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浅议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1 18:56

摘要:

摘 要 :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整合专业课

摘 要: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整合专业课程,建设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整合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直观性,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职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刍议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黄芸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福建厦门 361100
摘要: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整合专业课程,建设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岗位核心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整合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直观性,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职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高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1优化“教、学、做”一体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理念
1.1 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模式
从行业调研入手分析职业岗位(群),从职业面向的岗位群切入,提炼分解适应这些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能力要素。[1]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货代员。如外贸业务员所要求的职业岗位素养包括:1.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与工作责任感。2.熟悉经济、管理、金融、电子商务、法律等外贸专业基础知识。3.具备国际市场营销能力。4.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5.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包括:1.调查国外市场的能力;2.通过网络平台寻找客户的能力;3.与外商谈判、达成合同的能力;4.出现贸易纠纷、与外商协商解决的能力。在此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能力支持课程,并从课程体系中选取一些优质核心课程。
1.2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计,遵循“一个中心”、“二元结构”、“三大模块”、“四大理念”
“一个中心”是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高职教育以“实际、实践、实用”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拥有该专业基础的理论素养和岗位职业能力素质,继而实现综合素质的 “零距离”无缝对接岗位要求,让用人单位满意,又有后发的潜力。
“二元结构”是指在课程结构中,一方面依托让学生拥有适应专业岗位要求的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教学,另一方面依托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理论教学。
“三大模块”是指公共课模块、职业课模块、集中实践课模块。其中职业课模块包含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展课。
“四大理念”是指1.能力本位:通过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工作第一天就能给企业创造价值”2项目导向:课程内容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并根据各环节实际行动任务[2] 2 3双语教学:教学中进行英语渗透和侵入4校企合作:企业专家授课、考核、顶岗实习共同培养学生。
根据实际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及其要素设置课程[3] 3,主要的课程设置见表1


2优化“教、学、做”一体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2.1构建专业教学衔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对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应岗位的能力与素质,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部分校内模拟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训。校内模拟实训主要指B类课程中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加强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提升训练。专业实习实训主要是指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第3、4、5学期末分别安排国际结算实训,外贸流程模拟实验,海关报关实训,学生可进一步掌握相关操作技能。顶岗实训是指第六学期为期18周的毕业集中顶岗实践。以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载体渗透专业基本知识,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为载体渗透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实践的全过程贯穿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指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完全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
2.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专业课程重新进行整合,建设能体现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组织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具有“教、学、做”特色,根据现代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素养要求,参照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精品课程及其配套教材的建设和完善。
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能力方面培养目标的达成,可以“双证书”为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各类证书课程,如上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直接通过社会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而获得。指导学生参加社会保障部门组织技能的等级考试,实行以证代考作为相关课程的成绩,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
2.3 课程模块化与训练项目的构建
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变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的紧密结合,实现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4] 4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将采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项目课程,一门课程分若干任务模块,每个模块明确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技能,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导向,设计能力训练项目,通过实训项目的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建构相关理论知识,知识和能力附着于任务,“学与做”相辅相成、融为一体。[5] 5例如《国际商务单证实训》,该课程模块的实训项目可分解为三个模块:模块1、信用证的审核和修改,模块2结汇单据的制作,模块3单据的审核和修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1、“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以进出口业务为线索,以信用证和合同为背景,反复强化练习单据缮制,培养具有真实业务背景的岗位技能人才;2、“动态教学法”—— 教师成为导演,学生成为演员。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抢答或抽签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加深记忆,
2.4 加强课程评价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简单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主要依据的现象,将教师的专业修养、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等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教学、师生体验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完成案例、或各种技能竞赛,结合课程一般考核,综合评定学生。建立由采集信息、检查督导、分析评估、反馈调控等4个环节相辅相成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和落实各主要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多个渠道采集信息: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定期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教学督导、三段式教学检查、多层次听课、教学值班及各级各类专项检查等;责成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偏,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6] 6
3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保障
3.1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进一步充实现有师资队伍规模基础上,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骨干教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学院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进修培训制度等形式,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利用寒暑假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等方式,加强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利用寒暑假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加强工学结合;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鼓励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参加项目开发,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2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关系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本着满足教学需求、逐步建设原则,建设和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承载不同实训项目的实训中心,实训项目覆盖工作过程所有主要职业岗位。与企业和合作,积极建立企业为依托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紧密合作关系。[7] 7
3.3 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和完善现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的基础上,注重评价过程的前端预防和后端改进,将专业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从预防和改正问题替代原来的单纯收集、反馈信息,形成新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明确和落实外部教学质量监控的用人单位的教育教学评价主体地位,制定和落实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注重过程监督和工作考核的结合,对已毕业工作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岗位能力进行调查跟踪,获悉毕业生质量,如毕业生上岗后的称职率、一年后的优良率和收入情况,为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客观依据。[8] 8
参考文献:
【1】 王燕子,崔战利《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职业人”培养模式研究》.正德学院学报 [J] 2012年12月(2)
【2】 李晓美《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经济管理者[J] 2012年1月(2)
【3】 王燕,汪洋, 朱璇, 丁波玲《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正德学院学报[J] 2012年6月(3)
【4】 陈博丽.《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构件研究》.商业经济 [J] 2012年5月(2)
【5】 张燕.《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 [J] 2012年9月(3)
【6】 李志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例》. 职业技术教育[J] 2008年(3)
【7】 赵明.《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J]2013年6月(3)
【8】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百度文库 (102)
作者简介:黄芸(1982—),女,福建厦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教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