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26

深圳吃吃
首页 > 职称论文 > 四川地震期刊投稿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心在翠微

已采纳

意想不到的不幸 2008年终于到了,人们都怀着很愉快的心情.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在2008年,是中国的北京奥运会.就在人们欢快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在中国四川. 就在北京时间5月12日下午1点钟时,四川还是非常的清净,就与往常一样,人们都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可是人们万万没想到,在一个小时后,将发生很恐怖的事. 这时,你还可以听的小鸟清脆的鸣叫声,也可以听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刹那间,这一切悦耳的声音,变成了嘈杂恐慌的声音.四周都在摇晃,房屋倒塌,山上的石头都在纷纷落下来.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没有任何预兆,让人防不甚防.导致四川的许多地区,变成一片废墟,人员伤亡惨重,人员死亡率达到20000余人,还有些至今还未找到.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女大学生被成功解救出来,她说"我相信你们回来救我的"这一句话,深深触动我的心.一个人的生命,如此珍贵,只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信念,就会有生的希望.因为四川大地震,电视节目一直都在播放四川的最新消息.在四川的每一个人,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每一位救援战士,每一位医疗战士,他们忘了自我,他们的心中只想到"还有许多的人等着我们去救他".救援部落的每一位成员都彻夜未眠,只为救活人最宝贵的生命.我们中国也有一位好"父亲",他就是我们国家的总书记,胡锦涛.他一知道四川人民受灾,就马上坐飞机赶往四川.他亲自去每一个地方,看望每一位受灾人民.他拉着受灾人民的手,亲切的问候他们,鼓励他们. 中国总资产损失很大,在四川受灾人民非常的缺水缺物.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出了事,全国人民总出动,为四川捐资.连国际友人,也纷纷出面支援,他们出钱出力. 这次四川大地震,有很多人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他们悲痛欲绝.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可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呢?我想,只有我们的爱心,才能够挽救他们心灵的创伤.请拿出你们那炽热的心,送给灾区朋友一片温暖吧!

355 评论

麻辣土豆56

只有CSSCI核心,审核周期6-36个月,文章字数6000字符内,文章思路明确,需要有个省级以上项目基金,文章需要有一定创新或领域突破。不收取任何费用。壹品优刊无定金发表见录用后收费。

233 评论

深夜地黄昏

我知道,Q我我告诉你。

293 评论

疯荷日狸

范美忠变成范跑跑,是为了“救人”。 14年前一跑成名后,范美忠执教的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 将范美忠比喻为社会的病人。 校长还说,这个社会就喜欢戏弄弱者,就像鲁镇里的人戏弄孔乙己一样。 卿光亚当时的这番话,范美忠也能看出来,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 不想让他被外部的舆论继续吞噬。 但是范美忠自始至终却“并不领情”。 无论是当时还是其后,抑或是在地震逃跑之前, 范美忠一直做的是他自己。 范美忠出生在四川的隆昌县。 瓜子岩村,一个闭塞的西南山乡。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的童年, 看起来他不缺玩伴和关爱。 只不过渐渐懂事后,范美忠每天看到的场景, 是一个摇摇晃晃的男人从外面走进家里。 自从范美忠明白母亲每天劳作的辛苦后,他似乎就没有看到过父亲下地。 家里这个唯一的成年男人,每天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喝酒。 除此之外,还喜欢整夜整夜地耍钱。 母亲没有和父亲争吵过,抑或是范美忠没有看到过。 父亲对家里不管不顾,母亲又整天忙碌着, 看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让范美忠变得极度没有安全感。 所以,多年后逃跑事件发生后,外界纷纷揣测, 范美忠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或许正是童年的这种阴影导致的。 范美忠没有否认这一点,他也一再表示,自己缺乏安全感。 但是范美忠从不承认,小时候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扭曲和晦暗。 他曾经说过,自己一辈子最学不会的,就是分裂和扭曲自己。 换言之,从小到大,他都不是一个主动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的人。 这一点,在范美忠的人生境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但是范美忠在求学道路上非常顺畅。 相比于几个哥哥和姐姐,范美忠或许一心想走出大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能够走进北大读书,这对于范美忠的人生而言就像“开了光”一般。 但是,范美忠并没有改变自我。 他像是一个“又臭又硬”的人,总是在不适宜的场合里给自己惹麻烦事。 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可谓工作能够随便挑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范美忠没有留在北京,也没有选择去其他大城市。 他回到了自贡,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 单单是这样的选择,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不过在范美忠自己看来,他有自己的坚持。 他当年的一名北大同学,后来在四川大学当教授。 同学觉得范美忠这么做是大材小用,他说范美忠可以去当一名大学教师。 不过范美忠却告诉同学,不要评职称、不要写论文、待遇还要好。 “别说学校领导不答应,我都不会答应!”同学如此回复。 范美忠倒是无所谓,他一直坚持着自己,所以到头来教学十几年, 一直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 以至于当年发生逃跑事件后,有媒体报道说范美忠的教师资格证被取缔了。 范美忠听后都是哑然失笑的状态。 当初,因为在课堂上讲述很多不合时宜的历史, 学校知道后差点把校长吓死,赶紧恭恭敬敬地将这尊神给请(赶)出去了。 一个学校不收,那就到另外的学校。 早年的范美忠,换过很多家学校。 最终都是因为在教学理念上的本质分歧,让他的工作难以稳定且持续。 从自贡的蜀文中学,到广州华美外国语学校,再到杭州外国语学校, 他走过的学校确实不少,但干的时间都非常短。 最短的就是在广州的学校,前后只干了三个星期。 于是,他也曾转战媒体,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教育领域的杂志期刊, 都曾留下过范美忠不羁的身影。 和当老师比起来,范美忠也发现,即便是媒体这种本该说真话的地方, 同样也充斥着太多与他自己理念相悖的事情。 事实上,范美忠经历和看到的很多事情,其他人也都能看到。 所不同的是,很多人会妥协,或者干脆选择无视。 换言之,很多人会试着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 就像石头顺流而下,经过千百次的冲刷和漂流, 众多河床中央和河沿岸的石头都变成了圆滑的鹅卵石。 然而范美忠毕业之后多年,身上依旧是棱角分明。 这种棱角分明,让他在逃跑事件发生前就得罪了不少人。 然而短短的时间里,他就得罪了圈子里的一大帮人, 很多人恨不得把他除之而后快。 有一次,一位中学老师给杂志投稿。 这位中学老师是特级教师,算是教育界的大拿。 以往对于他投来的稿件,杂志都会刊发的。 那是一篇给中学生推荐文学书目的文章。 这位中学老师推荐的,清一色都是20世纪中外的现实主义题材名著。 范美忠看过之后,就随口“大放厥词”。 他认为,就冲这位老师推荐的文章,当老师根本不合格。 没有半点的审美能力,推荐的作品都是老掉牙的东西。 不睁眼看世界,现代文学领域的流派早就异彩纷呈了。 很显然,范美忠的这番议论,把这位特级教师给得罪了。 杂志社的领导后来找他谈话,不过范美忠“死不悔改”。 他认为自己做得没错,不把那个人的错误说出来,他还会继续在教育界丢人现眼。 据说,有一次,他曾经当着杂志主编的面, 骂一位教育专家,主编让他道歉。 哪知道过歉他又说道,虽然我已经道歉了,不过依旧觉得你很S。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不过,范美忠并没有承认自己当面骂过谁,毕竟最基本的教养还是有的。 话虽如此,但是在一次演讲活动的时候, 面对台下很多文科老师,范美忠公开说在他看来,中国绝大多数的文科老师都是白C。 类似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范美忠经常干。 所以在教育和媒体之间辗转多年,他一直没有稳定下来。 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课堂教书。 逃跑事件发生之前,范美忠做的时间最长的工作, 就是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老师。 在这期间,范美忠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女儿。 人们或许会认为,做了父亲的范美忠,会收起身上的锋芒毕露。 然而他还是原来的自己。 女儿读小学的时候,当他得知学校组织学生佩戴少先队标志参加升旗仪式后, 范美忠恼火地给学校打了一通电话。 在他看来,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什么活动,应该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 孩子没有选择和分辨的能力,就应该让家长来决定。 而学校代替家长做决定,本身就是越界了。 那一次,范美忠要求学校道歉,不过学校自然不会有任何的表示。 这也让范美忠对这所学校产生了反感。 不过,其他学生的家长,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只有他自己提出这样的质疑,一度让他的亲友觉得,女儿在学校会受到孤立的。 不过,范美忠还是不改自己的初衷。 他认为,要想追求真实而自由的人生态度,就一定要学会承担这种选择的后果。 即便是女儿,也得学会自己去承担。 这样的态度,坚持充斥在范美忠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一次上街,他坐了一辆三蹦子。 三蹦子跑起来,在闹市上闯红灯可谓旁若无人。 于是,他就提醒开车的师傅不要闯红灯。 谁知师傅觉得他态度不好,两个人就吵了起来。 吵到最后,范美忠差点跟对方打起来。 就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变通的人,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选择了自己先跑。 他这一辈子,肯定都忘不了2008年5月12日那天。 那时他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 当大地震来临,范美忠丢下学生,自己先跑到了操场上。 原本随着地震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会被巨大的混乱遮盖。 外界,也不会知道范美忠究竟是何方神圣。 但是范美忠很快发现,另一个教师朋友抛下同事先跑了出去。 事后这名同事开始内疚和自责,甚至于还绝食。 范美忠思前想后,想开导这名朋友。 他想告诉朋友,在危险降临时,产生本能反应的人不止你一个,我也一样。 于是十天后,范美忠在网上发表了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 他还是像过去那样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 范美忠表示,自己现在除了女儿,包括母亲在内的其他人都不会管。 这番言论一表态,范美忠变成了范跑跑。 不过那期间他没有上网,并不知道外界的情况。 直到文章发出来十天之后,有媒体第一次联系了范美忠,试图采访他。 范美忠这才知道自己变成了范跑跑。 他开始密集接受采访,并且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过,他的逃跑并没有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 因为他所在的学校,并没有在地震中垮塌,也没有一个学生伤亡。 与这所学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其他很多学校都发生了倒塌,并且很快被媒体报道出了其中存在豆腐渣工程的问题。 于是,当很多网友在网上声讨范美忠,甚至表示应该追究他责任的时候, 范美忠认为这种所谓的慈悲是假的。 如果真的要追究,就应该去追究那些制造豆腐渣工程的人。 他甚至公开地表示,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慈悲无用,因为这种落几滴眼泪的慈悲太廉价, 对于很多事情于事无补。 而全社会需要的真正慈悲,则是能让大众真正获益。 很显然,范美忠当时一竿子打翻所有人的言论惹来了更大争议。 很多人恨不得将他杀了。 不过总是如此,范美忠依旧我行我素。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他会被所在的光亚学校除名。 而直到2013年,范美忠才从光亚学校辞职。 辞职之后的范美忠,找新的工作显然很难。 在逃跑事件发生之前,他就像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 那段时间,他就呆在家里看孩子、做饭和看书。 他的妻子也从事教育工作,在丈夫辞职后,妻子的收入成了全家主要来源。 而范美忠也表示,他时不时会在外面进行一些关于《红楼梦》和《庄子》的讲座。 这些收入虽然不多,但是也够养活他自己。 那段时间,范美忠曾想写关于《红楼梦》的解读。 作为“全民公敌”,范美忠时不时还会接到媒体采访的请求。 虽然他知道有些媒体为了获取流量,公然会在采访中设置对立和撕裂的议题, 甚至还存在错乱剪辑的情况,但是对于这一切,范美忠统统不在乎。 在舆论最为暴热的阶段,他曾经说过自己就是当代的鲁迅。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范美忠发现自己的追求和心中所想,跟庄子更为契合。 据范美忠自己所说,曾经也想过接受基督教的思想, 但进了教堂之后,他却在里面打瞌睡。 而慢慢进入庄子通透的心灵和世界之后,他发现内心的困惑释然了许多。 范美忠曾经说过,自己在国内是最好的文科老师。 但是表态之后,他又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当下常规的技术型教学, 他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和才华。 所以,范美忠一直没变,一直还在保持着自己的追求。 他将自己比喻为一种边缘人。 不会去适应什么,愿意继续去过那种经济上不宽裕,而且看起来还没安全感的生活。 14年过去了,外界每当提起范美忠,依然把他跟当年的逃跑勾连起来。 但如果从范美忠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 当年他选择主动逃跑,是一种生理本能。 至于后来把这件事公之于众,外界看来是他在进行一种无道德感的“挑衅”, 而在范美忠自己看来,他站出来说出此事, 恰恰是不想社会用类似的态度去绑架更多的人。 外界也有评价,认为他当初的那番表态, 是为了缓解因为逃跑而产生的强烈负罪感。 这种说法既正确但又不正确。 负罪感是他另外先逃走的同事产生的, 他写那篇文章,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在“救人”。 至于范美忠自己,几十年过去了, 他自始至终都是那个敢于在大众面前L奔的人。 文|Nancy

123 评论

殷血丹霞

核心期刊有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自己去找即不收版面费而且有稿费的吧,稿费都是有的,但是版面费收不收不好说,一般来说好文章不收版面费。可发可不发的可能会收版面费,不可用的不收版面费

324 评论

木有雨啊

是收费的,一般没有稿费。我这有A累杂志。CN刊号/ ISSN刊号齐全。

201 评论

家具加工批发

人是大自然中的一物,不是为所欲为的主宰者,整个地球不完全是我们的人类的,所有生命都有在地球母亲上生活的权利。但是面对大自然,最聪明的人类也是无奈的,当一个个自然大灾害到来之时,人类也像小孩一样,不知所措。面对生命危险到来之时,我们想到的什么呢?在看到死亡人数,遇难人数,一次次增加,在场的悲惨相片,一次一次更换,一次次的敲打着前中国人悲痛的心。72个小时,259200秒,每一秒,我们的心都和灾区人民在一起。随着一张张照片的传回,一段段文字的叙述,全国人民面对着震后惨状,潸然泪下。此时此刻我心中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感到酸酸的,眼泪一直往心里流。从地震发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关注着地震,关注着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报道,看到地震在发生,我们确无能为力,什么都不能做,而感到惭愧。心中只是在为灾区的人民不断的祈祷着,希望地震能快一点过去,希望灾区的人民更能坚强的面对地震。面对生命危险到来之时,我们想到的什么呢?在看到死亡人数,遇难人数,一次次增加,在场的悲惨相片,一次一次更换,一次次的敲打着前中国人悲痛的心。72个小时,259200秒,每一秒,我们的心都和灾区人民在一起。随着一张张照片的传回,一段段文字的叙述,全国人民面对着震后惨状,潸然泪下。此时此刻我心中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感到酸酸的,眼泪一直往心里流。从地震发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关注着地震,关注着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报道,看到地震在发生,我们确无能为力,什么都不能做,而感到惭愧。心中只是在为灾区的人民不断的祈祷着,希望地震能快一点过去,希望灾区的人民更能坚强的面对地震。从地震发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关注着地震,关注着每一件事情发生的报道,看到地震在发生,我们确无能为力,什么都不能做,而感到惭愧。心中只是在为灾区的人民不断的祈祷着,希望地震能快一点过去,希望灾区的人民更能坚强的面对地震。在地震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也是值得人深思的故事。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12日下午2时许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而温江距离震中仅有55公里。 “我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起来,我们都赶忙往楼下跑。”这个高挑清秀的男孩说。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医生给陈浩的伤下了定语——“严重”。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坚强的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妈妈抓住他突然扬起的双手,只听他呢喃“我抓住她了”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陈浩的语气很平静。在家中,由于父母多在外跑货物运输,他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年少,却显得异常懂事。这个故事让人也感到中人共同面对灾害的团结精神,面对危险为他人牺牲精神,这可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灭的原因吧,在面对外敌时,能够一致面对外敌的侵略。这个小学生人感动,鼓舞着全国人去面对这一切。当看到那一张张哭泣的脸,一个个死者的尸体出现在屏幕上时.我想此刻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湿润了,多少心都在的颤抖.那些惨不忍睹的场景真的是不得不让人落泪。失去孩子的父母痛不欲生,画面一个军人说着哭着,说太惨了,全是废墟 ……然后就晕倒了。孩子们失去了父亲母亲,显示出一幅幅凄惨画面 ;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是眼泪。我们为顽强求生的幸存者落泪,我们为赤手空拳拼死抢救的救援人员落泪,我们为全国民众慷慨解囊、血浓于水的情感落泪,我们也为敬爱的总理不顾年事已高,站在救灾最前线而流下感动的眼泪。汶川地震 更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脆弱.生命最为脆弱,脆弱的像风一样,随时而去,脆弱的像云一样,漂浮不定,脆弱的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脆弱的熬不住岁月的蹉跎。在地震的前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生活着,看着那灾后失去家园失去家人,依旧彷徨无助的面孔,我的心在颤抖,为何上天不怜悯苍生?我那承受着灾难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一定要挺住,挺住,在远方的我们都时时刻刻为你们祈祷,灾难过后的阳光会早日照耀在你们的脸上。我们要知道,活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生的命。这次地震没有任何预兆,假如我当时是在四川,我的生命也许会停止在昨天。生命真的是充满意外,什么都不可预测。上一刻也许还在沉醉在喜悦之中,下一刻也许生命就要划上句号。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我以前也说过这样的话,可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这次地震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我不能够继续虚度我的光阴。假如下一刻我就要离开,我必须让自己上一刻的生活在这世界上留有痕迹。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啊!虽然死亡是必然而然的事情,或早或晚,非今即明。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如同大自然的黄叶落去,秋去冬来,是一个新老代谢的过程。人亦如此。人若没有生死又何以惜时如惜金呢?人若不生死又何以珍惜彼此呢?我且活的坦然,幸福才能及时行孝。才不枉割肉哺我之恩,滴血乳饮之情。只是我今已长大,面对激流涌荡,暗流夹阻的社会又该如何谋生呢?单纯平静的学校生活终将有尾声,随之而来的是生存的压力,不能让人生的何去何从也如海市蜃楼般空渺,到时心神惧焦!生命很多时候是脆弱的,是无奈的,在没有经历过死亡的边缘是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感受生命的可贵,更不会去珍惜仅有的一次生命。

2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jasmine1995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要求

    如果你是说SCI的话,这是南大的刘春老师13年做的一个攻略,你可以自己看看(原帖在小百合)工程地质SCI期刊及投稿策略期刊 2011影响因子Applied Cl

    wanglei8873057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经验

    李四光 (一九七○年六月) 在最近历史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毁灭性地震,一九六○年智利大地震以来,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有愈加频繁的趋势,我国不在例外

    火辣小白羊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四川教育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

    淡咖啡生活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地震期刊投稿邮箱

    查资料,这方面的期刊主要有:1《地震》中文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等主佃。2《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中

    曾涛~家居建材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