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保障论文2000~3000字之间

happysky4496 2021-09-18 16:41 305 次浏览 赞 144

最新问答

  • 微雨燕双飞1988

    析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 ——城乡统筹
      摘要: 摘要:实现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目标,而社会保障是实现社 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 它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与促进共享国民财富的基本制度安排。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关键词: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并通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 实社会问题和社会。 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国近 二十多年来总体上是一个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斗争年代逐步向和谐社会迈进 的进程的同时,还必须承认现阶段确实存在着差距、、,经济社会发展 不协调的格局日益显现,部分社会甚至在日益尖锐化。中国进入21世纪后 所面临的既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分化加剧并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才能得以化解的敏感、复杂时期。
      一、问题提出背景 在中国现阶段面临的诸多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 劳动 关系的失衡,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利益,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 展差距的客观存在等,都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而在这 些差距、与问题中,又几乎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残缺不全、有效性不高有着 直接的关系。 农业弱质、 农村落后、 农民弱势、 城乡发展不协调, 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不时还有扩大的趋势,使得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难 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说,没 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 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
      二、城乡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 地区差距扩大的趋 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是当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也是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中必须认真解决的突出问 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凸显期”,经济发展与 收入差距拉大的将更加突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缩小城乡收入 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更加注重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乡之间差距的持续扩大, 也与福利分配的不公直接相关。 如 财政中的公共福利(包括教育、公共卫生、住房福利等)主要 用于城市居民, 占总人口 40%的城市居民至少占有 70%以上的公共福利, 而占总人口 60%的农村居民只占有不足 30%的公共福利,这种长期畸形 的公共福利分配体制,进一步弱势化了农村居民的经济社会地位。教育福利 、公共卫生、住房福利等配置的失衡,揭示了这些基本福利制度的 非公平性,它已经成为拉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和重、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 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两种身份、两种教育体制、两种就业 制度、两种财政税收体系等不平等的制度,导致了中国城乡之间的隔阂,经济社 会发展的失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中国农村发展面临的 最大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民问题的核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 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解决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和体制性,是 能否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大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平稳, 直接影响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也 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大问题。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 距,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 的转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各级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的重点转向农村”。这是因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社会事业发 展滞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加强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支持的重点。要把节水灌溉、乡村 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 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投资重点。 应该改革目前城 乡二元公品供给政策, 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农民投资建设为主变成以 财政投资建设为主,让农民在公品享用上能够获得“市民待遇”。农业 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终坚持农民自愿、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 农民出工出力、 社会扶智扶资、 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 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更为突 出。促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抓紧解决农村教育和卫展存 在的突出。如果不加快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现在的 贫困,注定将来还会贫困。加快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除增加对农村社会公共 产品的投入外,还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增加投 入与改革并举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卫 生和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农村建立医疗保障;加快 构建最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保障为主,与保障、救济 相结合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 快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工程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 而且关系长治久安 的战略举措;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 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是中国亿万农民 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推进农业现 代化的强大动力,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 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大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在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中,让农业生产兴旺 发达起来,让农村经济繁荣进步起来,让农民生活文明富裕起来,让农村社会和 谐发展起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农业 生产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让亿万农民共 享现代化成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 荣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要把新农村建 设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反 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村民自治,加强监督,推进基层法 制建设,更好地维护农民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减少农村不稳 定因素;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长治久安 的战略举措;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 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是中国亿万农民 建设现代化事业的一个伟大创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推进农业现 代化的强大动力,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 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大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在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中,让农业生产兴旺 发达起来,让农村经济繁荣进步起来,让农民生活文明富裕起来,让农村社会和 谐发展起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农业 生产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建设的现代化,让亿万农民共 享现代化成果,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 荣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要把新农村 建设变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 距;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村民自治,加强监督,推进基层民 主法制建设,更好地维护农民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减少农村 不稳定因素;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 和谐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总结 实事求是地讲,能够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还未真正 形成。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漏洞很大,大多数城乡居民缺乏应有的 社会保障等事实,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有 效的发挥。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适应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 统筹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建设,维护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改变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的 局面,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众;积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 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范伟达.中国社会调查史[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8
      [2].曹新.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制度[N].经济参考报,2007
      [3].徐佳.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济南市财政局,2007
      [4].刘春玲.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J].新长征,2011
      [5].龙云生.浅析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08

    浏览 486赞 52时间 2022-08-30

求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保障论文2000~3000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