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安全教育论文 > 正文

探析"90后"女大学生管理与安全教育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1 20:01

摘要:

摘 要 :摘要:近几年来,90后女大学生失联、遭遇性侵以及遇害等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从90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

摘 要:摘要:近几年来,"90后"女大学生失联、遭遇性侵以及遇害等事件接连不断发生,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从"90后"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分析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90后"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措施,即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合力,共同提升"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为 "90后"女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安全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 特点 安全教育与管理 方法探析
 

随着高校开放式办学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转型,昔日宁静的"象牙塔"大学已逐渐演变成一个开放的小型"社会"。安全稳定是每个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更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前提保证。高校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其身心发展等原因在安全防范、危机处理以及维权意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然而在国内众多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研究成果中,鲜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论文或专著,研究现状也多集中在必要性、内容与途径等理论层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效方法1。
  
  一、"90后"女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已步入"90后"时代,"90后"女大学生是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精心呵护的成长环境,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机处理技巧
  "90后"的一代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穷养儿,富养女"育儿观的影响下,"90后"女大学生更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常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一点委屈,更有甚者,专横霸道,经常是说一不二。长期以往养成的这种性格上的缺陷极易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或矛盾的恶化,14年8月"重庆女大学生打错黑车遇害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与此同时,家长们试图把一切不良或看似不良的因素排除在外,在父母创造的这种过度精心呵护的环境中,"90后"女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根本无法体验真正的社会生活,社会经验基本为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90后"女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了,却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知识丰富,思想包容开放;内心细腻,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90后"女大学生已经历过小学至高中的系统性教育,掌握并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有着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她们思维活跃,能很快适应与接受新的事物,也很善于包容和理解新的思想和观念,但心思细腻,承受能力弱依旧是女生的一个共有特点。在内心深处,她们或多或少仍受传统社会性别意识的束缚与禁锢。因为顾虑到名声受损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诸多因素,当自身合法权益遭受到不法侵害时,许多"90后"女大学生选择了退缩,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勇气。更为让人痛心的是,为了保全名声,部分女大学生将自己的合法权益寄希望于"私了",最终酿成了自身二次或多次受到伤害的惨剧2。
  
  二、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
  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学校安全教学活动与辅导员工作两条路径开展与实施3。这两个途径开展的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切实关系到"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以及"90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当前情况而言,这两方面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安全教育与管理流于形式,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校基本都已意识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但并未将其纳入到日常考核体系。很多高校除军事理论必修课外,其他安全教育课程寥寥无几。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多数也只是作为公共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们的足够重视,很多同学都是抱着混学分的心态,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安全管理而言,多数高校仍采用生硬、刻板的晚未归(或门禁)规定和突击式宿舍安全大检查,虽说具有一定的警示教育效果,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另一方面检查也耗时、耗力。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在开展安全活动周或安全活动月活动,但很多学院在执行时仅限于拉拉横幅、出出海报和签签名等形式主义,这使得活动力度大打折扣,也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教育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多为辅导员任课,一方面辅导员因缺乏专门的培训欠缺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课程基本仍采用传统的"坐教室看投影"的理论知识灌输模式,这无疑是纸上谈兵。单一枯燥的模式既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达到帮助学生们增强安全意识的既定教育目的。与此同时,课程内容也多集中于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缺乏针对性,根本无法体现"90后"女大学生特点,也无法满足"90后"女大学生对系统性安全知识的需求。除了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仍以大规模理论讲座或辅导员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效果可想而知。新生入学初,很多高校会邀请本校保卫处的相关领导对一个学院几百人或上千人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一次讲座根本无法有效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4。
  三、"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方法探析
  "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状一者源于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二者可归因于学校教育工作的不到位,三者可归根于社会的不良氛围,四者与女大学生自我安全意识不强有关。因此,做好"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要建立"家庭、高校、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四维立体创新型管理模式,充分集四方合力为"90后"女大学生创建安全健康的公共环境。
家庭参与是基础
  1. 更新只重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它是每一个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当今"90后"女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与失衡的家庭教育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孩子发展的最佳模式,更重要的是将其付诸于实践,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孩子独立、应急等生存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可引导子女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常言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与其竭尽办法试图为女儿们创造一个"真空的"无危险因素的环境,倒不如放开手教会她们如何辨别、应对和处理危险,因为前者是事倍功半,有害无益的,后者却是事半功倍,终身受益的。
  2. 参与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中介作用
  作为最了解自己女儿的人,也是女儿们最亲近最相信的人,父母切不可有"一切都交给学校,什么都不闻不问"的错误观念,应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女儿们刚入学时,家长应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孩子较为全面的信息告知辅导员老师,一则方便日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二则也方便学校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90后"女大学生情感丰富,心思细腻,一方面她们渴望来自父母的关怀,另一方面她们也担心父母过多的焦虑与询问。因此,家长一方面在平时要学着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应主动与学校(辅导员)联系,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这样,在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促进学生安全教育的有序发展。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家庭、高校、社会以及女大学生自身"四维立体创新模式,可很大程度提升"90后"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佳, 陈娜.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1(9): 81-82.
[2] 黄迎兵. 大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07(5): 2-5.
[3] 宋雪珂. 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以及对策探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3): 26-28.
[4] 王从严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 学习月刊, 2008(11):95-96.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