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节能环保类 > 生态环境论文 > 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有好处?

来源:UC论文网2019-04-04 09:03

摘要:

  2009年11月20目对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负责人菲尔・琼斯教授IPhilJonesl来说,是个灾难性的日子。自这日起,从CRU的服务器里被盗走的数以千计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被陆续张贴在网上。其中一些邮件显示,这个世界著名权威气候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可能涉嫌伪造和操纵数据,以便支持碳排放愈演愈烈的结论。还有一封被曝光的电子邮件显示,琼斯教授对几位气候学家谈到了利用一种“手法”来...

  2009年11月20目对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负责人菲尔・琼斯教授IPhilJonesl来说,是个灾难性的日子。自这日起,从CRU的服务器里被盗走的数以千计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被陆续张贴在网上。其中一些邮件显示,这个世界著名权威气候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可能涉嫌伪造和操纵数据,以便支持碳排放愈演愈烈的结论。还有一封被曝光的电子邮件显示,琼斯教授对几位气候学家谈到了利用一种“手法”来掩盖气温“下降”。此后几天,琼斯教授一直坚定地为自己和自己的同事进行辩护,坚决否认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然而到11月24日晚,他宣布辞职了。


  奇特的“天诛地灭”


  CRU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先机构,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气候评估报告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自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公布以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为CRU所支持的一种主流理论就获得了“政治正确性”地位,它由3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毫升/立方米空气升至450~550毫升/立方米空气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


  其次,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地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热带传染病北上、全球粮食短缺、水资源供应不足,地区冲突增加等;


  最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立即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5%,且越早采取行动损失越小。


  论证这一理论的,是一系列“高级数学”气候模型,支持这些模型的科学理论,是由统计学博士、气候学者们通过精心研究、“发现”的重大气候规律。这些模型都使用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运行于各种高级电脑上。世界上多数气候专家和政治精英们都认可这些气候模型的推论,那就是“人造气候暖化”(AGW)将要造成“天诛地灭”的灾难性后果。2007年IPCC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主流理论就此摇身为近乎真理,进而成为政治家们在国际政治、外交博弈中的工具。


  然而复杂多变、本应该属于混沌系统的地球气候系统,竟然能够被模型“模拟”出来,不再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混沌系统;而那些专家们,就像古代的占星家一样,能够预知100年以后的地球平均温度(精确到9096的概率值)!这个貌似科学的理论,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环球财经》记者注意到,在美国参议院“环境与公共建设委员会”网站上,有超过400位主流科学家明确表示反对“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论调。


  那么假设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是不是就真的会导致主流气候理论所预言的、被好莱坞灾难片演绎得惟妙惟肖的那些灾难性后果呢?未必!


  尼玛扎西的美丽新世界


  尼玛扎西是一位普通的藏族科学家,这位中国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有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全球气候变暖会让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变成一个物产富饶的美丽新世界。


  在2009年9月拉萨召开的第十属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上,尼玛扎西勾画了他的蓝图:


  西藏真正有开发利用空间的土地都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气温升高使得这些地方可开发利用条件部分具备,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调温农业基地,利用沙培、水培等技术,再加上对光温水土气等农作物生长基本条件的调控,开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的研究。比如通过温室农业,在这些区域开展水果、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等种植,甚至可以适度建设温室种植优质高产饲草,解决牲畜冬春季饲料短缺的问题,同时减轻对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恢复。


  温度升高将对高原农作物生产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高寒农区农作物播种期提前,无霜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提高;二是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农区越冬作物早熟,可以进行作物复种;三是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旺盛。也就是说昔日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世界屋脊,将变成像江浙地区那样的鱼米之乡。


  像尼玛扎西一样怀揣着美丽梦想的,还有加拿大丘吉尔小镇镇长迈克・斯彭斯。


  丘吉尔位于加拿大曼尼巴托省。地处北极圈内,是哈德孙湾西南海岸一个港口小镇,人口仅有923人。小镇自诩为“世界北极熊之都”,几十年来,它基本仰仗每年秋季大约6个星期的旅游收入生存,期间北极熊聚集此地,开始一年一度的北行迁徙。丘吉尔建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如今仍是一片萧条景象。以至于加拿大政府觉得实在无利可图,于是在1997年将丘吉尔港口转让给美国运输公司OmniTrax,成交价是7美元。


  与此同时,地球开始变暖。过去的3个夏季,丘吉尔气候温和;对于2008年秋季,当地有着如此描述――“寒冷中透着温暖”。而到了冬天,雪也少了,居民基本不必用铁锹铲除门外台阶上的积雪。


  面对全球变暖,51岁的镇长斯彭斯说:“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利用气候变暖,成为赢家。”在斯彭斯的想像中。丘吉尔小镇前途光明,将成为世界级交通枢纽。


  丘吉尔小镇是加拿大北极圈内惟一的深水港。目前,从欧洲或东北亚来的船,走的是穿越中大西洋的古老路线;气候变暖后。如走北冰洋路线,航程可以缩短40%。从此。世界航运版图将发生巨变,丘吉尔将从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变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除了镇长斯彭斯和922名居民的期待外,还有来自北冰洋彼岸的俄罗斯也对小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俄罗斯驻加拿大大使格奥尔基・E・马梅多夫曾对丘吉尔这座小镇表达良好祝愿,他希望在丘吉尔镇和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之间架起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北极大桥”。


  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海岸,是一个面积比丘吉尔大得多、但同样萧条的城市。如今,从摩尔曼斯克驶向加拿大的船只需途径大西洋、圣劳伦斯海路、大湖区,才能最终到达安大略省的桑德贝,整个行程为期17天。如果摩、丘之间的航线能够打通,行程则可缩短到8天。


  对于俄罗斯来说,气候变暖的好处绝非仅是沟通一条北冰洋航线那么简单,真正令俄国人感到兴奋的,是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大荒原在变得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后,可能释放出巨大开发价值,届时原本作为犯人流放地的西伯利亚严寒大地,将成为俄国人的“美丽新世界”。


  400公里总比100公里多


  回到中国来,气候变暖的福音不仅对西藏高寒农区是个福音,说不定还可以惠泽黄河呢!


  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曾钻取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海拔6200米高处的冰芯,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得出结论:5.8~32万年前中国处于特殊暖湿气候,温度峰值在35万年前,高出现代4℃;其次的峰值在5.5万年前,高出现代3度;中间的冷期谷值温度低于现代5℃。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当时青藏高原与西北干旱区有许多淡水大湖,降水量远比现代丰沛,导致外流水系扩大,如青海境内黄河上游水系的形成。


  季风降水所不及的西北干旱地区同样湿润化。在暖湿的气候条下,森林分布区向北、向西大范围扩展,华南热带喜湿热的陆均松北界移至北纬22℃~24℃;青藏高原南部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西界到青藏公路附近;高原西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局部有森林。据孢粉资料恢复的植被与现代植被相比较,森林与荒漠一草原界线北移4C0km,西移400~800km。


  可见,气温变化高达9℃(从低于现代5℃到高于现代4度,生态环境并不会崩溃。而高于现代3~5度时,降水丰沛,森林分布区扩展。森林是物种的主要依托,这一状态对人类社会显然利多弊少。


  现在惟一能想到的弊端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侵。


  3.6~2.5万年前,渤海西岸海岸线比现代西移100公里,到达今天河北霸州、献县附近;33万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海侵深入160公里,到达现在的太湖西岸;3.5~24万年前,珠江三角洲的海侵范围到达今天的石楼、顺德、江门。


  由此估算,海侵是完全可以应付的:当陆地扩展时,自然会吸引人口向新增冲击扇移民;反之,这种移民就会停滞,或代之以反向移民。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组织能力条件下,这并不难解决。与森林与荒漠一草原界线北移400公里、西移400~800公里相比,中国人民的生存环境总体上将得大于失。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流理论有个隐含的判断:当今的环境是最好的,环境改变是灾难性的。但这不是科学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地球进化史告诉我们,自然环境总是在变化,这变化对人类往往有利有弊,而人类总是不断地适应这种变化,以求兴利除弊,建设人类自己的美丽新世界。作者:薛晓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