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观察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3 18:09

摘要:

[摘要] 目的 研究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 年 10~1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26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3 例。对

  [摘要] 目的 研究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 年 10~1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26 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3 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9.84%(χ2=3.97,P<0.05)。 结论 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偏头痛;加巴喷丁

  国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近2000万头痛患者突发性瘫痪,800万人因头痛病不及时治疗导致抑郁甚至自杀。我国头痛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7.7%~18.7%,偏头痛是临床头痛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在全世界约有6亿偏头痛患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1],而临床单用加巴喷丁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探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 10~11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26 例,每月偏头痛发作5次以上,持续时间>72 h,偏头痛发作后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加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符合2004年国际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2]。将确诊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35例; 年龄20~75 岁,平均(40.3±10.5)岁;头痛类型:先兆头痛19例,无先兆头痛44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6~72岁,平均(36.3±11.2)岁;头痛类型:先兆头痛 23例,无先兆头痛40例。比较两组患者组成数据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方案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62) 治疗,初剂量为300 mg/d,1次口服;第2天剂量为600 mg/d,分2次口服;第3天剂量为900 mg/d,分3次口服,第4天维持此剂量,然后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给予丹珍头痛胶囊(青海益欣药业,国药准字Z20025871)1.5 g,3次/d;嘱咐患者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详细记录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及治疗研究结束后的头痛程度分级、发作频率和相关伴随症状,并严密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必须检测肾、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严密观察,3个月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完全消失,3 个月内未见发作;显效:治疗4周后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内发作次数比以前减少>80%;有效:治疗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内发病次数比以前减少50%~80%;无效:治疗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3个月内疼痛发作次数比以前减少<5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 SPSS 1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69.84%(χ2=3.97,P<0.05)(表1)。

  表 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3.97,*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对照组为 1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P>0.05)(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1.28,*P>0.05

  3、讨论

  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可有或无先兆症状,常有伴随症状。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涉及血管、神经、血管神经多种机制。偏头痛患者的血黏度增高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 5-羟色胺、组胺、二磷酸腺苷及儿茶酚胺、花生四烯酸等物质,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血栓素又可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从而诱发颅内外血管的张力改变,导致偏头痛发作,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可改善偏头痛症状。目前,国内外防治偏头痛的药物很多,如麦角胺制剂、普萘洛尔、苯噻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但因服药周期长、不良反应大都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增加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加巴喷丁作为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的常规治疗,并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降低发作频率方面效果良好[3]。加巴喷丁已知的作用机制有:①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作用;②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的抑制作用;③对γ-氨基丁酸(GABA)介导传入通路的抑制(这样减少了兴奋性传入信号),引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效作用在脊髓和大脑水平);④可增加 GABA 的合成,减少 GABA 的降解,但更多的证据倾向于对 NMDA受体和钙通道拮抗两种机制;⑤可与中枢神经元突触前P/Q型电压依赖钙离子通道α2、δ亚单位结合,以抑制细胞的钙离子内流,达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或谷氨酸释放[4]。国外研究报道,加巴喷丁主要是通过GABA的增强作用而治疗偏头痛的急性发作[5]。加巴喷丁对许多常见受体位点无亲和力,如苯二氮䓬类受体、谷氨酸受体等;与大脑皮质外层和海马神经元中钙通道的α2、δ 亚单位结合,而神经元的钙通道在外周受损时上位调节,其开放与发生痛敏有关。加巴喷丁通过抑制钙通道而减少神经元的钙离子内流,进而减少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有助于防止中枢敏感化的形成。另外,加巴喷丁的作用也可能与GABA、突触前 NMDA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脊髓 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腺苷A1受体有关。加巴喷丁口服易吸收,2~3 h达峰浓度,其生物利用度与剂量呈反方向变化,如单次口服 300、600、1600 mg 时生物利用度约为60%、40%、35%。食物对加巴喷丁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只有轻微影响。加巴喷丁不诱导肝药酶,在人体的代谢不明显。虽然有报道,在偏头痛发作频率方面至少可以降低达一半以上[6]。在临床观察中,加巴喷丁如果长期使用将会使耐药性增加,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