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印刷的问题?

夏沫儿6652 2021-09-18 16:16 472 次浏览 赞 133

最新问答

  • 阳光靖好

    古代印刷术由我国发明,而且逐步有所改进,并传播到亚欧许多,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而近代印刷技术却又是从西方输入的。这不能不是一件遗憾的事。
      在近代印刷技术上,德国人谷登堡(J.Gutenberg)是作出了贡献的。15世纪30~40年代,谷登堡从事活字印刷的研究,并使用压印机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械代替手工印刷,1450年前后用所制活字字模浇铸铅合金活字,为铅活字印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456年用铅活字排版印刷了《四十二行圣经》等书。谷登堡的主要贡献为:第一,他以字母为活字,适合拼音文字的需要;第二,使用了一种简单的印书机,为印刷机械化开创了道路;第三,创造的金属字模使活字规格受到严格的控制,更便于排版。

      1457年德国印刷的《梅因兹圣诗篇》是第一中记载有印工、出版年份、出版地以及红蓝色的大写首字母(initial capital)。15世纪的欧洲人,正热烈地追求新的知识,对书籍的需要量们大,活字印刷能大大加快出书速度,因而受到欢迎。活字印刷在146s~1487年之间,由德国先后传播到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时、波兰、西班牙、英国、瑞典、挪威、葡萄牙等欧洲各国’1539年传人墨西,1561年又传入印度果阿。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机器技术的发展,为印刷的机械化创造了条件。而我国当时正值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印刷技术当然也得不到发展。

      16世纪以后,西方侵略势力逐步侵入我国。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侵入,近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对我国印刷事业发生了影响。凸版印刷传入最早、其后是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传人较晚。

      一、凸版印刷方面

      1807年,铅活字印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当时英国人马礼逊(R·Morrison)来中国传教。需要刊印中文《圣经》.于是努力进行中国印刷技术的改革,他秘密雇人刻制汉字字模自行铸造,被我国地方禁止,1814年马礼逊收两名中国教徒,并派助手到马六甲(今马来西亚)开设印刷厂,至1819年第一次印成了一部汉字的《新旧约中文圣经》,这是最早用汉字铅活字印刷的书,从此开始,中文书报就有用铅活字印刷的了。

      1844年,美国长老会在开设花华圣经书房,该书房184s年迁宁波,改名美华书馆,主持人姜别利(w.Gamble)始创电铸汉字字模,用黄杨木刻成阳文字,镀制紫铜阴模,镶入黄钢壳内,于是雕刻工大减,并制成极小的字模,便于改进汉活字的规格,按点数制标准,定出汉字大小七种标准,与西文铅字大小配套,便可进行中、西大混排。

      由于汉字很多,排字架上拣字困难,所以姜别利1860年又对汉字排字架进行了改革。首先对汉字在书籍中使用频度进行分类,他统计了28本书,共l10万字,发现使用1万次以上的字仅13个,使用1千次以上的有224个,重复使用不过25次的,仅3715个字,根据抽样统计,他将汉字分为常用字、备用字、罕用字三大类,依《 康熙字典》部首编排。

      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知识分子,要求维新变法,接纳西方文化,提倡新学,办报纸期刊,印教科书,而回收印刷技术已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便引进新式印刷机械。1865年,清官办的上海江南局印书处,大量译印西方科技书籍,除用铅字排版外,还试制照像铜锌版。1872年,在上海由英国商人创办《申报》,后归中国人自办,成为全国有名的一张报纸。1897年创办了商务印书馆,这些印刷机构在发展我国印刷技术方面有不少贡献。

      1909年,商务印书馆对姜别利的汉字排字架又作了改进,因姜别利的字架是适应排圣经的,对排印报纸、教科书并不适合,经商务印书馆的改进后,更适合于排印书版了。

      1838年,美国了铸字机(caster),后经不断改进,逐步成为自动铸字机(automatictype caster)。1913年,商务印书馆使用了自动铸字机,每台可日铸15000字,出炉后即可使用,不用再修正,比旧式铸字炉方便得多。

      19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发明各种铸排机(composing machine),并能实用化。1925年,我国曾根据西文铸排机的原理,过汉字铸排机。在1936年,柳溥庆、陈宏阁二人所应用照像原理设计排字机,其结构精巧,能排各种大小的文字,还有隶书及美术字字模,适合排书刊杂志,当时因抗日战争,未能得到推广。当时仅比石井茂吉、森泽信夫制成日文照像排字机晚不到10年。

      1829年法国人杰诺发明了纸型(paper mattix),用纸型浇铸铅版,并可浇铸十几次而不损坏,保存时可不再保存沉重的铅版,仅保存纸型即可。19世纪90年代,我国上海开始使用纸型,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的新式制级型机,比旧制纸型法手续简便,缩短工时,使用于报纸印刷更为优越。

      1851年,在英国首先发明了湿板照像法(wet-plate photography),1845年,英国又制成了重铬盐和胶组成的感光液,因此,就可以用照像方法及铬胶在钢板和锌板上印版,称为照像铜锌版,1882年,德国又创造了照修网屏,可进行加网照像。我国最早应用照像制版是在上海土山湾印刷所,1900年开始试验,到1901年获得成功。彩色铜版印刷,我国开始于1910年左右,商务印书馆在改良照像铜锌版时,试制三色版,得到很好效果,当时网目角度依靠旋转原稿角度来解决,到1920年才改用圆网屏来改变合目角度。

      在凸版印刷机方面,在19世纪40年代,50年代就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出书版转印刷机、报纸用单张纸转机。最初输入我国的是手输机、手工上墨,日产几百张,1872年,上海申报馆引进手摇转机,每小时可印几百张,至1911年又引进双色转机,每小时可印2000张,在此期间,主要依赖进口各种印刷机,满足印刷的需要。

      二、平版印刷方面

      1796年,德国人阿罗斯·塞内费尔德(Alois·Senefelder)发明石印术。我国最早出现的石印出版物为麦都思1838年在广州编辑的《各国消息》。1876年,上海土山湾印刷所开始用石印术,仅限于印天主教的宣传品、唱经等,首先采用石印书籍的是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印有《圣谕详解》一书,后又翻印古书,如《康熙字典》等。之后用石印出版《点石斋画报》,是我国出版最早的画报。

      1904年文明书店开始办彩色石印,印刷图画,印刷品能反映出色彩的明暗、深浅,类似实物。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用直接照像石印法,以阴像底版直接制在锌板上,生产快,产品好,彩色照像石印,最早也是商务印书馆采用的。1920年开始采用三色照像加网屏的原理,晒版到锌板上,使用胶版印刷机,能用少数几块印版,印出多色彩图,它比彩色石印快而精细。在此期间,还引进了珂罗版设备和技术,进行珂罗版印刷。

      胶印机发明于1900年,我国于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引进,1921年又引进双色胶印机。

      三、凹版印刷方面

      我国的雕刻铜版印刷技术,是向意大利和美国学习的。意大利人将技术传授给人,有名的雕刻师都是意大利雕刻师之,我国有人在印刷地图,了解到有雕刻铜版的方法,从而学习了雕刻铜版印刷法,以后在上海的江海关印务处就开始有雕刻铜版印刷的印花。1908年,我国财政部印刷局聘请美国凹版技师用万能雕刻机等刻印有价证券,为我国唯一印刷的印刷局,并培养了一批从事雕刻凹版的人员。

      照像凹版(影写板)在1890年左右发明,1917年传入我国,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用照像凹版印刷。1923年,商务印书馆聘请德国技师传授照像凹版法,印刷杂志的插图、风景名画等。1924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印刷厂又派人到荷兰学习彩色影写版印刷。

      在西方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在印刷技术方面,由于我国勤劳、勇敢和具有聪明才智,所以能做到外国有的技术,我国也能掌握,并不比外团人差。在印刷机械和纸类、油墨等材料方面,曾主要依靠进口,后来逐步由印刷机的修理部扩充为机器部,铅印机、圆盘机、铸字机、石印机、晒版机、订书机、切纸机等,使印刷机的进口数额有所下降;因印刷技术的改变,原生产的毛边纸、连史纸等就不能再适应印刷要求,便依赖进口纸张,为减少纸张的进口,1884年,上海华章造纸厂投产,以后又有上海龙章造织厂、武昌白沙洲造纸厂筹投产,但规模都较小,生产有光纸、道林纸、白报纸、图画纸、牛皮纸等;1910年,中国人自营的第一家油墨厂——上海中原油墨厂建立,它专门生产印书黑墨,1915年上海中国油墨厂生产出了彩色油墨,但此时的颜料、连结料大部分仍依靠进口。

      印刷业的人才培养长期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没有专门以学校方式进行教育的。最早用学校方式培养印刷技术人才的,是清于光绪三十年(19D4年)咨府所属的京师陆测绘学堂开设的制版印刷班。最早的正规印刷学校是1933年3月创办的私立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它分为初级职业班和高级职业班两种。以后又发展了一些有印刷方面班级的学校。印刷学术团体也随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学校的创办而出现。一些主要印刷单位的印刷界人士在1935年于上海组织成立中国印刷学会,宗旨是”研究印刷技术,探讨印刷理论,提倡印刷教育,促进中国印刷技术之进步”,出版会刊《中国印刷》。1937年后因抗日战争发,学会停止活动。

    浏览 167赞 63时间 2021-11-24

有关印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