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与英语相关表达的偏误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21-10-13 09:36
摘要: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遗漏、误用、错用,究其原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以及教材编写的不足等,。因此,加强汉英语语法对比研究、加强对教师的要求、加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等很有必要。 关键词:汉语;英语;“在”;偏误分析 当介词“在”表空间意义虚化时,表示条件、方面、范围、事件活动、抽象的空间、进程和行为主体等...
摘要: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被遗漏、误用、错用,究其原因,主要有母语的负迁移、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以及教材编写的不足等,。因此,加强汉英语语法对比研究、加强对教师的要求、加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等很有必要。
关键词:汉语;英语;“在”;偏误分析
当介词“在”表空间意义虚化时,表示条件、方面、范围、事件活动、抽象的空间、进程和行为主体等七种语义,并且常和方位词构成介词框架。如:“在……下”常表条件语义,“在……上”常表方面语义,“在……中”常表范围或进程语义。现代汉语的介词从类型上看,跟英语的介词有很大的不同。在英语中,介词作为前置词跟方位词作为后置词不能搭配(或者说英语中就没有“方位词”),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往往可以跟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动词、介词等构成种种固定格式。所以在翻译英语介词的时候,往往要添加适当的后置词。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我们称为“介词框架”。介词是介词框架的前部,与介词相搭配的其他词语如方位词,是介词框架的后部。英语的介词比汉语发达,介词的数量比汉语多,分工比汉语细。
在英语中,不同的介词或者习语可以与介词“在”和“在”字框架表达相同的虚化意义;独立结构(“独立结构”实际上就是带有自己主语的非限定分句和无动词分句。“独立结构”,按其结构形式,分为不定式“独立结构”、-ing分词“独立结构”、-ed分词“独立结构”、和无动词“独立结构”,通常在句中起状语分句的作用。)部分表抽象意义的副词也可以与“在”字框架表达相同的虚化意义。但是,这两者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尤其在语法功能上,其差异性更为显著。
一、偏误情况和偏误分析
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时必然经过的一个过程,所有与目的语语法规范不一致的表达方式都属于语法偏误。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介词“在”的遗漏
由构成“在……下”介词框架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条件语义时,如果中间的插入的是“NP+的+VP",且其中的NP和VP构成的主谓短语的话,“在”都一定不可以省略。如:在乐队的伴奏下,我们跳了舞。但在我们掌握的语料看来,在如下的句子中,“在”可以省略。如:(a)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283页)(b)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能说(a),也能说(b)。当介词“在”表示方面语义,构成“在……上”和“在……方面”介词框架,用在句首时,介词词组中的“在”一般不能遗漏,但如果中间的插入的词语比较简单(如只有一个双音节词名词),则可以不使用“在”。如:生活方面,老严作风严谨,勤俭简朴得更近于苛刻。当介词“在”表行为主体,构成“在……看来”时,介词词组中的“在”一般不能省略。
(二)介词框架后部词语误用
由于受母语和所学有限目的语的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易误用介词框架呼应词语。尤其以英语介词“at,in,on,under”最为明显。介词“at”对应的汉语译法可为“在……下”、“在……上”、“在……中”、“在……里”。介词“in”对应的汉语译法可为“在……下”、“在……上”、“在……中”、“在……里”。介词“on”对应的汉语译法可为“在……下”、“在……上”、“在……中”、“在……里”。介词“under”对应的汉语译法可为“在……下”、“在……中”。
介词“在”表行为主体时,通常与“看来”构成“在……看来”介词框架,中间为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引出持有某种看法的人。“来看”不与介词“在”构成介词框架,“来看”通常与介词“从、据、依、按”,构成“从……来看”、“据……来看”介引观点、认知等的由来;构成“依……来看”介引按照某种看法的主体;构成“按……来看”介引某种事理或情理、依据。
如下例句的英语表达和正确的汉语表达分别可为:
(1)Athissuggestion,Iboughtthisbook.在他的建议下,我买了这本书。
(2)Indifferentcircumstances,Iwouldhavesideyes.在不同的情况下,我就会同意了。
(3)Shereadthebookontherecommendationofafriend.她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
(三)介词“在”引导的介词短语出现的位置不当
1.状语后置
在汉语和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差异很大。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一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还可以出现在主语的前面。有两种位置的状语,放在句首时常常有一些特别的作用,或者是强调状语,或者是照顾上下文的连接,或者状语较长、较多,放在句首可以使主语和谓语中心靠近,使句子结构紧凑,便于理解句意。在英语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不同的状语常有不同的位置,同时强调的程度、句子的平衡以及和前面句子的联系都有可能对它产生一定影响。英语句中的状语可以在主语之前、主语和动词之间,也可以在所有基本成分之后,即句尾。英语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或其他动词)时,位于这个谓语(动词)的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就位于这个宾语的后面,而在汉语中,介词短语作状语则大多位于所修饰的动词之前。
由于状语位置的差异性,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状语位置的偏误。把状语位于汉语句子的句尾。如:
IcometoChinaathisinvitation.我在他的邀请下来到中国。/在他的邀请下我来到中国。而不是:我来到中国在他的邀请下。
2.定语后置
汉语的定语通常都置于被修饰的中心语的前面,而在英语中,当定语是由一个短语表示时,必须放在所修饰词的后面。如:
Theguncannotgettheobjectover100meters.这支枪不能打到在一百米外的目标。而不是:这支枪不能打到目标在一百米外。
二、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通过以上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的偏误例子和分析,我们认为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表空间意义虚化的汉语介词“在”的过程当中,产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母语的负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也可简称为迁移;反之,便叫负迁移,或称干扰”。语言对比分析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会对目的语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消极作用就对目的语学习产生负迁移,即母语的负迁移或干扰。
由于留学生对目的语的了解不够,他们的语言经验主要来自母语,由于不熟悉目的语规则,学生往往把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机械地运用到目的语中,所以当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说法又困于对目的语知识掌握的有限性时,就会借助于母语,说出不合汉语习惯的错句来。介词框架缺少呼应词语、介词“在”引导的介词短语出现的位置不当这两类偏误的产生基本上都是由于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如:“在朋友的介绍,我认识了他。”、“我来到中国在他的邀请下。”这样是偏误句子,就是由于英汉差异性,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而造成的。另外,介词框架呼应语的使用正确与否、介词短语出现的位置正确与否最能反映学生受母语影响的程度。在汉语中,介词往往可以跟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等等构成种种固定格式,在英语中,介词作为前置词跟方位词作为后置词不能搭配。介词短语作状语在汉语中往往位于谓语动词的前面而不是后面,介词短语作定语往往位于所修饰的中心语的前面而不是后面,这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过度泛化上。我们所分析的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他们常常会想当然地进行推导,对所学的口的语规则进行类推,而这种类推一旦过度就会泛化从而出现偏误。
介词“在”的遗漏、介词框架呼应词语误用主要是由于受所学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介词“在”的遗漏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己经知道在一定情况下介词“在”可以省略。介词框架呼应词语误用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已经了解到介词可以和方位词构成介词框架,但不知道英语介词在不同的语义下和汉语什么介词框架表达相应,因此而产生偏误。
(三)教材编写的不足
通过通览《中国之路——中级汉语教程》、《汉语中级教程》、《中级汉语读写教程》、《发展汉语·中级汉语阅读》、《中级汉语听力》这样一些对外汉语中级教程,我们发现这些教材选用的课文中,多次出现了语义不同、语法功能也不同的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如:在《发展汉语·中级汉语阅读》选用的课文《信念》中就出现了介词“在”和方位词“中”、“上”构成的介词框架,由包含“在……中”、“在……上”的介词短语表事件、活动的语义。但是教材均没有对此做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例句如下: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发展汉语·中级汉语阅读》下<信念>)
三、应对偏误的措施
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的过程中,产生偏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办法减少偏误,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用法。我们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汉英语语法对比研究
UqbcMHtcfOFRpGTmbRjIow==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的偏误中,我们可以看到受母语影响而出现的偏误比较多。“拉多在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凡跟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项目,对他们就比较简单,而和他们的母语不同的项目,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如果把目的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就会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学习中的难点,并为教授这些难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如果加强汉语英语语法的对比研究,就能提前了解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学习的难点,熟知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在教学时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同时教学也更有针对性。
(二)对教师的要求
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通晓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掌握第二语言教学法以外,如果还能了解学生母语的一些语法规则,并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充足的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的偏误语料,对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类型等有清楚的认识,然后确定汉语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的习得难点,比如介词框架中方位词的强制性、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都是习得难点。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介词的哪些用法采取回避策略,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对介词“在”直接跟代词表行为主体多采取回避策略,而多采用“对+代词十来说”这一介词框架。然后,针对容易出现偏误的介词的用法,常常采取回避策略的介词的用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高强度的练习,从而使学生避免偏误。
(三)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研究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其特殊性。而一些本体研究多针对于本族人的语一言现象。一些本体中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对留学生来说也许并非难点,而一些本体研究中忽视掉的本族人靠语感就可以意会到的用法,对于外国人来说,也许正是他们所需要掌握的。如“在……看来”这介词框架,中间要用指人的名词或代词,由于英语中存在与之相对应习语表达,习语的构成也都包含指人的属格,如“fromone’spointofview,insb’sopinion/intheopinionofsb、insb’seyes/intheeyesofsb、insb’sview,tosb’smind/belief等”,所以中间的用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偏误率低。再如由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和方位词组成的介词框架,本族人可以依靠语感选用正确的介词框架后部词语,而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遗漏或误用介词框架后部词语。所以我们应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去研究表空间意义虚化的介词“在”,而不是仅从本体的角度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