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正文

当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8-09-20 08:55

摘要:

  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矛盾特征:在认知心理上表现出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而在认知状态上则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形...

  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矛盾特征:在认知心理上表现出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而在认知状态上则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对于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大学生;


  作者简介:马宁,北京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讲师。(北京102206)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


  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首先就要研究他们的认知心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呈现出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特点。


  大学生在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知形势与政策时潜意识中愿意向群体看齐,在关注热点和主要观点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大学生之所以在认知心理上呈现出趋同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是受到集体生活的影响。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都是生活在集体之中,集体生活中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使学生对形势政策的认知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容易在学生中形成思想热点。处于集体中,同学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交流、互相影响,各种信息的传播在集体中呈现出了迅速、及时、波及面广、影响深刻等特征,容易形成集中的热点。其次,它会使学生的情绪表达趋向一致。大学生集体中的舆论、风气、规范等会对学生潜在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容易形成“共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易达成一致。所以,当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形势政策时,就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不一致时,群体中潜在的心理压力便会促使他们改变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并尽量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领域的独立性,从积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创造性,从消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叛逆性。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在分析问题时敢于打破常规,想前人之未想,容易产生许多新的观点,一旦加以合理引导,就会转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建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基础之上的叛逆性又使大学生本能地排斥任何理论说教,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容易形成许多过于偏激的观点,从而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习惯于独立地、批判地看待,并依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形势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认识本身就带有不自觉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而言,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生所关注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信息,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介绍;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得不到正确合理的解释。


  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这两个特点,一方面,通过加大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统一的舆论场,引导大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另一方面,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点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知过程: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


  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之后,就开始了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既不是匀速直线上升也不是匀速水平推进的,而是同时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矛盾特性,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呈现出波浪式推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矛盾运动。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已经不再满足于感性层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理性认识,表现为认识的深刻性。二是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但由于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一旦形成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某种认知,就很难改变,从而表现为某种思维定势,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教条主义的束缚。而导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表现出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长期以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经过多年的思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的新闻传媒是党的喉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致性使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也相应地表现出稳定性的特征。三是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身心发育渐趋成熟,基本上能够做到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入分析形势与政策问题。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上的多变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关注的兴趣点经常会改变,这种改变往往与社会热点的改变相一致。二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具体问题的看法也会经常改变,这种改变与社会舆论的导向密切相关。三是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呈现出某种灵活多变性,他们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不愿遵循既有思路,主观随意性较强。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变性从根本上讲是由大学生认识结构的不稳定造成的。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立场、观点、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总是随着形势政策信息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摄入信息量的增加,随着自身实践经验的累积,不断地曲折反复。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在不断地反复知识过程中,也会逐渐改变其既有的形势与政策观念,特别是当他们自身经历了社会实践后,更会结合亲身体验,不断地深化认识或者改变已有的观点。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呈现出的稳定性特征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思维定势和教条主义的倾向,注意发挥大学生认知过程中灵活多变性的一面,鼓励大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多角度分析研究形势与政策问题。要针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多变性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国计民生问题,培养他们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敢打敢拼的实干精神。


  三、认知状态: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状态是指大学生在认知形势与政策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动或被动的程度与趋势。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方面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状态,这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状态上的主动性是指大学生总是从个人立场观点和兴趣爱好上选择性地了解形势与政策。一方面,大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情况下会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部分形势与政策信息予以关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则跳过不看;另一方面,大学生总是倾向于选择支持和自己立场相一致或大致相同的观点,对与自己观点不同甚至对立的信息则兴趣不大。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状态上的被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所有在校大学生都必须要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二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由教育主管部门设定,不能由大学生自由选取;三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必须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无论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对此都不应有任何质疑;四是有些高校还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指定了参考书目,有的还规定了教育的形式,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无法选择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大学生的政治认知都要受到社会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他们接受的只是社会的主导政治观,不能自由选择,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正确认识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状态上呈现出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科学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在开展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向大学生灌输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二是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时必须要适当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在综合平衡中把握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避免走极端。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