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推荐几篇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鉴赏(共3篇)

来源:UC论文网2017-12-22 11:51

摘要: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教学任务,是对本科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评估,是对本科生专业能力的考查,也是本科生培养科研思维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学校...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教学任务,是对本科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评估,是对本科生专业能力的考查,也是本科生培养科研思维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需要学生、指导教师、学校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第1篇: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文本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本科生是未来幼儿教师队伍的后备骨干力量,其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成效与可改进之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择什么研究主题、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用什么来搜集研究数据、如何分析研究数据是做好研究的四个关键问题。然而现有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主要关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文本分析、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分析,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的本文分析至今无人涉及。鉴于此,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对2016届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搜集数据的方式、处理数据工具的特点与问题,反映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貌,为在读本科生、相关研究者及高校的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选题分析


  1.五大领域、儿童发展、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最多的主题


  笔者通过分析2016届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题目、目录、摘要及正文部分,对其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发现2016届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排列前三名的是五大领域(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儿童发展、幼儿教师。


  笔者又将研究最多的三个选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五大领域的研究中,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最多,分别占527%及389%。一方面,艺术教研室教师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对其论文选题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指导教师的访谈,发现这两个领域也是我省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起步探索和改进的重要领域,本科生在实习期间,对这两个领域探索的机会相对较多,更容易搜集到论文所需的数据。


  在儿童发展这个选题类别中,儿童行为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培养这一主题的研究数量最多,共24篇,占88.9%。相对于儿童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培养,儿童行为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培养的研究较多,原因在于儿童的某些行为特点是外显的,本科生更容易直观地得到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记录。


  幼儿教师的选题主要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幼儿教师观念和行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多,共18篇,占81.8%,涉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2.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选题指向学前教育改进的核心要素


  笔者对五大领域、儿童发展、幼儿教师、教育与社会、教育方法、教育政策与管理、课程、游戏、教育评价、师幼互动、国外学前教育、0~3岁儿童教育机构发展、教育哲学、学前教育史共14个研究选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14个选题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学前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为了儿童的发展,教师、师幼互动、教学策略与方法都是推动儿童发展的方式,其中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直接通过五大领域实现,而五大领域又属于幼儿园课程。


  在研究选题上,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关注学前儿童发展、五大领域及幼儿教师三大关键要素,直接指向学前教育改进的核心要素。这与贵州师范学院的制度相关,学校通过相关制度,确保本科生在实践中形成毕业论文选题,坚持这样的选题取向有助于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受过这类研究训练的本科生进入实践领域,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较大的作用。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1.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笔者采用论文重复赋值的方法,即对某一篇论文所使用的多个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法、访谈法与观察法是学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也出现了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作品分析法等。大部分论文都采用了三种以上的研究方法,呈现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研究的学术质量,也有助于探讨学前教育的深层规律。同时,笔者也发现在141篇论文中作者声称其采用了文献法,但大部分作者将文献综述等同于文献法,而未能真正理解文献法,这也反映出本科生对文献法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


  2.作者所声称的研究方法与搜集数据的工具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笔者对论文样本中作者声称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行文中实际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作者声称其使用的研究方法与实际使用的方法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体现在研究方法与搜集数据的工具之间的不匹配。譬如,作者声称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却未呈现访谈提纲、观察量表或问卷详细内容。


  这一问题在观察法中最为明显。论文样本的作者提到其论文中使用了观察法的有98人,但在实际论文写作中仅有52篇论文样本中有证据可以证明其论文写作真正使用了观察法,并附有相应的观察量表这一项内容。这种研究方法与搜集数据工具的不匹配使其不能客观有效地回答提出的研究问题,影响研究的质量。


  3.处理数据的工具主要适用于量化数据,缺乏质性数据的分析工具


  通过对每篇论文样本仔细阅读,再根据前文对论文样本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将论文中处理数据的工具分为四类,包括Excel、SPSS、Xmind及网络问卷星。处理数据的工具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Excel,占61.7%,其次是SPSS,占46.8%,有少部分采用Xmind,占7.1%。而对于网络问卷星这种处理数据工具的使用频次只有0.7%,是四类处理数据的工具中使用最少的。整体而言,数据分析的工具主要适用于量化数据的处理,然而用问卷来收集数据的论文仅占25.5%,大量的研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对这部分数据能否进行更为系统、具体、科学的分析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学校政策、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实习过程中的努力,论文的选题能够紧扣实践改进的核心要素。然而,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上出现的问题,恰恰暴露了在培养过程中研究设计能力培养的欠缺,即回答研究问题的方法、搜集与分析资料工具的选择、对各个环节进行规划等能力的欠缺。


  四、基于研究的改进建议


  1.坚持聚焦学前教育改进核心要素,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做好研究选题


  论文的选题需要与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选题过程中,高校可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自上而下的选题,一方面,可以由高校与一线幼儿园联合发布选题指南,关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教师的课题与本科生的选题结合起来,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提高选题质量。自下而上的选题,高校需要为本科生搭建有利于了解实践、参与实践的平台,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实习环节,强化课程教学与实习的内在联系,让本科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在实习过程中开展研究的方法,要求本科生从实习中发现选题,搜集研究资料,研究并寻求解决选题的对策。


  2.围绕研究设计能力的提升,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好的选题是保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高校需要从研究方法课程的建设、毕业论文的过程性指导及项目浸润式的培养中,建构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


  (1)注重研究方法课程的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从课程内容来看,高校首先需要开设有关研究方法概论的课程,让本科生对研究有整体把握,建设教育研究方法精品课程。其次,需要适时增添一些学习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如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需求开设一些与数据分析与处理相关的课程,并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计让本科生深入了解哪一类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回答哪一类研究问题。再次,从学前教育的专业性质与毕业生所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来看,高校需要强化质性研究设计、数据搜集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与实践训练。最后,有关研究方法的实践训练需要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和整个培养过程中,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提供环境与思维保障。


  (2)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性指导,尤其是对研究数据的搜集与分析的指导


  实习场地是本科生研究的最佳“田野”,实习生的身份也有助于其开展研究。因此,实习过程中,强化毕业论文的过程性指导,尤其是对研究数据的搜集与分析的指导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需要了解本科生数据搜集的情况,及时与本科生商讨是否需要修改研究设计以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或者是否需要增加搜集资料的方式等。如果没有及时跟进式指导,一旦错过实习的时机,将会导致无法搜集到所需要的数据,难以客观呈现复杂的现象及解决问题。


  (3)通过项目的浸润,让本科生不断实践并提升研究设计的能力


  有研究指出,国内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理论验证模式,即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先由教师为本科生定题,在其完成理论论证后,寻找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引导发现模式,即通过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并解决一些理论的应用问题;三是创新实践模式,即由本科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协助,发现、解决新问题并给出理论见解。因此,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时光中,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引导本科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或形成团队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学习等,使本科生从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搜集数据到分析数据都经历规范的实践锻炼,进而使其及早接触科研训练,掌握研究设计能力,为提升理解实践、改进实践的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婷等


  第2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近年来,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越来越差,引起了老师和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论文质量差,尤其是文科生的论文,被认定为抄袭过于严重,论文停留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重要一环,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通过论文和课题的写作探讨,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参考检索文献能力、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补充和优化。因此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考验。由此看来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在相关的条件都达到后学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这是学术的象征。毕业论文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論文质量下滑并不是论文本身带来的弊端。分析其下滑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论文抄袭严重。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资料。学生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后,大多会在第一时间上网搜索,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进行粘贴拼凑,这在我指导毕业论文中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抄袭不同的资料导致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整篇论文的内容极其混乱,错误百出[2]。


  2.创新能力差。虽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主旨并不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创新,但是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们还是希望学生能加进去更多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创新,并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大学生对课题和相关的论文方向了解甚少,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多甚至不能对既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正确的应用。


  3.分析能力差。为了使论文更有说服力,常常采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罗列数据[3]。学生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获取数据很容易,但是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能力很欠缺,对论点的支撑有限。


  4.文献查阅能力差。目前学生查阅与论文相关文献主要依赖于网络,且多为中文文献,很少涉及外文文献。在查阅时,把握不住关键词,仅就论文题目中的词句进行查阅。


  5.文字语言能力差。从作者指导、评阅和参与答辩的毕业论文来看,现在的大学生文字语言能力较差,通篇错别字、语法错误,论文的逻辑性差、系统性不强。


  6.学生投入时间不足。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放在第8学期,而这学期学生除了学习外,很多学生还要准备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找工作等,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投入时间不足。


  7.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生论文答辩一般是在规定的5—7分钟的时间内对自己写的毕业论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会对论文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同时会对论文的某些观点和学生进行交流。答和辩是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重在答,其次才是辩,而毕业生往往混淆了主次,重点放在了辩,而忽略了答,或者答非所问。重点是针对答辩委员会老师给出的修改意见,学生是否采纳,是否对毕业论文进行了修改,缺少后续跟踪。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毕业论文的每一个环节抓起,对毕业论文全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4,5]。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5个子系统构成,即:质量准则与质量标准子系统、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反馈与修正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1.质量准则和质量标准子系统。本科毕业论文是考查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主要从工作量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来考量,其中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文献查阅与调研能力、分析推导的科研能力、文字语言能力、创新能力等。毕业论文的质量评定标准通常分为5级。


  优秀:论述充分,计算正确细致,文理通顺,简明扼要。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处理方法先进,论文的结论明确。答辩时所做报告主次分明,说明正确,并能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论文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好,基本概念清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


  良好:计算比较精确,无明显错误,文理通顺。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实验设计较合理,数据处理方法较先进。答辩时所做报告及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论文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计算无原则性错误,文理基本通顺。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论文论点正确,论据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基本完整。答辩时所做报告能说明问题,回答问题基本正确。论文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


  及格:计算不够精确,原则性问题无严重错误,论文文理尚通顺。论文论点基本正确,论据能说明问题,实验数据处理无大问题。答辩时所做报告大体能说明问题,回答问题时必须经过提示与启发。论文与答辩中显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不及格:计算错误较多,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理解不清,论文不合乎要求,论文论点论据不明确,实验与数据有误。答辩报告时不能说明基本内容,回答问题有原则性错误。


  2.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包括学校教学行政组织、学院教学管理组织、系(教研室)教学管理组织、指导教师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制定规范,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学校教学行政组织: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规范化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跟踪了解进展,定期反馈信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拟定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组织学生选题、中期检查、协助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和成绩评定。


  系(教研室)教学管理组织:安排指导教师,分组等。


  指导教师: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3.质量监控子系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子系统针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指导,主要任务是分阶段实地检查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具体实施包含自检和抽检等。自检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查和教研室对本系学生毕业论文情况的检查了解,抽检可以由学校、院组织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构成员分阶段进行检查等,具体如图3所示。


  4.質量评价子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子系统主要负责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鉴定,以肯定工作成果,发现存在问题,有两部分构成,即:成绩评定和质量评价,如图4所示。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考核和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质量评价的基础。合理评定成绩,应从学生研究中的工作态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研究的正确性、合理性、可行性与创新性以及答辩时回答提问的正确与否等方面综合评定,各部分都有相应的权重。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组评分组成,并确定权重。学生论文成绩评定,既反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各项能力的评价,也反映评阅教师对设计成果的客观评价,更反映答辩组教师对学生在基础理论、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的评价。在学生成绩汇总的基础上,结合抽检审查结果对毕业论文总体质量进行评估。


  5.反馈与修正子系统。通过对毕业论文的监督、检查、评估与鉴定,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方案和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


  三、几点措施建议


  1.在大四阶段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大学四年级一开始至毕业的一年时间里,对毕业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即大学四年级一开始,就确定指导教师负责所需要指导的学生,让学生在这一年时间里,根据指导教师选题的方向,认真进行选修课学习,收集相应资料,加强各方面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到了毕业论文阶段,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2.毕业论文答辩实施导师回避制。实行指导教师不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评分,以减少片面性和凭感情、印象评分。通过这样的答辩评分,指导教师将更重视今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并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3.实施毕业论文末位淘汰制。将答辩后的学位论文按质量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不按时授予学位证甚至不再授予学位证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引入末位淘汰这种惩罚机制,由于大家都害怕被列入末位而影响毕业和声誉,则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会认真对待毕业论文,都会想方设法改善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作者:马超群等


  第3篇:基于OBE理念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思考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断变化,相应的教育理念也随之而变。从基于项目式教学的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鄄ate)[1],到面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创新创业教育[2],无处不体现着国家为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本科生所制订的宏图伟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实质上,这两种本科生教育模式有着相同的内涵,即“为满足社会需求,制订清晰的培养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实现该目标而实施”,这也是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的教学理念。[3][4]OBE不是某种特定的教育手段或制度,它是广义的、开放的,是教育从强调方法转变到强调结果、从强调计划转变到强调绩效、从强调教师所授转变到强调学生所得。[5]基于OBE理念的本科生教学改革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成果明显而卓著。[3][6]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大学学习中最综合、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既是项目,又是创新。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知识综合运用的阶段,是他们创新能力充分锻炼的阶段,是他们是否达到培养目标(Outcomes)的最终检验阶段。毕业设计决定了本科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读研时的起始高度。然而,当前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试用期或见习期的表现,表明本科教育还没有和社会需求完全对接,毕业设计这个“对接接口”有待改革和优化。本文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分析目前本科生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一、毕业设计的宣讲


  本科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学习的动机就是为了高考考高分、上名校,很少涉及大学以及之后的规划。当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学习和生活上的巨大改变容易给他们带来茫然和失措。在学习方面,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对学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上课、修学分、拿奖学金、考证书、考研的层面上,只知道在大学要做什么,而对为什么要做不甚了解。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业后应该成為怎样的一个人,对产出(Outcomes)不明白。自然的,他们对大学学习阶段最后的本科毕业设计更没有认识,甚至个别学生还认为第八学期之所以没有课,是为了让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实习。没有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没有对毕业设计的重视,本科生就不会围绕毕业设计而全力投入精力去学习。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毕业设计效果很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本科生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完成这几年的学习后应该熟知什么专业知识、掌握什么技术、获得什么能力,而这些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检验就是通过毕业设计来实现的。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他们在本科毕业后应该是这样的人才:掌握基本的工程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设计、性能改进及成形过程中的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这是一个宏观的描述,细节上涉及实际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使用现代工具、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和加工、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而所有的这些细节,在毕业设计阶段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和锻炼。有了这样的认识,本科生才更会有方向和紧迫感,他们才能够在大学生活的学习和实践中围绕毕业设计而努力。除了引导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和科学素养之外,引导学生对毕业设计认真对待还会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职业道德的意识,锻炼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还要将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细节告诉他们,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撰写论文、毕业答辩等。既让本科生明白本科毕业设计的目的,又让他们熟知毕业设计的“大纲”和“教学日历”,这样才能让他们领会到,将来本科毕业之后,无论是攻读硕士做研究,还是献身事业做项目,其基本过程和毕业设计是一样的。有压力、有方向、有动力,毕业设计的效果才更好。


  二、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


  对于我国大多高校的数理工科专业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基本都是从第七学期期末开始的,期间除去春节假期,到最终答辩的时间只有短短4个月,这还不包括有的学生需要准备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等。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往往短于4个月。虽然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难度和深度比不上研究生的,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确定、方案设计、试验/计算、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这个过程与研究生的是相同的。要想完整实现这一过程,现行的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有些晚,导致整个毕业设计时间非常紧张。特别是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而言,试验经常需要用到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Gleeble热/力模拟试验机等大型仪器设备,仅预约就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是在毕业设计集中的第八学期。并且,有些金属材料性能的试验测试周期又非常长,例如疲劳试验、摩擦磨损试验、高温蠕变试验、低温时效试验等。这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一些本科生只是参与了课题或项目的一个小阶段或小片段,而没有实践毕业设计应有的整个过程。最终的结果就是毕业设计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培养,在他们毕业之后也难以独立从事相关的应用、开发、研究工作,这不符合OBE的教育理念。


  在大一就给本科生配备学生导师[7],这是一个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专业老师的好机会。本科导师是本科生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之间的补充和过渡,起到思想纪律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衔接的作用。本科生导师用自己的经验向学生分享学习和科研体会,让本科生在上课之余,跟随导师做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的前期调研和预研究工作。虽然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太扎实,但他们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会让他们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在跟随本科导师从事研究工作时,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至少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前沿领域、相关研究的背景和现状会有个大致了解。万事开头难,让本科生尽早了解科研、接触科研、参与科研,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前期学生参与的这些调研和预研究,本科生导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研究基础去申报基金或技术开发项目。如果后期这些申请得到了基金的资助,那么本科生对科研的自信心和兴趣必定十足。在他们高年级的时候,正好可以作为项目组正式成员参与进来,与本科生导师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此时的本科生导师,自然就变成了他们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本科生在大一阶段还没有学习专业基础课,所以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也不宜太早,建议的时间为大二。大二就开始毕业设计,对本科生在大三和大四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毕业设计在理论教学中的贯穿


  如果本科生毕业设计在大二就开始启动,那么,本科生学习的目标就会变得更明确,求知欲就会更强,学习动力会更充足。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方式,则要因为毕业设计开始时间的提前而有所改变。目前,本科生的教材大多是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这些经典教材的内容详细、质量很高,美中不足的是最新的知识没能收录进来。这并不是书籍编著者的疏漏,而是由教材本身自编著至出版这个漫长过程所导致的。最新科技知识的传播,大多是从科技、学术期刊上开始的。在没有引导的前提下,本科生大多数不去查阅最新的科技文献,也没有查阅的技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去接触这些新知识,比如科技英语基础薄弱、学校学术期刊不全、数据库未订购等。书本上没有最新知识,学术期刊上又查阅不到,所以本科生对最新科技动态的了解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或道听途说。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只有研究生才需要去接触那些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工艺来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本科生同样需要。不论是对于本科生还是对于研究生,“创新”二字都不只是学出来的,而是在了解、学习和体验那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因此笔者认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学习所用的教材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然为以往选用的经典教材;另一部分则选用最新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最好是那些引领科技革新的顶级期刊上的论文。论文主要由教师去筛选,筛选的同时也结合班内本科生毕业设计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新材料方面有高熵合金、储氢合金、超高强钢、低密度钢、超高温合金、大块非晶、大块单晶等;制备工艺方面有磁场渗氮、电致塑性、淬火再配分、晶界工程、3D打印等;检测技术方面有同步辐射技术、原位背散射电子衍射、3D原子探针、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计算技术方面有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元胞自动机、相场法、几何拓扑模型等。为本科生筛选论文对专业课老师自身开拓思路、开阔眼界、紧随潮流也是有利的。这些论文的学习时间可以放在每次课的最后,留出5~10分钟即可,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了40多分钟书本知识后,轻松愉快的接触新鮮事物。这样的安排,既不用大幅改变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又实现了最新科技成果的学习。当然,学校应该大力鼓励老师开设选修课,专门介绍金属材料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本科生的头脑里还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受启发后所提出的课题或思路,也许更具有创新力。具有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可作为他们的本科毕业设计内容,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毕业设计的考核


  毕业设计的考核基本有三个节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上述提到了,在短短4个月里完成这些环节,时间未免过于仓促,很容易造成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把关和督促的作用。这对本科生从毕业设计过程中去学习和体会项目实施和过程管理的整个环节十分不利。另外,一直以来本科生的毕业淘汰率很低,只要学分修够了就基本都能按时毕业。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现象,也是一个不太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学生学过什么、考取了多少分数就让其毕业,而不客观、严谨、全面的对照当初制订的培养目标来评价,这不符合OBE理念。没有严格的准出制度,就难以有高质量的产出,这是OBE理念是否贯彻到位的关键所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产品与大学教育培养的本科生,在“质检”把关上的依据和执行都是相通的。毕业设计的答辩,就是本科生培养产出的最终“质检”环节。对毕业答辩的把关不严,必将造成毕业生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影响学科和学校的声誉。


  建议本科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放在第四学期进行,评委会对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和意义提出评价。中期检查在第六学期进行,严格检查研究进度,纠正研究偏差,提出完善建议,以便学生及时调整研究内容。毕业设计答辩在第八学期进行,采取申请制度,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内容就可以随时申请答辩。将毕业论文作为申请答辩的条件,将毕业答辩作为毕业的判据。这样可以避免集中答辩所带来的答辩时间短、答辩委员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也保证了每个本科生都有充裕的时间去讲解毕业论文(15分钟以上),保证了答辩委员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问,去全面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20分钟以上)。毕业设计答辩时,学生除了讲解自己的观点外,答辩委员会要设置综合的题目,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工程知识,是否能够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设计、性能改进及成形过程中的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其实,毕业设计答辩,就类似于企业的求职面试。严格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述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


  五、结语


  本科生教育应迅速而准确的定位“产出”,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保证学校培养的出口和社会需求的入口之间实现无缝对接。OBE理念的精髓和先进性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都围绕上述目标来进行,让结果来主导过程。OBE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无疑会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OBE理念,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期望本文对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也能提供一些思路,期望本文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王振华

核心期刊推荐