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信息科技类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例采编(共5篇)

来源:UC论文网2018-01-02 12:40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改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比重有所增加。以及互联网加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多的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用来培养计算机人才。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发生改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比重有所增加。以及互联网加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多的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用来培养计算机人才。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在对口高考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优势,增强面对高考的信心,更加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1篇: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多媒体化新兴产业的出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型人才成为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愈加显得重要。


  尽管计算机专业具有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等特点,大多数中职校也积极开设各类计算机专业课程,然而从近些年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上来看,此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果显然是不容乐观的。


  中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设置主要以计算机软件应用类专业为主,如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后期等。这一系列专业的学生从顶岗实习便开始面临着自身技能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等种种困境,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最终多数以转换行业或从事普通流水线工作为主重新规划职业生涯。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过于简单笼统;没有及时更新专业学习的相关教学设备(如数位板、多媒体教学互动一体机等),学生实践操作硬件得不到完善,学习如同纸上谈兵。


  2.任课教师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停留在固有的旧版本中,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实践指导性教学内容有所欠缺。


  3.中职学生入学时存在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特点,因此对于初级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实践过程随着难度的增大,容易出现倦怠心理及畏难心理,缺乏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


  4.校企合作模式未得到合理应用。对企业需求了解的欠缺、学校教学投入的不足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导致就业时不能与企业得到良好的对接。


  结合自身近些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经验以及通过下企业实践过程中对目前行业情况的了解,我就课堂教学改進、教师自身提高、顶岗实习跟踪等方面对以上所提到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改进方面


  1.抓住学生兴趣,以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学。学习是学生的本分职责也是学生的天敌,随着要学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倦怠心理,尤其是在对新课程的学习,一旦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枯燥无味或难度较大,便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尤其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主张以有趣的实例效果切入教学,使用项目教学法时让学生先接触到“果”,再引导学生去思考“因”,并从中寻找解决的“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由简到繁,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复杂的基础原理。简化繁琐的理论知识,在实例的演示中潜移默化地灌输理论知识。用简单的实例引入难度大的知识点,不要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克服基础知识枯燥乏味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不是一味的复制粘贴。中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开发惰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在做示范实例的时候却生搬硬套,没有真正理会其中的知识点。这就是他们的思维惰性形成的。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示范实例的时候多强调知识点的融入与应用,时刻提醒学生举一反三。


  二、教师自身提高方面


  1.及时进行储备知识的更新换代,关注最新高新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适时学习充电,力求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带进课堂。


  2.注重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的结合,多角度地考量学生专业就业需求,组成专业交流小组,加入教研组的教学探讨,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入企业内部进行企业实践,并从中获取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将之与学校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三、顶岗实习跟踪方面


  1.做好学生顶岗实习预备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两个月,进行岗位匹配模拟,通过开办讲座宣讲培训、参观参访等方式,让学生对即将顶岗实习的企业及岗位均有一定的了解,并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及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急方案。


  2.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及实践能力水平,与企业做好对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匹配性,防止因岗位不匹配而产生的学生职业倦怠及企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3.定时地进行顶岗实习跟踪,了解并统计学生在企业中的各方面信息,包括适应能力、知识是否欠缺、能力是否不足等等,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企业实习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


  4.专业教师应不定时地下企业配合企业需求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当前最新的行业状况,总结实践经验用于职业教育中行业知识的构建。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进行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及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在教学硬件上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设施设备,也要在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等软件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及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开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等都应尽可能地与企业接轨,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即上岗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曾倩茹


  第2篇:基于MOOE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


  MOOE(massiveopenonlineexperiment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实验)实验教学模式产生的原因是MOOC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特点,计算机专业课必须有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理解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MOOE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以及实验课程内容方面的限制,与MOOC一样实现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新变革[1,2]。


  一、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的主要特点


  基于MOOE的實验教学平台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大规模、在线支持、开放性。


  1.大规模。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大规模”特点表现在:参与的学生数量大规模、应用范围的大规模、实验内容的大规模。如果说MOOC教学模式打破了大学的围墙,那么可以说,MOOE实验教学模式冲破了大学的实验室[2]。MOOE实验教学平台将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师资互动,让从前在传统实验室内的精品实验课程、重点实验项目、教学名师所拥有的资源成为新兴的网络教学的广泛资源,让企业专家、行业的业务精英及他们的实践经验成为新兴教学的补充[3]。


  2.在线支持。场地有限、学习者规模有限、实验学习时间有限、实验设计分享有限等[2]问题一直是困扰传统实验室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使用者与学习者可以自由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实验学习。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在线支持还体现在实验结果及时验证和师生随时交流讨论等方面[4]。


  3.开放性。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放性特点首先体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有网络的访问权限,便可使用MOOE实验教学平台,即MOOE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同时,MOOE实验教学平台还是一个教学经验和成果积累与推广的开放性平台[1]。


  二、基于MOOE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大量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理论。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提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基于MOOE的开放式在线实验教学平台学。通过此平台的使用,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排队、等车、休息等“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教师也可以有更加灵活、充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并且促进了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由从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原来的传授式变为点拨式、答疑式、引导式授课;学生由原来的单一学习与操作实验方式转变为多方式融合学习和实验实践方式。


  一个好的在线教学平台,完善的功能和新颖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基于MOOE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具备如下功能模块:课程资源学习模块、信息推送模块、个性化定制模块、教学问答模块、团队讨论模块、及时通信模块、成果提交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下面逐一对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1.通过信息推送模块,将与图形图像实验课程相关的MOOC资源、MOOE资源、参考文献、网站资源、论坛等资源及时发送,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自主学习;


  2.个性化定制模块,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定制专业高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不局限于整齐划一的进度,不局限于“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个性获得最大的尊重和发展;


  3.教学问答和团队讨论模块,目的在于使得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并且可以分享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供同学们借鉴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4.成果提交模块,主要用于学生将实验结果上传提交,简单方便,易于管理;


  5.数据分析模块,使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反馈的数据,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跟踪并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反馈的数据,与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制定措施,改进实验教学。


  其中课程资源学习模块是整个实验教学平台的核心部分,其又细化分为五个子模块,各个子模块的技术方案如下:①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实验指导书两个子模块,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及图片内容对课程及授课计划给予介绍,告知学生本实验课程的学习目的、要点及难点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②基于重点难点介绍的微课视频子模块,教师需要上传已录制好的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室环境及硬件设备、软件环境的介绍,也可以是课程的演示文稿的内容,教学视频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反复、不限时间地点地观看。根据“注意力10分钟法则”,人们普遍对某一事物的专注力一般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若长时间浏览会造成阅读疲劳,因此每个微课视频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5];③演示与操作及知识点在线体验子模块,对于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核心之核心,重点之重点。通过此子模块的使用,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到各种算法、各种变换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可以快速地对抽象的算法与概念在头脑中产生清晰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可以反复、多次地观看演示与操作。


  三、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取得的效果


  通过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的使用,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从时间上分成课外阶段和课内阶段,每个阶段从角色上分成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在课外阶段,主要是课前阶段,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目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指导书并制作成微课视频,同时设计重点知识点的在线体验环境。然后将实验指导书、微课视频和体验与测试材料传送给学生,回答学生问题,收集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与学生交互的过程,确定课内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首先通过接收教师发送的实验教学指导书及微课视频,对课程的实验内容做全面的了解,清楚自主学习的目标。通过使用演示与操作、知识点在线体验模块,对实验原理进行验证学习并记录学习情况。同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广泛交流,交流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心得体会。


  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改变传统的“讲解实验内容及设备使用→指导学生熟悉设备及软件环境→学生进行实验(如果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的实验授课模式,将学习的主要角色转换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高效的实验操作,而不再只是机械地根据实验步骤去验证,教师也不用重复地解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的简单问题,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操作。


  通过大规模在线开放式实验平台MOOE模式研制开发的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当中的运行与推广,达到了如下实验教学效果: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学生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②实验教学手段及内容新颖、全面;③多人、多组并行实验,互不干扰;④自主个性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角,倡导个性化学习;⑤实时教学互动。既是教学与学习的平台,又是经验交流与互动的平台;⑥资源广泛。学生实现与教学名师、优秀资源、精品实验的近距离接触。教师亦实现教学创新与成果积累。


  四、总结


  实践表明,在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推广使用基于MOOE的实验教学平台后,與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环境相比较,MOOE实验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自学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良好的支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必将更高,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必将更深刻。随着越来越多的MOOE实验教学平台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闫阳


  第3篇: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2010-2020年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及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变成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就是要始终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实行“卓越计划”,坚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够尽快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尽快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创新性、实践性薄弱问题,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计算机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通过高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形式进行联合培养,首先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行业企业对工程型人才需求多样性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培养计算机行业工程师后备人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维护和计算机项目管理等相关工作时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程能力。


  培养卓越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必须兼顾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由于校内的专业教师大多理论性方面比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相对欠缺,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必须引进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校企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三方共赢的效果。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方案


  根据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要求制定计算机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标准。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业对软件工程师的岗位能力要求。根据该岗位能力要求,制定计算机专业软件服务外包方向的学校培养标准,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学校培养标准,对应每一项能力目标与要求设计出教学单元和课程群,对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方案进行研究。


  (一)整体优化教学计划


  对教学计划的优化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二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五是坚持因材施教,学生主体的原则。同时要改进优化教学体系,在纵向按照公共基础-学科大类基础(含专业基础)-专业课三个平台设置,在横向按照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三个体系设置。


  (二)构建人才培养标准框架


  将学生的能力标准分为: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推理基本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根据能力标准设置不同课程群,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大学生创新、企业实训等环节达到能力的培养。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学生通过各项基础学科的学习,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强化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解理论从而真正的运用理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当前企业中的实际项目中由经验丰富的企业项目人员为学生精心提炼分解出综合实训和实践项目,既要保留IT企业的开发项目体验,又要保证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安排学员进入企业实习,提前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并强化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涯后能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1.设置有弹性、面向职业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设置有弹性、面向职业的课程体系,将学生的能力结构定位于“专业理论+专业基本素质+专项技能”,将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群。


  2.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就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渐进式、与企业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相对应,建立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和毕业设计方式。考试重在考察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改变传统的“教师虚拟设计题目—学生开发和书写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企业应用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战训练,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


  三、计算机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研究


  学生在第五、六、七、八学期进入合作培养企业,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实战实训和毕业设计,学生将利用前面所学习的软件开发技术,在企业具有开发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及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大型的企业级项目实战开发及软件工程职业实践。


  1.企业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通過软件开发实训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软件外包企业的文档规范和软件开发流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跨文化环境交流、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提升学生企业级项目开发的技术能力,熟悉企业级项目开发过程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


  2.企业培养标准及实现。按照企业培养标准,将企业阶段的教学活动划分成三个目标阶段,分别为第五、六学期的项目实训、第七学期的企业项目实战实训和第八学期的利用企业实际开发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对每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规划设计。


  四、培養效果


  我校自2010年进行卓越计划以来,通过引入企业工程师到校内参与实训,推荐部分学生到计算机企业实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版计算机相关课程教材20本;学生毕业设计效果及论文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齐鲁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系统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格局的学生竞赛活动,而且近年来在上述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我院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15项,省级竞赛奖励51项。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就业质量和薪酬名列全校前列,已经有几十人拿到国内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准入证。合作的主要企业也由最初的两家增长到现在的十几家。该培养模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工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就业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在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卓越培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充分体现了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模式的有效性。


  作者:赵光远等


  第4篇:对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


  计算机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里许多计算机专设学校办得风声水起。但在基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却缺少竞争力,学生就业对口率不高。


  如何使基层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在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实践,以教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


  一、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针对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状作了系统分析,笔者认为在基层中职学校中,存在着以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招收学生质量越来越差


  近年来,生源大战竞争激烈,除普高拔去最优质资源以外,好多本省优质中职学校也吸引了大量次优质资源,甚至外省的一些中职学校也雇用招生代理到基层县区抢生源。这样一来,进入基层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哪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


  2.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在此之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几乎为零。城里的学生倒是使用过计算机,却是沉迷网络、游戏的“高手”,一些与游戏无关的简单操作都不愿去学,选择计算机专业则希望继续玩游戏。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学校硬件条件严重不足


  由于资金的条件的制约,学校硬件建设跟不上计算机专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台数不足、计算机性能不高、网络设备不足、网速慢、相关专业实训设备设施欠缺以及专业班与非專业班机房共用等实际情况。由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的很快,硬件跟不上应用软件的发展速度,学生的技能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


  4.专业教师少,操作技能欠缺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不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要求教师能及时掌握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的新内容。基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少,受条件所限大多身兼数职,往往是“万金油”式的老师。多年来,什么课程都教授过,计算机许多方面操作都会一些,但真正能作为操作高手的项目,却拿不出手。


  5.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基层中职学校硬件欠缺的实际决定了其专业方向的不明确,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强,课程内容经常落后于市场实际需求或者专业侧重点不突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高不成低不就”,什么都学过了,但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


  二、对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


  针对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要想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适合本学校的实用型人才专业方向,并配备必备的硬件


  学校应认真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的状况,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培养的目标和专业方向的定位。基层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较差,人数不多,因此专业方向定位也不必太“高大上”,可从投资最少的难度不大的方向作为突破口,在操作细节和精度上要求学生,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例如为培养办公应用人员,以各企业事业单位文秘人员及文印店文印人员为主要目标,或者培养图形图像处理及简单平面设计能力、简单网页设计为培养目标。这样的方向对学校来讲硬件投资不大,但真正把定位落实好,教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熟练,拥有一技之长,定会收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2.注重教师操作技能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打造精品操作技能教师


  学校应根据自已的专业定位,为计算机教师提供软硬件支持,挑选优质计算机老师合理分工进行精细化的操作技能训练,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技能大赛,出自己高水平的操作作品,教师也应转变教学思路,使自己不仅成为计算机理论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操作技能的师傅,用手把手的方式带出掌握精品操作技能的学生。鼓励每位老师在熟练掌握学校专业定位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市场需求的前沿操作技能,为学校调整专业定位打下良好基础。


  3.鼓励与监督并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操作习惯


  对于基层中职学校老师来说,在日常教学时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习惯的培养,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会使学生尽管经过三年的学生,但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学习效果并不好。我们的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他们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在这方面要求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学习和操作的内容并及时检查,并对完成好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另外,我们的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对于没有做好的学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监督,以保障良好习惯的养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学习习惯好了,自然就会掌握更好的操作技能。


  4.多种教学方法并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方法,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只要学生兴趣上来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校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就会落到实处。


  总之,基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虽然在设备、生源、教师等方面与优质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学校准确定位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坚持采用自己的特色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学生,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作者:张晓敏


  第5篇: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严格,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加强高校计算创新人才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进行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但是由于传统教学因素影响,现在高校在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给实际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障碍。所以,如何更好实现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响应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现在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创新教学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开展相应的创新实践课程、引进相应的创新活动项目等,给实行给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带来了一定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多还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专业创新课程设置比例方面较低。同时高校在对计算机学生考核时,还是沿用传统的考核评价体制,即以理论知识笔试为主,没有进行相应的学生实际创新能力考核机制创建。此外,在计算机教学方式上,更多还是以原先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


  通过上述的现状可以知道,高校在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很大困难。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都是进行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以及考试所需要考核的知识点,没有对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就无法很好进行问题挖掘,对待一些新的问题也无法独立的分析和思考,从而给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计算机更多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则不太重视。


  2.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


  除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外,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与社会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没有根据实际社会情况进行人才培养。在实际中,社会各大IT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创新能力,而且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高校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都是处于统一状态,没有进行个性化培养,导致现在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很好适应社会发展。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创新能力提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创新师资队伍力量方面都非常薄弱,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帮助。现在很多教师都是脱产教学,没有与行业建立良好联系,基本上都是只进行理论知识方面教学,而且现在很多教师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对于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导致自身现有的技术能力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差较多。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时,也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影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提升。


  二、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积极引导和推进实践教学


  在实际中,要想提高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和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锻炼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举办相应的技能培训系列讲座,通过邀请社会上IT专家来进行相应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当下计算机领域最新信息,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新事物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升。在平时课程设置中,学校应该加大实验课程设置,通过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和考核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在计算机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使其能够更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此外,高校也要加强学生课程设计管理,通过合适的课程设计来对学生进行实际能力锻炼,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建立创新实习基地,加强社会联系


  除了积极引导和实践教学外,学校还需要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关系,为学生建立创新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训练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下行业领域的最新信息,知道现在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强这方面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建立相应的课外科技活动平台,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建设,可以让学生更好进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此外,学校也可以采用以赛促学方式,来进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关注这方面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计算机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实现學生的创新能力快速培养。


  (三)创建复合型、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


  创建复合型和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对于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这方面建设。在实际中,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创新能力良好培养。其次,高校应该对当下的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兼职教师制度,通过聘请社会上的IT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从而提升自身创新师资队伍力量,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最后,学校可以创建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如网络工程师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师能力提升,保证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良好开展。


  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保证我国信息技术良好发展。在实际中,高校要想实现自身在这方面良好教育,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推进实践教学,通过重视实验教学等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关系,为学生筹建相应的创新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高校应该加大资源投入,积极创建复合型、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定期培训方式来实现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保证教学工作良好开展。


  作者:孙庆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