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历史学论文 > 正文

中国与新加坡历史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8-01-12 09:43

摘要:

  摘要: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南洋理工大学自2006年正式成为自主大学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国际化重构。通过比较南洋理工大学与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学位制度的...

  摘要: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南洋理工大学自2006年正式成为自主大学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国际化重构。通过比较南洋理工大学与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学位制度的异同,从而借鉴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新加坡;历史学;课程体系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急需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此,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国际化重构,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学习方式,增设大量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程。本文将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中国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例以比较两国高校的异同。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大学四年需要修读总计至少126个学分的课程,包括通识选修课程57学分和专业课程69学分两大类。因此,它的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南洋理工大学为本科生提供的通识选修课程共有160多门,包括通识核心课程、通识限定选修课程、通识自由选修课程三类。“通识核心课程”是全体本科学生必修课程,由“沟通与交际能力”(6学分)、“新加坡研究”(3学分)、“环境可持续发展”(1学分)、“伦理学”(1学分)、“创新创业教育”(1学分)五类课程组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和全球国际化的视野,以及对新加坡国家问题、政府决策的理解力和对新加坡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等核心素养。“通识限定选修课程”包括“商业与管理”“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三类课程。学生在第2、3学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每一领域至少选择一门课程,共需选修5门课程,15学分。如“人文科学”类提供了多达113门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类提供了59门课程;“商业与管理”类提供了24门课程等。“通识自由选修课程”几乎涵盖校内各学院所有课程领域,不仅包括通识限定选修课三大领域的课程,也可选择现代语言、企业家精神、音乐与戏剧等课程,还可以是一些诸如国际合作项目,如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全球教育计划、海外实习计划、全球暑期学习计划等。学生至少要选修5~10门课程,共需15~30学分。


  南洋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主要由“学术服务部”负责。从学科整合的层面而言,通识课程并非依据某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专业进行设置,往往需要某几个学院联合负责。如“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模块需由文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传播与信息学院五个学院共同承担。这种“学校行政部门兼管”与“各学院共同承担”的通识课程管理模式既可保障通识教育在综合性组织机构管理下规范合理地运行,又可在各个学院的指导下保证课程的专业水平。


  南洋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的69学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历史核心课程(21学分)、历史规定性选修课(40学分)、毕业设计(8学分)。历史核心课程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历史是什么、亚太地区在全球历史:pre-1800年、亚太地区在全球历史:从1800年、科技历史观点、新加坡:一个国际性城市国际的建立、史学理论和方法、科学技术和医学在现代东亚等7门共21学分。历史规定性选修课共分全球亚洲、跨学科历史、世界历史三大类。学生必须从每一类中选择至少1门课程,并且必须完成12学分规定的选修课。这些课程的设计都非常新颖,如全球亚洲开设了现代东南亚的出现、东亚传统与现代、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等24门课程;跨学科历史中开设了健康和疾病史、食品和饮料史、生物政治学和东亚历史等23门课程;世界历史包括文明的产生、全球死亡历史等21门课程。


  毕业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但只有学生平均绩点为3.90及以上的学生才可以正常进行毕业设计;对于那些学分绩点在3.75~3.90的学生,学院有权对其是否可以进行毕业设计做出裁决;而低于3.75学分绩点的学生是不允许进行毕业设计的,但可以修读两门课程获得8学分来代替毕业设计。只有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才能获得荣誉学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修完必要的学分,获得规定的学分绩点,以取得毕业设计的资格,最终获得荣誉学位。


  二、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


  黑龙江大学在2015年完成了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按照规定,每个专业都要制订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于“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历史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博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策划公关、文化交流、宣传教育、编辑出版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是: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了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五种主要的类型,共153.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4学分)主要包括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与训练及系列思政课程六大类;通识选修课(15学分)主要包括文史經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价值观念、世界文化与国际视野、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类、技术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鉴赏与审美情操、国学教育与立德修身、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共八大类,目前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库共有488门课程。这两类由学校来统一设置。


  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类则由历史学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课共10门,35.5学分,要求全部修完;专业必修课16门,39学分,要求全部修完;专业选修课要求完整修读“中国史专题”模块或“世界史专题”模块,14学分。“通用模块”中须选修16学分,其中“创业实践(专业)”(2学分)、“口述史学与影像史学”(2学分)和“历史学入门导论”(2学分)为指导性选修课。


  黑龙江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通过压缩必修课、扩展选修课、丰富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等方式而构建的合理课程结构体系。


  三、南洋理工大学与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异同分析


  在课程设置方面,南洋理工大学和黑龙江大学都设有通识课程,但新加坡更加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对社会的关注等方面的培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环境保护意识与能力、全球视野以及对国家问题、政府决策的理解力和对本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等核心素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南洋理工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均以模块的形式来进行,但南洋理工大学课程设置更为灵活、新颖,符合现实需求。在课程分配及学时方面,南洋理工大学所采取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它们是按学期开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调整,更具有自主性。


  在学时方面,南洋理工大学每年2个学期,8月份开学第一周为迎新周,全校学生都没课,第2到第8周为教学周,第9周为休息周,因为新加坡人认为干满8周后,所有的人都需要休假,包括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休息之后他们才更有精力进行随后的工作与学习,第10周到第15周为教学周,第16到18周为复习与考试周。然后有5周假期。同比黑龙江大学也是每年2个学期,一学期为18教学周,3周为考试周。另外,南洋理工大学每门课平均为3学分,1学分要上12小时课,126学分相当于1512小时,1512/(4年x2)=189小时,也就是说,学生每学期只须上满189小时的课程就可以顺利毕业。黑龙江大学的学生需要修完2654学时,1学时50分钟,共需要2212小时,2212/(4年x2)=276小时,也就是说,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须要上满276小时的课程才可以顺利毕业。两相比较,我们的学生学习压力要大很多,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大。


  分级学位制度方面,黑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位证书的授予要求,采取的是学分制。只要不存在挂科情况,无论成绩如何学生们都可以顺利拿到学位证书,且没有区别。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则根据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被分为不同等级,相应的,获得的学位证书也将有所不同。所以,要拿到更好等级的学位证书,学生就需要在学习、实践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风,这对于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用国际视野来审视和评价中国的高等教育。


  作者:魏影


   参考文献: 

  [1]邱锡光,林銮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15(01):6-9. 

  [2]馬早明,陈晓菲.东南亚国家科技大学通识课程模式探析——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74-78. 

  [3]李友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加坡经验——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大学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2(01):87-9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