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应用转型语境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思考

来源:UC论文网2018-05-28 10:01

摘要:

  cscd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难的,那么什么是cscd论文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cscd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cscd)。它是分析国内科学技术活动的...

  【摘要】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课时压缩、教法僵化、教材不适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现状,提出改革方案,认为要做好专业定位,灵活教法,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古代文学;教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147-01


  一、现状


  古代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目前,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与建设面临瓶颈,其边缘化、弱势化现象较为明显。“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古代文学课的定位多是服务于语言的研究,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古代文学课自然是为学习语言而设置的课型。”[1]基于这样的认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定位较为尴尬,教学内容庞博,而课时却被不断压缩。学生亦多认为其与就业关系不大,又兼教材选择过于专业、教学方法单调等方面的问题,对本门课程热情不高。


  二、对策及思考


  在学科应用转型背景下,古代文学课程亟需突破。应当明确学科性质,做好专业定位,增强古代文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灵活教法,强化认知,提高学生兴趣。


  (一)明确学科性质,做好专业定位


  古代文学课和语言课、文学鉴赏课均有区别,它承载了古代文学的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审美,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课,担负着人文教育功能。“文化课传授的则是知识,它培养的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而不是技能本身。”[2]而人文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教授任何特定职业所需,而是为所有职业的共同点奠基”。[3]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进行以古代文学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品鉴经典,传达文化美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增强专业系统性,改善教法


  如何提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教学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在了解课程性质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适当降低难度,增强系统性,凸显经典。考虑到课时量压缩和本专业的“国际教育”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适当降低难度,在强调系统性的前提下,以文学“经典之最”为讲授重点。此外,适当渗透类同特征的文学文本,避免面面俱到但泛泛而谈。


  2.灵活教法,激发兴趣。应用转型背景下,学生往往更多考虑实用性,对讲授为主的古代文学课缺乏兴趣。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多种尝试,采用经典新编、诗词串烧、“飞花令”、朗读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每个班分设4-5个学习小组,每次任务均由小组成员合力完成,根据完成情况打分计入平时成绩。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实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1)小说、戏曲新编。讲授各时期文学时,每组选择一部作品,先撰写读书报告并进行课堂讨论,对作品进行品鉴。然后对作品进行改编,并在课堂上进行展演,可采用微视频、当场表演等形式。如讲授元代文学时,各组选择了《单刀会》《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倩女离魂》等经典篇目进行新编,精心搜集资料,研读人物形象,撰写剧本,制作PPT,配以各种音效、视频以及服装、佩剑等道具,课堂效果热烈。这种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加深了他们对经典作品的理解。


  (2)诗词串烧。古典诗词情韵俱佳,具有极强的文学美感与文化穿透力。但单调的背诵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尝试让学生选取特定的主题如“送别”、“相逢”、“思念”、“爱恋”、“爱国”等,每组按照所选取的主题搜集相应的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不限中外,也可自创),然后制作微视频作为朗诵背景,课上由本组成员进行集体朗诵。


  (3)文学游戏飞花令。品读作品时,结合所学篇章,灵活机动地设置一些主题,由学生提前准备,采用“飞花令”、“击鼓传花”等形式进行竞赛,有效改善了学生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的局面。如讲授元杂剧《梧桐雨》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背诵有关“梧桐”的诗词名句,课前五分钟左右“飞花令”游戏,课程讲授完之后进而布置作业,选取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符号意义。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又有效拓展了知识视野。


  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电视台的《读霸争锋》国学比赛、进行诗词新编等,还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方向结合起来,引导其将古代文学、文化方面内容与汉语教学联系起来,并在其他课程中进行引导。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对于专业的实用性转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潘晓玲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