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3 18:16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应用翻瓣术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其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应用翻瓣术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照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翻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翻瓣术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3项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翻瓣术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能更好地促进牙周组织细胞生长,提高牙齿稳固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盐酸米诺环素;翻瓣术

  牙周炎通常是指牙周支持组织受累的破坏性、炎症性疾病[1]。牙周炎是导致牙齿丧失的最主要疾病,与龋病共称为人类两大口腔疾病,占拔牙原因的33%~44%[2]。导致牙周病发病的使动因子是菌斑微生物,所以治疗牙周病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或彻底清除菌斑[3]。我院对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翻瓣术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控制感染,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慢性牙周炎的诊断完全符合美国牙周病学会1999分类制订的诊断标准[4]:探诊深度>6 mm、附着丧失≥5 mm、X线片提示牙槽骨的吸收程度>根长的一半、可有牙齿松动表现、牙龈有炎症及探诊出血的表现。病例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6个月内进行过牙周治疗的患者;3个月内应用过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四环素过敏的患者;吸烟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其中单纯应用翻瓣术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应用翻瓣术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进行治疗的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23~64岁,平均(39.3±11.2)岁;观察组患者男42例,女36例;年龄21~62岁,平均(38.8±11.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将术区的菌斑常规清除,应用0.12%氯己定溶液含漱1 min消毒口腔,口周皮肤应用浓度为75%的乙醇进行消毒。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后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常规行内斜切口,将袋内壁上皮彻底去除,用刮治器行根面平整,修整牙槽骨外形,应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进行冲洗,复位骨粘膜瓣,予以间断缝合。创面采用牙周塞治剂进行保护。观察组患者牙周翻瓣术的治疗方法和步骤与对照组完全相同,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派丽奥软膏,日本Sunstar株式会社,批准文号:H20100244)均匀涂抹于牙周袋,1次/周,共4次。

  1.3 观察指标

  每个牙齿选择唇、颊侧远位点,唇、颊侧中位点,唇、颊侧近位点,舌、颚侧中位点及舌、颚侧近位点5个检测点位进行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3项指标的数值。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5]

  治愈: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症状几乎消失,病情不再进一步发展,无需进行继续治疗;有效: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症状好转,病情发展缓慢或不再继续发展,但仍需进行继续治疗;无效:患者牙周炎的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或出现恶化,患者病情继续发展。(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等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深度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0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细菌和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对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等产生进行性的破坏[6]。目前,继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公认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成为影响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7]。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龈萎缩、牙周形成脓肿、牙周袋形成等临床症状。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措施包括彻底清除存在于根面的菌斑等病原、去除刺激牙周组织的因素、治疗牙龈炎症以达到减浅牙周袋、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并维持稳定的治疗效果[8-9]。常规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等牙周基础治疗仅能达到消除病因的目的,但对深牙周袋或复杂牙周袋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欠佳,较难控制残留的炎症。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10],随着牙周袋深度的增加,疾病进一步发展及牙齿丧失的风险性呈现显著增高的趋势。

  牙周翻瓣术是目前治疗牙周炎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牙周手术[11]。牙周翻瓣术可利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将牙龈与其下方的组织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形成牙龈组织瓣,充分显露出病变部位的根面及牙槽骨,为清创治疗提供入路和可视性[12]。手术有利于将菌斑牙石和病变组织予以清除,可将部分袋壁切除以减少或消除牙周袋的深度,通过暴露牙槽骨利于修整、彻底进行根面平整,去除感染性软硬组织和牙骨质,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13]。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