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讨论关于生态建筑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3 16:10

摘要:

摘 要 :摘 要:绿色建筑要求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既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久发展。

摘 要:摘 要:绿色建筑要求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既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久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建筑环境; 节能; 现代建筑举例
 

  生态建筑,就是要将生态与建筑结合,建筑属于整个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建筑也应该成为一个微型的、单一的小型生态系统,从而使整个建筑健康、友好地运作。生态建筑的目标体现在:通过对建筑内外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的合理设计与组织,使物质在其中得到顺畅循环,能量在其中得到高效的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在尽量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体现建筑的地域特征。

  建筑环境是生态建筑的重要考虑、设计内容。在建筑环境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的外环境。建筑的外环境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太阳、气候、地质、建筑水环境、植被等方面的问题。2.室内空气污染。3.建筑热湿环境。4.声环境。5.光环境。

  生态建筑应该注意建筑节能问题,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室内生态、节能设计,要考虑好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空气质量等问题;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注意墙体的保温、隔热、隔声的设计;建筑屋面和楼地面要考虑的隔热、隔热、防潮等方面;建筑的门窗的生态节能设计要考虑材料节能、面积、遮阳、保温、隔热等方面问题;建筑还要注意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生态建筑的低碳、节能环保建设中应该考虑运用的技术有:绿色照明、水处理、遮阳设备、呼吸墙、节能电梯、太用能、风力发电和地源热泵等。

  现代建筑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在生态问题、节能环保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帮助,上海世博会中的作品“沪上·生态家”就是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结合。

  “沪上·生态家”采用了里弄、山墙、老虎窝、石库门、花窗等上海地域传统建筑元素,江南风韵十足,是“沪上”二字的表征。“生态”二字在“沪上·生态家”里主要转换为“风、光、影、绿、废”五大关键字。风——“沪上·生态家”是一栋风导向建筑,迎合上海夏季主导季风方向,横向的穿堂风、底层的导风墙等达到自然通风、遮阳场所;光——一方面强化自然采光,不仅设置了采光中庭和“老虎墙”,连水池面的反射光也被考虑进去,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太阳能;绿——“沪上·生态家”在智能化控制绿化微灌系统的支持下,在室内室外种植了各种不同的选取自上海的乡土的植物,既适合植物生长,也达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废——15万块老石库门青砖砌筑建筑立面灰砖“呼吸墙”,生态核钢楼梯的钢材,是旧厂房拆迁回收的处理加工而成,内隔墙材料是建筑垃圾混凝土、脱硫石膏、长江口淤泥、粉煤灰等等。

  “沪上·生态家”通过对生态、节能的设计,以及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去得良好的生态效果,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随着世界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城市的迅速扩张,如今的超高层建筑的兴起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建一座高耗资、高耗能的超高层建筑是否真的有必要?比如中国台北101大厦,耗资17亿美元,高达508米,包括底下5层共有106层,在当时{2004年竣工以前}是世界第一高楼,但在地震、台风多发的台湾建造如此高的大楼是否合适?是否充分考虑了自然因素?是否达到“生态”的要求?我们不禁感到质疑,诚然,101大厦有它的一套防震、防风设计,但这是不是我们追求的“生态建筑”?我想这是我们当今高度发展的经济技术下我们需要思考的。建筑不应该因为商业、因为政治等因素遗失了建筑应该具有的美。

  日本著名结构工程师川口卫先生对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评价也让我们产生对“生态建筑”的深思。川口卫先生认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结构的合理性与经济性非常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建筑规模越大,其重要性也越大。”他认为“鸟巢”的浪费令人“哑然”,“该巨大体量支撑的不过是本身的重量,成为非常没有效率的构造物……相当于生物进化中的巨大恐龙。”被他批评的还有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主场馆设计,他站在节约地球资源、能源和环保的角度上进行这种批评,他的这些批评,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生态建筑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在提倡、呼吁“生态建筑”,但现在的许多看似宏伟的建筑在很多方面确实让我们感到失望,我们需要的是生态的、节能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的“生态建筑”。我们在考虑建筑是否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有建筑是否顺应自然、是否适合地域、是否适合功能需要、技术支持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能真正理解建筑的真谛,真正利用好“生态”所能赋予建筑的一切,创造出符合生态,符合人们真正需求的建筑作品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