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信息技术论文 > 正文

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启示

来源:UC论文网2018-08-11 08:28

摘要:

  摘要:201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国家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该文通过对英国、日本、美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们共性发展的规...

  摘要:2010年前后,在世界范围内,一些主要国家对本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展开了新一轮改革。该文通过对英国、日本、美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总结了他们共性发展的规律与特征,课程实施形态分为学科课程和整合课程两种,具体为分科、合科、融入、工具四大类,并且出现了在低年级设置独立学科的态势;课程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价值与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个人价值;各国家课程目标虽有不同理解,但总体指向综合的、全面的信息素养培养;课程内容呈现出向STS发展的趋势。最后基于上述综合比较,提出了对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国际比较;最新动态;


  作者简介:董玉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dongyq@nenu.edu.cn)。作者简介:刘向永: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lxynenu@126.com)。作者简介:钱松岭: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qiansongling@sina.com)。


  在2010年前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分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均开展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新审视。在对英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最新动态研究基础上,我们对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形态、课程价值、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并且基于整体比较结果提出了对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变革的借鉴建议。


  一、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形态


  1.国际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实施形态


  本研究在考察了世界各主要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状况之后,认为其基本实施形态通常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整合课程两种,而这两种基本形态,可分为分科、合科、融入、工具等四大类具体实施形态。


  学科课程就是单独地在课程体系中设立信息技术(信息)学科或者计算机科学学科。从全世界中小学课程体系来看,学科课程又可以细分为“分科”和“合科”两种:“分科”就是完全独立设置学科,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科目之一,教师相对独立承担该学科教学;合科则是不完全独立设置学科,与其他相近学习内容合为一个教学科目(作为部分内容)。


  整合课程就是指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并不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形态又可以细分为“融入”和“工具”两类:“融入”就是将相关部分作为知识单元或知识点出现在其他科目中;“工具”则将相关部分不作为学习对象,只是强调作为学习工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


  学科课程与整合课程形态并不是完全对立、非此即彼的,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实际国情选择适当的实施方式。我们将几个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形态总结如表1所示。例如,日本中小学信息课程主要有四种途径,一种是独立学科,即高中设置独立的“信息”课程;一种是合科,在初中“技术·家庭”科中的“技术领域”中设置了“信息技术”部分;还有一种是融入,综合学习时间、社会、公民等学科中也有所涉及信息教育的内容;再有就是作为工具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应用。


  2.世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形态发展趋势


  在低年级学段独立设置学科是世界各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典型代表为英国,小学至高中都开设。日本、俄罗斯、希腊[1]、德国[2]等国也在积极尝试在小学、初中阶段独立设立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美国也出现了独立设科的呼声。日本生驹台小学从2004年起持续三年开展了从小学1-6年级的“信息”教育。从1年级的接触计算机开始到6年级自己制作网页发表信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着完整体系的信息教育学习[3]。日本玉川大学的堀田龙也教授在2002年就组织相关人员讨论信息学科向小学延伸的问题[4]。


  二、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价值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什么”以及“怎么教”都必须以“为什么教”为前提。为此,在进行具体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之前必须要首要厘清信息技术课程价值问题。从各国论述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来看,主要是从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来阐述的。


  1.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信息科学与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日本国家e-Japan、u-Japan,i-Japan等国家信息化战略中无不将中小学信息教育作为实现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将其视为实现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也认为计算机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为计算机科学支持着技术部门为国内经济发展和其他经济部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经济部门依赖具有创新、高技能的计算机科学毕业生。计算机联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如维护数字化设施、选举投票、保护国家安全等许多问题都依赖于计算和具有计算专业技能的工作者[5]。


  2.信息技术课程的个人价值


  日本强调信息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提供保障。日本颁布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在“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时代,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与态度得到重视。在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为了实现自己的责任以及在与他人的切磋交流中发挥作用,需要具备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了使已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等不落后于时代,则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信息运用能力等是实现前述内容的基础,决定了信息课程的价值所在[6]。美国计算机协会(ACM)认为计算机科学教育的个人价值在于学生获得更深层关于计算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来融入生活、学习。


  三、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价值的反映。根据不同国情,各国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也各有侧重,具体内涵会有所不同。但是指向培养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中个性发展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即总体而言,多数国家还是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1.日本高中信息教育课程目标


  2013年4月开始实施的日本高中的“信息”课程包括“社会与信息”和“信息科学”两个科目。在新的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中普通学科信息的学科目标如下:要让学生通过普通学科信息的学习具备将信息及信息手段运用于实践的知识与技能,对信息要持有科学的观点与见解,能够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培养学生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能力与态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运用能力,因为这是信息化社会成员的基本素养[7]。从这里可以看到,日本信息教育的目标是围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展开的。


  2.英国中小学Computing课程目标


  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从计算机科学到IT、ICT,再到Computing,其教育的理念目标也在随着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而变化。高质量的Computing教育能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来理解和改变世界。计算与数学、科学和设计与技术等深度关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视角。计算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学习信息与计算的原理、数字系统如何工作以及如何通过编程使得这些知识得以使用。基于这些知识与理解,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造程序、系统等。计算教育也能确保学生具备数字素养,让学生应用并通过ICT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以适应未来工作,并成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参与者[8]。


  3.俄罗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目标


  俄罗斯的信息与信息交流技术的课程目标包括基础普通教育阶段与中等普通教育阶段。


  基础普通教育阶段“信息与信息交流技术”的课程目标如下[9]:(1)掌握知识:掌握构成信息学、信息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模式等科学概念的基础知识;(2)掌握技能:培养借助计算机和各种信息与交流技术手段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活动并分析其结果的能力;(3)发展认知兴趣:通过信息交流技术手段发展认知兴趣、智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责任感:培养对信息的责任感,考虑传播信息时产生的法律和道德方面的问题,对所获信息要有原则性的选择;(5)培养熟练技巧:在日常生活、完成个人和几天项目及学习活动中,继续开发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运用信息交流技术的能力。


  中等(完全)普通教育“信息与信息交流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学习“信息与信息交流技术”课程的学生应该掌握反映世界现代科学情况的信息成就、社会、生物和技术系统信息过程作用的基础知识体系;掌握运用、分析、改变实际客体和过程的信息模式的能力,同时运用信息和信息交流技术(包括在学习其他学校课程时);通过在学习不同教学课程时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技术的方式,发展认识兴趣、智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对遵守信息活动道德和法律准则的负责态度;获得在个人和集体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4.韩国中小学ICT教育的目标


  韩国ICT教育的总目标是[10]:(1)培养学生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能力;(2)熟练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方法来习得收集、分析、加工、生成、交流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信息伦理的实践来应对信息社会中正确的、能动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的信息教育课程目的在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英国的Computing课程更加突出了以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的信息科学;俄罗斯在继承其信息学教育的传统之上,注意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方面内容的全面培养;韩国则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以及学生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方面。概括起来,各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无不体现着以STS为取向的、综合性的、全面的信息素养。


  四、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什么?综合各国内容,我们发现包括计算机科学在内的信息科学内容,培养信息社会公民责任的信息社会学课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比重不断加强,原本以信息技术内容为主线的课程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信息技术需要科学为技术提供新的“技术原理”,信息技术的这样一种发展特性,使得信息科学变得格外重要,如英国Computing课程、美国ACM的中小学计算机科学标准中对计算机科学的强调。可以说,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总的趋势是向着STS(信息科学,即InformationScience;信息技术,即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社会,即InformationSociety)的架构不断丰富的,如表2所示[11-1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脱胎于计算机课程,经过不断发展,课程中信息社会学、信息科学的内容不断加强,以STS为特征的综合化趋向愈发明显,走向信息或信息学教育是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五、启示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形态多元丰富。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领域不断扩展变化,各个地方政府对其理解以及具体的社会需求也不尽相同。这样丰富的形态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无疑极具参考价值。


  1.充分认识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全体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面对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今后一段时期势必也应该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他们在未来信息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之需要。


  从长远看,学科课程和课程整合两种方式共同强调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必然选择。就我国当下状况而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学科课程和课程整合两种方式进行实施,以前者为主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一个恰当的思路。但同时一定要积极改进课程整合方式的条件和效果。学科课程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学生,课程整合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教师。同时,从小学开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从小学开始设置独立学科课程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意义重大。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学习内容必须改进


  当年出现“课程取消论”,不是完全的空穴来风,甚至有一定“道理”。因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操作层面的信息技术(媒体)并有利于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中。美国至今未能普及学科课程而主要通过整合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英国正在大力度改进原来的ICT课程(强调数字素养、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关闭”的是操作层面的信息技术(媒体),而“重启”的是基于STS的综合性信息教育课程。日本本世纪独立学科起步就称为“信息”,俄罗斯基本理念一直是“信息学”。在我国早期曾发挥积极意义的以计算机和网络操作应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在现阶段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的内容应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与深化。即从原来的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扩展为以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为主,适度涉及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学的相应内容,并且在高中阶段适当加强内容深度。


  3.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条件保障


  在对世界各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成功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都有相对完善、充分的条件作为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与保障。为了保证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建议如下:(1)制定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标的研制工作,出台有关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政策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落实等。(2)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如从制度上保障教师的专业身份及其相应的待遇等;通过高校培养、在职研修等确保数量合理、质量达标的专业教师队伍;建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地,确保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师达标任务;探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证制度,推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等。(3)完善设施、设备。设施、设备是深化课程发展的物质基础。如制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施与设备配置标准;利用专项经费、通过规范招标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施与设备配置;指导教师有效使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施与设备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