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网络文化境遇下的高校廉政教育:处境与路向

来源:UC论文网2019-02-24 07:59

摘要: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高...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1]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的党建工作更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狠抓作风建设,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2]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需要积极开展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社会环境新要求的廉政教育,充分凝聚高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构建了一个新的“拟态”廉政文化教育环境,对于传统的廉政文化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考验着广大师生对廉政文化的接受能力。因此,把握网络文化下高校廉政教育的现实处境,明确网络文化下高校廉政教育的推进路向,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高校廉政教育的内涵


  (一)廉政教育


  廉的本意是“清白、清洁”,在政治学上主要取其“正直、公正”的含义,人们使用“廉政”时,主要指为政清廉或廉洁的政府。我国廉政的实质是以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则是引导人类思想、积极有效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途径。廉政教育则是以“廉”和“政”为主要内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指一个社会或阶级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廉政认知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感化、教化方式,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以提高受教育者对廉洁从政的认识,并将廉洁意识转化为实际廉政行为的过程[3]。


  (二)高校廉政教育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廉政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工作,对整个国家的反腐败工作以及提升大学生廉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与预防腐败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效果直接关系到廉政教育目的的实现。高校廉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有廉政教育理论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针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廉洁从政教育,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促使其坚持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名利观、地位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合理对待公共资源、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与关系,自觉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情操,逐步形成“教育为重点、制度为主导、监督为保障”的高校廉政教育体系。


  二、网络文化境遇下高校廉政教育的处境


  网络文化是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典型科技文化,代表着人们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成果,也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沟通交往、休闲和娱乐等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以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总称。网络文化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互动性、超时空性和及时性的魅力,已经并将持续深刻影响着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一)网络文化境遇下高校廉政教育的机遇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拓宽开展廉政教育途径。传统廉政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方式开展,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多是被动接受廉政意识的灌输,难以主动参与其中。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普及,网络信息的开放和快速地传播,为高校廉政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途径。网络文化的高度发展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资源交换的新渠道和信息共享的新平台。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廉政教育突破了资源的限制,不再局限于书本、报刊、杂志等传统的教育资源,而更多地是通过数字化网络获取最新资讯,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的互动性,以更为平等和交互式的教育方式代替了传统教育中的灌输、说教等方式。基于网络的高校廉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没有明确的划分,可以根据教育需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互动性,高校廉政教育突破了物质资源、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将传统被动式的“硬教育”变软变活,拓宽了开展廉政教育的新途径。


  网络文化的超时空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加强廉政教育的影响力。由于教育信息渠道的约束,传统廉政教育在教育时间、教育地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相对固定,缺乏对不同主体教育的针对性。而网络文化的超时空性,使得高校廉政教育突破了原本办公室或教室等狭小的教育空间限制,解决了教育信息渠道不畅这一难题,为廉政教育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教育空间,打开了廉政教育的新局面。此外,网络文化的及时性,使高校廉政教育方式已经从传统单一的谈话、课堂式教育,逐步向多样化、多渠道的教育方式转变,教育的内容也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和传播。网络文化下的高校廉政教育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资源的限制,而且其教育内容也能够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以网络为媒介,可将传统的课堂教育空间拓展为更具实效性和广阔性的教育交流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教育的影响力。


  (二)网络文化境遇下高校廉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的廉政素养有待提高。作为管理者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是廉政教育的关键点,其廉政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廉政建设工作的成效;教职工作者作为廉政教育授业解惑的主体,是廉政教育的重点,其廉政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廉洁教育的成败。网络文化境遇下,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与教职工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但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复杂性、虚拟性与开放性为部分高校领导干部提供了隐蔽、自由的腐败空间,使部分高校领导干部未能有效地获取、辨别和加工正确的教育信息,抵御网络文化的不良成分,在廉政建设中暂时被“权与钱”的交易、“权力至上”的价值观蒙蔽了双眼,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带来的“舌尖上的腐败”频发,招生就业工作、科研教学以及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腐败屡见不鲜,对个人信誉、学生教育以及高校的声誉都造成严重影响。高校廉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4]。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主要采取集中式、小空间和小范围的会议、谈话、授课等方式。目前单向灌输的高校廉政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和选择的需求。与此同时,传统的高校廉政教育往往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学习,教育内容教条空洞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有甚者,目前部分高校存在谈话式教育沦为形式主义的问题,而网络教育的广泛运用能够使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更加便捷、简易地接受教育信息,传统的高校廉政教育正面临着转型的巨大挑战。网络文化下的廉政教育促进了党员领导干部接收教育方式的转变,使得他们更愿意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廉政教育要大幅调整和更新教育手段,提高高校廉政教育的实效。


  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健全的高校廉政教育体制机制是高校廉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高校基本的管理模式是“党委治教、行政治校、教授治学”[5]。新形势下,许多高校在招生、基础建设或者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自主性较高,财政收入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拨款向社会募捐、企业赞助、学生缴费加财政拨款等多渠道集资转变,同时许多高校党员领导干部除担任管理职务外,还兼职带研究生或从事教学工作。而当前许多高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体制机制,高校廉政教育与建设体制滞后,加上监督机制防线不健全,内部与外部监督出现漏洞,流于形式,为极少数领导干部和教师趁机贪污、受贿、学术造假提供了可能。与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相比,网络利用传播媒介创造了一种“拟态”的育人环境,并通过联机的方式对现实环境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使高校廉政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高校党员干部及教育工作者作为较为广泛接触网络的群体,易受网络垃圾信息的腐蚀,出现学术造假、贪污受贿、挪用科研经费等现象,网络环境中复杂的、多元的信息来源,对高校廉政教育的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阻碍,也对当前高校廉政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网络文化境遇下推广高校廉政教育的路向


  (一)丰富教育载体,增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与教师的廉政意识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实施廉政教育,需要选择受教育者最熟悉、最擅长、最易于接受的形式。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对传统教育中的封闭性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使得高校廉政教育更趋于崇尚文化交流和思想互动,因此要尊重党员领导干部在接受廉政教育观念上的自主性,广泛利用校园BBS、微博、QQ、微信等新型教育载体,充分激发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致力于借助高校廉政教育的网络公众平台,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多方位、多维度的交流活动,充分了解和把握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对廉政教育的看法和思想动态,提高高校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引导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廉政观念。


  (二)跟进教育内容,加强高校廉政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文化时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新的变化、新的元素、新的特征、新的要求层出不穷。高校廉政教育也必须顺应这一文化特征,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受教育者的需求充实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这就要求网络文化下高校进行廉政教育一方面要采取贴近网络文化特征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在教育内容设计上更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避免出现教育方法刻板、陈旧,教育内容抽象、脱离生活的现象。努力将廉政意识、廉政规范、廉政精神等融入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中,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积极融入时代元素,切实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使受教育者感同身受,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及廉政文化认同感。


  (三)创新教育形式,提升高校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多样化的网络廉政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廉政教育的渗透力、吸引力,提升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廉政教育形式单一,大多以传统的说教方式为主,而廉政教育内容的传播渠道也相对较少,相关廉政教育网站内容陈旧、信息更新不及时,也少有人主动通过网站学习,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主动教育意识不高,积极性不足。因此,高校廉政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方式,综合运用部分灵活自由、互动性较强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媒体教育方式,包括QQ、微博、微信等,传播廉政知识,让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拓宽廉政教育渠道,丰富廉政教育形式,提升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及渗透性作用[6]。


  (四)优化教育平台,提高高校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立体化的网络平台为高校廉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既能够借助手机短信、聊天软件等定期向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普及廉政学习的相关讯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的效率,还可以建立廉政教育的讨论群,实现廉政教育的互动交流。此外,构建专门的高校廉政教育的网络平台,有助于推进高校廉政网络教育的集中化、规范化和专业化[7]。高校纪检部门与各院级党支部可以依据廉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评测,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提高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适应的廉政新媒体平台,将廉政教育的方针贯彻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保障廉政教育的针对性。


  (五)完善监督体系,健全高校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廉政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切实改进高校廉政教育需要完善监督体系,健全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党委领导、纪委协调、各教师积极配合的领导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使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职工廉洁从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使者的积极作用,鼓励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责任诚信、严谨有为,依托高校网络文化廉政体制机制的建设,促使反腐倡廉工作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廉政建设稳步向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