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来源:UC论文网2018-03-18 08:53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严格,应试教育也是日渐凸显,各大高校也开始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了,而高中,作为整个学生时期的特殊阶段,高中数学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本文就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严格,应试教育也是日渐凸显,各大高校也开始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了,而高中,作为整个学生时期的特殊阶段,高中数学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本文就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教育教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无论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实际,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向二十一世纪,针对"应试教育"之弊端,应更新教学思想,实行科学评价。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普遍性、发展性等多种特征。作为实现中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的数学教育,在认识上,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该如何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应如何来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将之运用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习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末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话动,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


  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从其他的角度的思维模式去进行考虑。比如:面对一个数学难题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因为卡在一个常规的思维模式中而找不出解题的思路,而往往这个时候教师要去指导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多鼓励学生去自己思索和猜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四、作为"为人生做准备"的数学教育,必将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和数学意识的培养


  由于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简明、确切等多种特点。于是平时教学时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培养和使用。为学生提供将来更好的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意识表现为用数学的观点或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倾向或自觉意识。比如"鱼价问题"、"粮食问题"、汽车本身的损耗(折旧)、汽油的消耗、养路、保险、驾驶员的劳务费等。还有是否满载,是否计算往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众多的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但这些问题背景更加贴近生活,就是让学生能领会并建模的数学问题。


  数学语言的教学,可以说一直停留在模仿的水平上,而没有让学生广泛地去使用数学语言。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思想用数学语言去解决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广泛交流。数学语言有其规范性的一面,同时从用的角度,它又有灵活性、随意性的一面,用数学的过程,实质上首要的是使用数学语言。


  五、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如果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习惯和能力,那么数学成绩的提高就没有意义。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衡量标准,这样数学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进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高中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高中数学的意识。”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各种数学概念和定理虽然抽象一些,但都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描述,能够反映数学规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吃透概念,并将其形象化、具体化,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


  其次,要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高中数学模型,是充分利用高中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做好對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否则学生就容易在实际应用中模糊概念,拿不定主意。


  再次,为学生创造实际应用的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可以依据课堂内容,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让学生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立足课堂进行“课堂革命”,领导学生走向学习的一个新纪元,告别亦笔亦趋的学习模式,积极培养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发出的呼唤,更是我们数学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贾诚. 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蔡卫盛(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34100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