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政治哲学论文 > 正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来源:UC论文网2019-03-25 15:04

摘要: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鸦片走私,虎门硝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理解: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运用: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鸦片走私,虎门硝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理解: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运用: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等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理性地看问题,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


  以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归类比较等形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探究历史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使近代中国失去独立发展的环境,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侵略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图片:中英《南京条约》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字场景


  师:这一条约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


  生:鸦片战争。


  师:作为交战双方的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遥遥,为何会刀兵相见,燃起战火呢?


  探讨新知


  探究问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预先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


  提问:材料中的“财产”指什么?“战争罪行”指什么事件?


  生答:鸦片;虎门硝烟。(然后研读第一子目:虎门硝烟)


  师:大家一起看一下教材PSO的“资料回放”,思考: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及道光帝支持他的原因、目的。


  生: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的危害:不仅危害身心,而且会导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造成财政危机,军备废弛,危及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林则徐和道光帝都是地主阶级,他们禁烟是为其封建统治服务。


  师:好,大家继续思考英国为何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生: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所以走私鸦片。


  师:那么当时正当中英贸易中,英国为何出现逆差呢?


  生:因为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且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师:当时英国又为什么急切与中国通商,打开中国的大门呢?


  生:英国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市场和原料,因此把矛头对准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清国。


  师:也就是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已经把中国当成它的既定目标了。这就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师:从材料可以看出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是怎样的关系?


  生:禁烟运动应该是鸦片战争的诱发因素,是借口。


  [多媒体显示]


  2.借口:虎门硝烟。


  师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即便没有“虎门硝烟”,战争也不可避免,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多媒体显示]


  《鸦片战争形势图》


  结合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突出英军侵略过程中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事迹。(可由学生结合课文和所学知识举出典型事迹)


  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尽管中国军民做了顽强的抵抗,结果还是战败了,并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何在呢?


  探究问题二: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具体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等)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探究问题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多媒体显示]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师:请同学们思考《南京条约》中哪些条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为什么?


  生:“五口通商”、“关税协定”有利于列强的商品输出,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师:的确,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从此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列强有没有就此罢手呢?


  [多媒体显示]


  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固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维克多・雨果


  提问: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生答:英法联军洗劫焚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可见,鸦片战争后列强并未满足既得利益,而是再挑事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探究问题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第三个子目――战火再燃。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战争的影响。(略)


  然后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多媒体显示]


  由此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获取市场和原料,而腐败落后的清政府成为掠夺的对象。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久,鸦片战火再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加深了。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中国在19世纪中期狠狠地跌了一跤。想象一下。如果当时你是清政府的一位官员,你会建议统治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以便使中国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


  (自由发育,言之成理即可。同时告诉学生,此类内容将在必修3中进行系统学习)。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