实践总结出的几种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可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阐述“科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为学生点拨课程的重点,启发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分析,以训练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现在谈三种情况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1.1在引入抽象的“科学”概念和规律时,运用启发式教学讲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惯性”概念时,学生对于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顽固性”理解有困难,就可以用学生早已司空见惯的自行车来启发,在静止状态下,自行车不用支撑脚仅用两个轮子会倒下来吗?而在运动状态下,为什么同样不用支撑脚,仅仅凭两个轮子持续滚动就可以使自行车不断前进而不倒呢?这样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启发思考,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惯性”概念及其内涵。


  1.2对于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科学”问题,如“氧化与还原的关系”、“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同样可以摆出事实、讲清道理,通过启发来弄清这些问题的关键。


  1.3在新旧知识衔接比较紧密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复习旧知识的同时“顺水推舟”般的引出新知识,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和相应情况采用对比、归纳、讨论、提问、模仿和想像等等方式进行启发。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充分地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而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认识事物都是首先通过直观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例如在《土地荒漠化与防治》一节中,课本只是简单列举了几副沙尘暴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至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学生并不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于是,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1996年5月29至30日河西走廊西部发生的沙尘暴放映给同学们看,当画面上出现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树木轰然倒下的景象时,同学们的脸上布满惊奇担忧甚至恐惧的神情,再看到部分地区的电力线路被刮断,水陆空交通中断,行人顶着漫天黄沙艰难步行,医院挤满看呼吸道的病人时,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纷纷表示要植树造林,尽最大的努力减低沙尘暴的危害。


  3情趣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状态来看,初中生思维活跃而好奇心强,学习最容易从兴趣出发。凡是富有情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情感的激发,进而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下面谈谈情趣教学的几种类型:


  3.1设疑置趣:在学习前向学生提出目标性和要求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学生通过寻求答案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电功》一节,首先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电动机皮带轮通过细线悬挂钩码,闭合开关后钩码上升。接着提问:是谁把钩码提起来的?电动机为什么能把钩码提起来?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自然引入新课。


  3.2情景置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其大脑高级神经的兴趣往往与情景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实物等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达到让学生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的目的。


  3.3动手激趣:初中生的童心犹存,都无一例外地对实验感兴趣,甚至把实验当游戏来“玩”。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从中学到“科学”知识。


  3.4观察激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科学”现象中悟出抽象的道理。例如,让学生直接观察一根又长又直的小木棍插入水中,为什么变短变弯的道理。一根生锈的铁钉在硫酸中为什么一会儿表面的铁锈就销声匿迹的原因。


  3.5史料激趣。整个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科学家求索真理的历史。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败的悲哀。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早就了今天“科学”的理论成就。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适时适度地穿插介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门捷列夫对元素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元素性质与原子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率;牛顿从下落的苹果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真假纯金王冠的鉴别中发现了浮力定律;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4实验导入新课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方面,“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不仅是学习“科学”手段,而且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个恰当而又能打破学生思维定势的实验,必定会诱导出疑问、引发出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产生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的引导作用。这样以实验导入新课,既导新课又导实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科学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并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祖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