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清末民初时期湖北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8-02-04 09:01

摘要:

  【摘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为了摆脱恶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振兴中国,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教育活动中,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以知识为武装力量,进行反抗。为了强大国民,政府提出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出...

  【摘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为了摆脱恶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振兴中国,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教育活动中,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以知识为武装力量,进行反抗。为了强大国民,政府提出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出去,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文化,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外语教育机构,和一批学者对翻译活动的研究。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清末民初划分为三个特定的阶段,即: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具体研究湖北省在这三个阶段的外语教育及翻译活动状况,将对湖北省的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翻译活动


  一、引言


  清末民初,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在内忧与外患的交替磨难下,为了拯救中国,一些政治家,教育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一些教育活动和翻译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外语教育也承担着兴国兴民的艰巨使命。在清末民初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在研究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文化特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本文在前人所做的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将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三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进行梳理,为以后的湖北教育翻译活动研究提供参考。


  二、随着晚清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思想先进的理论家,教育家总结经验,不断改革创新


  1912年,政府取消晚清政府的学部,成立了教育部,并颁布了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由蔡元培担任首届教育部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他批评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边缘,晚清政府深刻意识到民族岌岌可危的状态,迅速认识到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必须构建一套体系完整的外语教育机构,“同文馆”应运而生,同时聘请本土文化的外国人教授英语,法语,俄语等。


  三、南京临时政府湖北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依据教育目标,制定了新的学制,要求外语旨在通晓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的能力,首先学会发音拼写,以循序渐进的方法熟悉文章阅读,领会文章意义,能会话,作文。由此看来,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设立青山军事学校,招收留学生进行训练。1907年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回国,兴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和外语人才。孙中山重视外语教育,把留学生和外语教育当成是兴国兴民的宝贵财富。当时湖北都督府选派五六十名先进革命知识分子去日本留学,将所学先进知识传授给其他革命分子。


  四、北洋政府时期湖北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


  1889年,被人称之为“洋务殿军”的清朝重臣张之洞,踌躇满志,兴办教育,湖北的命运由此改变。张之洞倡导学习西方知识,态度是积极诚恳的,西方科学技术都很发达,然而了解并熟知西方语言的人才匮乏,于是自强学堂聘请了很多的本土外教,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和教育经费的限制,还有当时的社会形势,外语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阻碍,从西方引进的外教所传播的知识也是零散的,肤浅的。


  为了打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性,将翻译活动与救国救民联系在一起,通过翻译实践,打开西方世界的大门,一些翻译家选择了西方的法律,政治,经济,农业等方面的教科书和书籍,梁启超和严复翻译了《时务报》和《国闻报》的期刊,梁启超翻译了日本柴四郎的《佳人奇遇》,林纾翻译了十个国家一百八十三部作品。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被学校当作翻译教材学习,


  五、自强学堂在湖北外语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为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自强学堂调整学科设置,加强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扩大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四门外语,扩招学生人数至每门30人。建立了奖学金和分科教学的体制,四年时间在学堂学习理论知识,第五年出国寻找语言实践的机会。


  1896年,为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自强学堂选送第一批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以開阔眼界,接受外语的熏陶,耳濡目染的深入学习。1896年,自强学堂开设洋务书局,进行“西学”之书的翻译活动。1898年,为扩大自强学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首批外国学者被邀请来学堂交流访问。


  六、江楚编译局在湖北外语翻译活动中的作用


  1902年,张之洞创立的江楚编译局,给翻译实践提供了契机和条件,让翻译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江楚编译局编译的书籍以日文为媒介,翻译并出版日本和西方教育学书籍,由湖北留日学生和日本本土教师传播给自强学堂师生,然后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江楚编译局促进了湖北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为湖北的外语教育事业和翻译活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结论


  通过对晚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三个特定历史时期湖北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的分析,可以看出湖北在推进外语教育与翻译事业的活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清末民初时期的外语教育和翻译活动加快了湖北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翻译活动走向高潮,给当代外语教育和翻译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周红华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