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教学生活化,构建活力课堂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4 15:47

摘要: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只有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才能彰显出活力与美感,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种情境,以多媒体、音乐、小品、故事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起情感体验,促进知识内化,达到知行统一。
  例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人教版九年级)时,我紧紧联系发生在我们当地的重大事件:2010年9月21日发生在我市马贵镇、深镇镇、大坡镇等山区的特大洪水灾害。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当时的灾情,同时请同学讲述当时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看到这些悲惨画面,很多学生情绪激动,双眼闪着泪花。我激动地提出问题:“面对这个特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去承担责任?”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发言:到灾区去当志愿者;成立募捐小组,进行募捐活动,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有的同学倡议写宣传标语,出灾情专栏墙报等,纷纷表示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做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代。
  通过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去感受、体验和探索,学习做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二、充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感受生活
  新课程要求“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经常让学生收集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充分利用这些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以真实的社会生活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例如,《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人教版九年级的内容,如何使学生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如何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如果纯粹由教师收集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或由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对教师的解说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以合作的方式利用双休日分别收集城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环境等方面的材料,指导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做成PPT,然后在课堂上每小组推荐两个同学出来对本小组得到的成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并给予介绍说明,再进行课堂讨论:从房屋建筑方面看,农村的小楼房比比皆是,城市到处是高楼大厦,建筑越来越漂亮;从通讯方面看,电话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移动电话,街头田间,都有使用移动电话的身影;环境方面,人们生活环境越来越有改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讨论中,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积极投入,我只是充当了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表演、积极参与的舞台,既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又丰富、扩展和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三、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社会
  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是思想政治课的特色和活力所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生活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生活是教学的源泉,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鲜活的、生动的社会热点话题引进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关注生活。
  例如,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人教版九年级)一课时,我通过再现生活情境等各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如何进行合理消费后,提出几个消费领域经常出现的热词:房奴、车奴、卡奴,请同学解释其意,热词一提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发言,我接着设置了一些问题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你是如何看待“房奴、车奴、卡奴”这一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花未来的钱,圆现在的梦”?当贷款买房买车、刷信用卡提前消费成为当今社会的时尚,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的观点是否相矛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火花被再次点燃,课堂立刻沸腾起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刚学到的知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有个同学发言说:“我家就是房奴,爸妈三年前贷款在城里买了房,从此我爸的工资被用来偿还贷款,我妈的工资则负责日常生活开支。我觉得我家的消费水平下降了,生活质量也下降了,以前每年暑假爸妈都会带我去旅游,可现在,三年都没去过了。所以我觉得我家贷款买房不够理性,是不合理消费。”也有同学说:“我觉得如果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提前消费也未尝不可;就买房来说,新闻上天天都说房价是一直涨的,现在不买,到以后想买时,房价可能更高了,买房会更难。我爸妈说买房是一种投资,房子是可以保值的,现在买了,以后可能可以大赚一笔呢!”……讨论的结果尽管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但至少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生活经验,感受了许多生活中各种现象,所以对于学生的发言,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课后继续探讨,主动探索生活,实现知识的迁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生活,关注生活,获得更多体验及知识。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走进生活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指出:“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思想政治课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完《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人教版九年级)这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1)了解自己生活的村庄的垃圾状况;(2)说说乱丢垃圾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提出如何正确处理农村垃圾的有效措施。我指导学生们完成分组、分工,如何设计实施方案,然后放手让学生开始实施。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有制作专题图片展示的;有制作成PPT展示的;有充分利用课堂的宣传栏出专题墙报进行环保宣传的;有合作撰写调查报告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参与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环节基本上都是学生独立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
  以上课例表明,教学生活化是构建有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生活的元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生活,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质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观念提要》编写 2001年5月
  2、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11年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第3版 2012年7月第7次印刷
  4、《思想品德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第1版
  5、孙建华 《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3)
  6、吕宗涛、尹基峰《紧扣“七个点”提高课堂实效》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4)

7、李家明 《让政治课堂洋溢生活的味道》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8)
8、网络文章:
(1)http://www.doc88.com/p-743861396313.html
余贵红《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运用与思考》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http://wenku.baidu.com/view/53b9f9ded15abe23482f4d3a.html
张颀《提升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201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