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学会宽容,营造和谐

来源:UC论文网2019-04-11 11:47

摘要:

  宋・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中说:“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周恩来总理将它概括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别人,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是长辈的心头肉。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造成很多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唯我是从的心态,所以学生之间常常因一些小矛...

  宋・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中说:“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周恩来总理将它概括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别人,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是长辈的心头肉。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造成很多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唯我是从的心态,所以学生之间常常因一些小矛盾引发激烈冲突。班主任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方面:


  一、团结科任老师,营造和谐教师集体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老师之间,不可避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教师应以身垂范。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团结本班所有科任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师集体氛围。


  记得在带2011级(1)班时,化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为了提高成绩,争相辅导问题生。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情况后,把两位老师请到办公室,先肯定了两位老师对工作的认真、主动,再对辅导时间进行协商,作出了统一的安排,两位老师也抛弃前嫌,在班上公开鼓励学生对其他科也要重视,努力学习。学生从两位老师的言行中感悟到宽容的可贵。


  二、宽容学生,促进师生和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初中学生身心处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作为老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认识到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具有渐进性、反复性的特点,只要学生不断纠正,迟早会养成良好习惯。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压抑心中的怒气,等自己平静下来后再去解决问题。


  2008级(1)班有个同学王某,刚进校时常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句玩笑话大打出手,每天都有学生来告他的状。他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都非常溺爱他,他母亲脾气火暴,爱他时什么都由着他,但在她生气时就会暴打他。所以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控制不住自己,就想以武力方式解决。在了解了情况后,我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通过与他母亲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她认识到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事实上,后来她母亲再也没有打过他,王某在内心也非常感激我。随后,我再找他谈话,鼓励他也像他母亲一样改正这个缺点,他也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也按他的保证做到了,我在周末班会课上表扬了他的进步。


  三、搭建沟通平台,创建和谐班级


  很多矛盾的产生乃至激化,都是因为双方的不理解造成的。沟通能深入理解对方,促进心灵融合。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就需要学生能相互理解、宽容和团结同学。作为班主任应给学生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了解他的缺点形成的原因,进而理解并帮助他改正。


  2007级(3)班有个学生叫胡某。在她3岁时父母离异,法院裁决由父亲抚养,但后来有了继母后,父亲就不再管他。胡瑞就觉得上天对他不公平,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其他同学稍有不慎就拳脚相向,整天闹得班上乌烟瘴气,班上同学要求严厉惩罚他。在得知情况后,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让爱延伸”。班会课上,胡某抽噎地读完了他的文章《我的爸爸妈妈》。当读到父亲不给他零用钱,不交学费时,全班同学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告他父亲;当读到父亲不让生母抚养他时,胡某大声痛哭起来,班上同学为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班长当即表示一定要帮助胡某渡过生活难关,学习委员表示愿意帮助胡某学习,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胡某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大家,以前我太任性了,对不起!”此后胡某与同学心灵贴近了。我也趁热打铁,鼓励他努力学习,做一个人有才干的人,同时及时与他父亲进行了交流,使他父亲也逐渐意识到了以前的偏激、错误做法,对胡某也好了起来。初中毕业后,胡某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了高一级学校。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用爱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时,就会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渴望;当我们以宽容去对待学生时,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温馨的幸福。当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的友爱、老师的严格和亲切时,他们就会像小草一样在阳光的沐浴下、雨露的滋润里茁壮成长。当然,教师对学生过失的宽容,决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理解、尊重,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教师在对学生宽容时,一定要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即把握好宽容的度。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高新区通威中学)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