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嬗变与创新

来源:UC论文网2018-10-24 08:37

摘要:

  摘要:宏观视域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要求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发生多维度嬗变,以迎接现代社会对翻译教学的挑战。高校外语教学的核心路线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翻译学习规律,重设翻译教学...

  摘要:宏观视域下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要求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发生多维度嬗变,以迎接现代社会对翻译教学的挑战。高校外语教学的核心路线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翻译学习规律,重设翻译教学课程。在时代的召唤下,编制最新最专业的翻译教学材料,而且还要不断引进新的翻译教学理念,构建创新型的翻译教学体系,实现中国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特色性发展。研究表明,宏观视域下外语翻译教学的再创新是中国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宏观视域;全球化;翻译教学课程;翻译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赵淑梅,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俄国教育史、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文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世界各国的距离似乎缩短了,“地球村”也随之出现了。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各国间经济的交流,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交流程度不断加深,随之而来的是语言不通带来的交流障碍,有效解决语言翻译问题将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除了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也亟须解决语言翻译问题来解除限制其发展的桎梏[1]。外语翻译人才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最急缺的人才,高校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的重担,尤其是翻译专业更是备受关注,但是培养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不能只靠翻译专业的教学,高校外语翻译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无法替代的使命。


  一、宏观视域下高校外语翻译教学顺应时代需求所发生的多维度嬗变


  1.顺应市场和职场的实际需求,翻译教学所传授的学科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高校开设外语翻译教学,培养外语翻译人才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而社会的各个行业都需要外语翻译人才,只是不同的行业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同而已。由于受到高校学术氛围的影响,再加上学生日常接触的领域有限,大部分学生擅长政治、经济、文学、管理等大众化领域的翻译工作,喜欢理论性较强的工作,而缺乏对医药、机械等技术性较强领域的热情[2]。顺应市场和职场的实际需求,高校翻译教学所传授的学科领域应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以满足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尤其要进一步注重机械、化工、医药等技术领域翻译工作的开展,培养出能胜任专业化工作的优秀外语翻译人才。同时,利用机械等专业学生熟悉本专业知识的优势,可以从这些非翻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一部分爱好翻译的学生进行培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外语翻译情境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教学突破传统开展实践性教学。外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领域与现实场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只在学校学习翻译理论与翻译书本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应该走进社会各行各业深刻体会翻译工作,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内涵,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提高外语翻译能力。高校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的合作,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翻译工作能力,而且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迎接现代社会对翻译教学的挑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新模式


  1.开展双语语言教学,坚固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提升翻译应变能力。优秀的翻译作品不仅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原文内涵,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第二语言的运用,而这些都离不开双语语言基础知识。扎实的语言知识是翻译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学生获取翻译自信的保障。大部分学生在接受统一的高等教育之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背景下接受不同层面的外语学习,导致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系统性地开展双语基础知识教学尤为重要。双语基础知识是翻译学习的基础,若基础语言知识达不到一定的要求,那么学生将无法按照要求完成翻译任务,即使勉强完成翻译练习,译文也往往显得晦涩、生硬以至毫无美感。加大语言性训练,夯实基础语言知识,是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发生嬗变的第一要务。


  2.引入汉语和外语文化教学机制,开展母语和外语文化修养提升活动。语言是文化的缩影,文化是语言的升华,文化与语言息息相关,文化要依靠语言来传达,语言要靠文化来支撑。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是一门语言性的教学,涉及母语和外语两种甚至多种语言,而且需要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理解、转换和升华。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信息,确保翻译在语言和文化中同时生根发芽。引入双语文化教学机制,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了解和领悟文化内涵,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洞察和感悟语言的魅力,进而创作出内容正确且语言优美的译作。外语翻译教师可以借助语言讲解、情景设置、文化活动和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文化修养提升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其他民族的信仰和价值取向[3]。


  3.导入多学科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多项思维,提升综合翻译素质。高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开启了社会进步的新篇章,社会卓越性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不仅仅需要专业性的翻译人才,更需要具有跨学科知识的翻译人才。随着社会多层面的发展,外语不再只是一门孤立的语言学科,而是渗透在其他学科领域的一把万能钥匙,仅仅掌握外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英语和其他学科融会贯通起来,学会从外语的角度和思维处理不同学科的知识[4]。不同学科的融合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外语语言知识,还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多项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尽可能地了解所有事物的来龙去脉,全方位地了解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翻译材料。多学科模式的渗透、多角度思维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翻译素养。


  三、重新设置翻译教学课程,编制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专业翻译教材


  1.明确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编制不同职场领域需求的教学材料。高校外语翻译教学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否则教学将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失去正确的方向,但是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又具有其特殊性,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文史类到理工类、从传统领域到新兴领域都有所涉及,这就要求在进行不同领域的教学时,要结合该领域的特点和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完成翻译教学任务。


  2.依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为根本,制定有针对性的专向性材料。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其擅长的学科领域也不同,要想激发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翻译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外语翻译潜能。翻译教材是学生学习翻译理论和掌握翻译技巧的重要辅导材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为直观的导向性作用,在高校外语翻译教学之初要充分意识到翻译材料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在编写翻译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专业差异性、翻译材料的时效性和难易程度以及教材本身的系统性,同时加大教材的编写力量,增强教材的研究深度,力争编创一系列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融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翻译教材。


  3.审时度势,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选择适合且适宜的翻译材料。市场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性目标,高校外语教学应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改革。时代是教育进步的助推器,教育是时代前进的缩影,高校教育应审时度势,准确把脉时代发展的方向和社会进步的节奏,然后再结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创新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机制,架构翻译教学桥梁,促成高校翻译教学的飞跃性发展。传统的翻译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翻译练习的数量,而忽视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6]。翻译教学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最直截了当呈现的就是翻译材料,翻译材料是学生了解世界和呼吸时代气息的窗口。恰当选择适宜的翻译材料是高校翻译将时代发展要求展现给学生的最佳路径,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翻译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引进先进的外语翻译教学体系,实施创新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1.借鉴西方先进的外语翻译教学体系,并实现与中国翻译教学的国际融合。西方外语翻译教育发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外语翻译教学机制。西方高校的翻译教学机制不但具备先进的翻译教学理念,而且具有完善和成熟的翻译教学步骤。此外,西方翻译教学的成就也非常显著,这些都是值得中国翻译教学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翻译教学置身于中国社会大环境下,也要有自己的背景和特色,中国翻译教学要在勇于借鉴西方翻译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西方与中国翻译教学的融合,探索真正适合中国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发展之路。西方外语翻译教学的思路比较开阔,不仅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接受翻译培训,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走进翻译课堂,积极学习外语翻译课程,还能参加翻译教学的专向性训练[7]。翻译教学突破专业的局限,将更多的学生吸引进来,在激发学生外语翻译兴趣的同时,也切实提升了翻译人才培养的效能,满足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2.导入情景再现式的外语翻译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注入新活力。外语翻译教学是一种语言性的教学,而语言依赖于实际情景而存在。翻译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架构语言场景,实战性地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情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对传统翻译教学限制形成突破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将多媒体引入到翻译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图片和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刺激学生对实际场景翻译的感官感受,提升学生的现场翻译反应能力,同时也为翻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使翻译教学摆脱枯燥无味的现状[8]。此外,情景再现法丰富了课堂翻译教学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翻译能力。多元化的翻译模式是翻译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翻译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不断探索新的翻译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寻求新的突破,将最大限度地提升翻译教学的教学质量,开辟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新篇章。


  3.努力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性翻译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翻译活动提升翻译能力。在翻译课堂上,学生主要学习翻译理论知识,而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能力的重要路径就是学科实践活动。设置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翻译平台,营造积极的翻译氛围,提升学生翻译的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和校外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这对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个极大的帮助[9]。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性的翻译活动,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翻译带来的快乐,提升自身现场翻译的能力,实践又是检验学生翻译能力的试金石,尽可能多地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翻译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优秀的翻译人才[10],进而为毕业后走上翻译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